1. 简单百科
  2. 李继硕

李继硕

李继硕,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曾任空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中国神经解剖学会主任委员等职,1989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他一生致力于教、科研、育人事业,并取得突出成就,为我国医学解剖学和军事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经历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属于古老的形态学,很难搞出名堂。李继硕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学科建设的三个转变: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由单纯的形态学向综合的神经科学转变、由人体解剖学向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集成的方向转变,并设计了发展蓝图,推动了我国解剖学研究和教学跃上世界前沿,至今该学科仍是按着这个思路发展的。

近20年来,他以探索镇痛机制为目标,以内脏初级传入途径为突破口,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发现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填补了国际解剖学界百年空白。

他和同事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搜集制作建成拥有1420件标本,数量和质量被公认为国内之最的标本馆,大大丰富了人体解剖学的标本资源。如今,该馆在世界上也颇有名气,成为展示学校建设成就的一个窗口。

为了给广大神经科学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李继硕东奔西走,多方协调,终于申请到杂志的主办权,并亲自担任主编。《神经解剖学杂志》是我国最早公开出版发行的神经科学专业期刊,至今已办刊21年。在李继硕的努力下,该杂志已被评为源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向美国、日本等国发行和交流。

李继硕有句名言:“弯下腰要做一座桥,挺起身要做一架梯。”他认为,学生成才是老师最大的成就,是老师事业的延续、价值的放大,为师之道就在于“搭桥做梯”。他一生都在践行着这样的诺言。解剖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经常接触尸体,难闻的甲醛水溶液让人恶心,长时间的接触对人身体伤害很大,很少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李继硕等6名教员因长时期接触福尔马林,患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相继住进医院。大家都劝他好好休息,他眼睛一瞪,说:“什么叫休息?工作就是最好的休息!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里,李继硕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正常人2年的工作量,把工作的生命拉长了百余年,是活了一辈子,干了两辈子。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积劳成疾,先是患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后又患上了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2004年初的一天,李继硕被发现患了肺癌。领导、医生都让他住院治疗,他却再三央求:“再等等行吧!等我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后再说。”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加之年事已高,经常来不及到厕所就尿失禁。为了防止尿湿裤子,他每天要准备好几个尿不湿和内裤

李继硕患病后,总后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多次到医院看望,提出要全力抢救、治疗。然而,疯狂的癌细胞正在侵蚀着他的身躯。2005年10月11日,李继硕因积劳成疾患肺癌不幸逝世,走完了他86年的壮美人生。

去年10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时,对李继硕事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不仅是四医大的财富,也是全军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献身医学事业的育人大师,李继硕教授从教报国终生不变、倾心育才终生不倦、严谨治学终生不改、无私奉献终生不悔。他背负强国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念献身医学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为了我军官兵的健康,李继硕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当代知识分子赤心报国的壮歌。

2005年10月11日,又是一个重阳节,也是李继硕86岁的生日。在医学教育岗位上忘我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他,静躺在病床上,拉着新一代学术带头人李云庆的手,走完了爱国敬业、爱党尽责、爱才育人的壮美历程。

事迹简介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原主任李继硕,心系军事医学教育事业,长期以来把三尺讲台当作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为人民军队培养出一批批军医优秀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创造着基础医学的未来,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跃升的平台;作为军校园丁,他视教育如生命,探索创建了“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三位一体的育人思路,堪称教书育人的典范。他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解放军总后勤部“一代名师”。2005年10月11日,李继硕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背负强国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念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41年3月,李继硕从长春医科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他拒绝日本同行劝其出国发展的请求,立志献身祖国医学教育事业。为防止教学资源流失他国,他组织同事和学生成立看护队并坚守一年多,保证了重要教学资料和设备回到人民手中。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毅然从北京参军大西北,在困境中组建解剖学教研室,多方收集无主尸体,使学校很快达到了4名学员解剖1具尸体的标准,这项指标几十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医科院校之首。“文革”期间,他被诬陷为“日本特务”和“反动学术权威”,但他仍坚持一边当清洁工一边偷偷学习业务。“文革”结束后,李继硕重新回到教研室主任职位上,使教学科研很快步入正轨。改革开放以来,无论环境、条件、头衔怎么变化,他始终为教书育人事业默默奉献,至80高龄时仍活跃在育人一线,以坚强毅力忘我工作。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李继硕患上心脏病、糖尿病、颈椎腰椎病等多种疾病,先后动过5次手术。晚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常常尿失禁,只好带着“尿不湿”和替换内裤上班,每天还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有人算过一笔账,李继硕工作60多年,相当于常人120年,是“活了一辈子,干了两辈子”。

