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久医案
《金子久医案》 医案著作,清末民初金子久撰。
书籍简介
刊于1927年。本书将所收作者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俾读者易于理会,可以有所遵循。现存光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和《三三医书》本。
著者简介
金子久(1870-1921),名有恒,桐乡大麻镇人。自南宋以来,金氏世代行医。金子久父亲金芝石,擅长小儿科。子久与弟有壬,自幼随父学医。二十岁时,金子久父母去世,他更加发愤攻读,矢志医学。数年间,金子久声名鹊起,就诊者门庭若市。他还去沪杭定期施诊,轮值之日,慕名求治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一时大江南北争相延聘。金子久踪迹所至,北抵齐燕南及闽粤,遂成清末民初一代名医。
金子久医术高明,精内科,善治温热时病及疑难杂症,尤其判断预后每多奇中,因此民间有“天医星”之誉。他医德高尚,为人治病,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从不计较报酬之厚薄。对孤寡免收诊金,无钱购药者则资助药费。金子久谆谆告诫弟子:“医者之对于病家,天职所在,无可或亏,不拘于地,不限于时,有召必往,有法必施,应诊未完,勿问他故。”寥寥数语,足见其对病家负责之一斑。
当年金子久虽负盛名,但对同道却非常谦虚。在他的会诊医案中,常有“请××先生斧正”等语。病人俞某患泄泻病,他用补火益土之剂不效。后俞某到杭州市求治于名医莫尚古,服三剂而愈。金子久知道后,索观其方,内有苁蓉、麻仁等润滑之品,顿悟“通因通用”之义,乃叹“吾不及也”。后来再遇上这种病,他也仿莫姓法,虚心好学,于此可见。
中医处方往往连带脉案,故称“医案”。脉案既记载着病情,又剖析病理,阐述处方用药的依据,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是中医医疗水平的体现。金子久的医案不仅用药贴切,尤以脉案词藻华丽见长。试举一案:
脉来如虾行,按之全无敛聚;舌苔如光镜,摩之并不润泽。神识乍清乍昏,四肢忽冷忽热,此水亏不能制君火,而阴耗不能恋浮阳……病起湿温,表汗过多……兹仿仲景复脉汤,以救阴和阳,益气生津。
洋洋洒洒,千言立就,又写得一笔好字,令人折服。在从前,民间有“吃脉案”之说——病家以过往之脉案作为是否信任医生的依据。金子久的名声还使得当时的达官贵人如皖督倪嗣冲、浙督朱介人、卢永祥等隆重延请他,更使他名声大振。
金子久的学生先后多达一百五十余人,他还特地聘请专职教师,先教学生经典著作、基础理论,然后随师临床见习,教学相长。所以及门弟子中人才济济,对中医事业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门人吴兰士在金子久病逝后,曾撰挽联:“讲灵枢,授素问,风雨同舟怜小子;浙东西,江南北,山丘到处哭先生。”一个“怜”字、一个“哭”字,道出了师生间的真挚情谊,也反映出金氏当年名噪一时的盛况。
参考资料
中医五绝网.www.wujue.com.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