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鲍
红鲍(Haliotis rufescens,学名:red 粉红鲍鱼)是鲍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属于腹足纲、原始腹足目,生活在美国加州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红鲍的贝壳直径可达28厘米以上,最大个体体重在2000G左右。红鲍分布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海域,其中南部海域数量最多。壳可以用来做装饰原料。红鲍是加州地区最常见且最大的鲍类动物。
简介
红鲍是鲍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体重在2000g 左右,贝壳直径可达28厘米以上,属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生活在海水中的软体动物。
特征
壳面的颜色和纹理常因藻类藤壶或其他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而难以辨认。
壳内面光洁星彩虹色。叽痕大而明显,具绿色光泽。壳外缘向内延伸,至珍珠层边缘处形成一条狭窄的红边。由于其贝壳色彩艳丽,是制作精美装饰品的上等原料。呼吸孔卵圆形呈管状略向外突起。一般有3~4个开孔。但也有4个开孔以上或无开孔的个体。软体部和上足光滑,通常为黑色,有时具明暗相撞的条纹。上足边缘呈扇形。具黑色触手略向壳外缘延伸。某些个体上足上缘触手略向壳外缘伸出。
定殖
红鲍的胚胎发生后,经18个月左右的生长就能达到性成熟。繁殖时期因种类和海区而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红鲍每年有2个繁殖季节,即5-7月和11-12月。其时海水温度为14-18℃左右这个水温范围应该是红鲍繁殖时期的适温范围。然而鲍的性腺发育往往不是同步进行的。一般是雄性发育较快雌性稍慢。就是同性别的红鲍,其性腺发育也是先后参差不齐的。
分布
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是美国加州最有经济价值的鲍。为了开发利用红鲍资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养殖公司和海洋协会在1965年以后就进行了红鲍的生产。1970年该州的渔猎部建立海水养殖实验室,并开始鲍鱼养殖技术的研究。1971和1974年,蒙特雷和尤尼美港的两个鲍鱼养殖场先后开业。以后该州的不少养殖业者也开始了红鲍的商业性生产。我国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进行红、鲍引种的试验,但未见有成功的报道。1985年大连海洋大学从加利福尼亚州带回的红鲍于当年5月初和6月中旬分别在大连石庙海水养殖产下了后代。1985年11月由美国同行空部到湛江市来的绿鲍经驯化培育后亦于1987年1月29日在湛江外海的硇洲岛多批次地产下了后代。由于红鲍属于亚热带种类,对于我国北方海域生态条件难以适应,所以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生产;在我国南方沿岸海域,由于不适应藻类食物,也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养殖。
生态习性
红鲍喜栖息于岩礁海底,从高潮带附近至水深165米处都有它的足迹。其中以6~15米深处栖息密度最高。一般多生活在波浪较大、潮流通畅、盐度3o~34‰ 的外海性海区。在掩蔽的内湾很少见到。红鲍的适温范围在6~24℃左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里,红鲍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发育在温度为10~23℃ 时能正常进行。但当环境温度接近这个低限时,红鲍的发育速度就变得相当缓慢,而高于23℃的环境温度,又会使红鲍胚胎的发育出现畸形甚至死亡。幼鲍和鲍苗对高温有一定的忍受能力。但当温度高于27℃时,就可能出现死亡现象。一般说,红鲍的最适水温应为16-18℃上下。红鲍成体能以强有力的足部附着在岩礁或石壁上,活动有明显的规律,在找不到大型藻类或其他食物的情况下,也会食附着物上的底栖单细胞藻类,并用这种办法来渡过饥荒时期。
生态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的王子臣和湛江水产学院的许国领等曾分别将从美国引进的红鲍、绿鲍同我国本地种进行杂交与人工育苗试验,结果显示红鲍×绿鲍的杂交子一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并且杂交子一代性腺能够发育成熟,能够正常繁育。同时我们还发现,红鲍(Haliotis rufescens)和绿鲍(H.fulgens)在一定条件下能同我国土著种皱纹盘鲍(H. dscus hannai)杂交,它们的后代成熟后更易于同本地种杂交,杂交鲍的底播增殖使我国山东和辽宁近海海域栖息的原种皱纹盘鲍种群基本消失,宝贵的遗传资源永远丢失。但是由于盲目的引种和杂交所引起的种间、种内的遗传渐渗即遗传污染所造成的及可能造成危害还没有引起水产养殖界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