紧跟医学前沿,以学科战略家的胆识创建育人平台。李继硕很早就开始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以敏锐眼光提出了解剖学科要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人体解剖学向神经解剖学、单纯形态学向综合神经科学转变的改革思路,推动了我国解剖学教学与研究步入世界前列。他率先开展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于1986年首创“神经解剖学”这一学科门类;发现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填补了国际解剖学空白;系统阐明盆腔内脏初级传入的联系方式,首次完善了对其传入途径的认识;先后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20多篇;主持完成的“在髓后连合核中发现内脏痛信息的传递途径及调节方式”研究项目,获得了迄今为止国内解剖学界唯一的自然科学奖。他所领导的解剖学教研室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被誉为中国“神经解剖技术发源地”和“解剖学研究前沿阵地”。为保证学科后继有人,他1984年就把主任位置让给了施际武教授,1992年积极支持秦秉志教授担当新的学科带头人,1996年又力荐年仅35岁的归国留学生李云庆出任教研室主任。他重视教学基础建设,先后建成了拥有1420件标本的陈列馆,创办了国内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核心期刊《神经解剖学杂志》,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解剖技术楼。坚守科学精神,以学者特有的本色传承优良学风。李继硕把三尺讲台看得极为神圣,他授课素以“形象好、口才好、板书好”深受学生欢迎,晚年颈椎手术后还坚持戴着脖套上讲台。据不完全统计,他执笔起草的教学计划、方案和报告就有100多篇,撰写或修改的教案有200多本、数百万字。李继硕治学严谨,对论文和教案精益求精。他主编的《神经解剖学杂志》,已刊印1600多篇稿件约1300万字,都是他逐字逐句反复审改而定。编写《神经科学基础》教材,他不当挂名主编,亲自执笔,数易其稿,还拖着病体到车间校勘。李继硕视名利淡如水,先后三次给学校党委递交辞呈并举荐新人,是四医大第一个让出主任职位的高级专家。在文章署名、成果申报、学术任职上,都把机会让给年轻人。生前有关方面几次要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都被他拒绝。日本友人捐助他1000万日元香港特别行政区实业家赞助他500万港元,他全部用于改善教研室实验条件和人才培养。2003年学校经济实用房落成,需个人先付14万元,李继硕却拿不出来,这笔钱还是子女为他凑齐的。

倾注毕生心智,以蜡炬般的情怀为学子搭桥作梯。李继硕招收研究生很严格,政治和人品过不了关的,分数再高也不收。他特别重视学生的德行塑造和人格培养,勉励他们志存高远、早日成才。担任党支部正、副书记20多年,每周三下午都要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理论文章,长期坚持用科学理论育人。他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有目的地选送出国深造。有的学生外语不过关,他就办班补习。学生在国外,他经常联系,鼓励他们刻苦成才,动员他们早日回国效力。他在学生身上倾注了慈父般的真爱,每当教研室分来新人,都要带人提前将房子打扫干净;弟子出国或归国时,都要亲临机场接送;学生遇到职称申报、住房分配、配偶调动等实际困难,他都多方奔走帮助解决。他从事医学教育64年,给6万多名学生上过课,先后选送80多人次出国留学,直接培养了2名博士后、20名博士、30名硕士。他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涌现出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5名总后三星人才。

良师爱国

李继硕的名气很大,脾气也很大。若是遇到有谁对国家说三道四,他都会厉声驳斥:“你说这话是昧着良心!”他送学生出国留学,总是谆谆告诫:“出去后别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了解李继硕的一生,才能知道他爱国有多深。

少年立志之时,东北地区沦陷。亡国奴的滋味,让他刻骨铭心。

怀着教育救国的志向,李继硕考入长春医科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随着抗战胜利,一些来华日本人开始撤离。日本同行邀请他到国外发展,他断然拒绝:“这里是我的祖国,我将永远留在这里!”为防止学校资料被日本人带走,他发动学生组成义务看护队,直到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前,满怀报国激情的李继硕坚决报名参军,来到了大西北。在战争的废墟上,组建了空军军医大学的前身“西北军区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由于新中国的解剖学事业基础薄弱,起步晚、成果少,国外常传来一些别有用心的讥讽。

“搞出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争这口气!”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李继硕发现国际上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有许多空白点,是一块尚未被攻克的高地。

就从这里实现创新突破。

经过多年研究,四医大成为全国神经解剖研究领域的“拳头”,一个个新的突破接踵而至:发现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系统阐明盆腔内脏初级传入的联系方式;完成“骶髓后连合核中内脏痛信息传递途径及调节方式”研究,获得迄今为止解剖学界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的解剖学科研跃上了世界前沿。

良师爱党

李继硕是个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入党志愿书中,他工工整整地写道:“我从小就知道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我要终生追随这个伟大的党,决不反悔。”

他真诚地信奉党的理论。在他的床前、案头,几十年来一直放着毛泽东同志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他历经风雨无怨无悔。曾被扣上“日本特务”“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他始终坚定着“做忠诚儿女”的追求。

他无私的品格令人敬仰。通过他的介绍到国外学习的学生有80多人次,但他自己的孩子却没沾他一点光。友人捐赠给他的1000万日元和500万港元,他全部用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有人说,李继硕可能不缺钱,才这么慷慨。可当学校经济适用房落成时,他却拿不出房屋装修费,最后还是子女们为他凑齐的。

李继硕是个出了名的“拼命教授”。他患有严重的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尿失禁。为不影响教学,他穿着“尿不湿”上班。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他一生60多年工作量,相当于常人的120年工作量,真是“活了一辈子,干了两辈子!”

在常人看来,人体解剖是一门令人恐惧的工作。但李继硕一辈子与尸体标本打交道,在整整50年中,他和同事们一道搜集制作了1420件解剖标本,给世界解剖学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标本资源。

良师爱才

李继硕认为,学生能成才,是对老师的最高奖赏。

为了学生成才,他甘愿打下手、搞服务。“做一块高起点的铺路石,让年轻人踏上去跃得更远。”这是李继硕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

34岁成为解剖专业全国最年轻博士生导师的李云庆,是李继硕的学生。李继硕发现他有科研潜力,就长期盯住培养。1991年推荐他到日本留学,并亲自帮他联系本专业最好的老师。李云庆学成回国,李继硕又鼓励他:“放手干吧,我给你当助手。”待到李云庆迅速取得突出成绩后,李继硕力荐35岁的李云庆担任了教研室主任。

他的学生陈军在日本学习4年多,李继硕每个月都要给他写两三封信。为使陈军回国后能够尽快展开科研攻关,李继硕提前建好实验室。如今,陈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求是”奖获得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李继硕创办了《神经解剖学杂志》。21年中,李继硕对每一位作者都给予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这些年,经他改过的文字至少有6000多万字。

几十年来,他先后直接培养出2名博士后、20名博士、30名硕士。他带领的教研团队中,先后走出了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求是”奖获得者。

“一个人一生做了什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坚守了什么。”李继硕甘当人梯、“冷板凳”一坐就是60年。这是大师的坚守。

厚德载物尊为师,死为星辰终不灭。李继硕的良师风范,长留人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