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该文章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
《济南的冬天》是写景散文中的经典,读者从文中感受到的视角美、布局美、修辞美、语言美、情愫美正是老舍先生对济南饱含深情与热爱的情感认知。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省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市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个人背景
老舍(1899-1966),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老舍小说经典》,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市和重庆市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
出版历史
《济南的冬天》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之后,《济南的冬天》收录于多本书籍刊物,如《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选》(2010)、《现代文学观止》(2010)、《大学语文》(2008)、《老舍精选集》(2017),等等。
《济南的冬天》入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教学用书。
作品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市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市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偃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朝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藻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市。
主题思想
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语言层面写的是济南的“温晴”,所要表达的是济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见的外象,是借以表现心象的客体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灵感受),它蕴涵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审美感受。文章不惜笔墨写景,实际是抒发对济南市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核心。
艺术特色
置身画外,参差景致中的视角美
在对现实画面的勾勒上,散文创作更倾向于站在不同的视角感知景致交叠的独特美感。一般散文取景会遵从创作需求,固定一个观察景物的点,或远视,或近观,或俯仰。而从空间来看,景物则有远近、上下、内外之分。故而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常常置身画外,从整体上构景、写景,让读者在层次化的景致交叠中感受到景物的整体性,感受到景物排列的特色。《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开头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相比较,济南冬天无风、温暖的特点立即显现,故而他称赞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本句一开,笔端便开始了对这块“宝地”的描写,取景中“小摇篮”似的山、有着少女般柔情的雪、“小水墨画”样的小山村带给人冬天萧瑟中的温情,然后作者又将目光投向冒着热气的泉以及“蓝水晶”笼罩下的天空,这些精致的景物无一不是济南“温晴”的佐证。其次,作者写作的空间顺序为“俯视→仰视”,“城内→城外”,即先从群山环绕的位置特征来写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后通过仰视来描摹小雪覆盖下的斑驳山色,后写城外雪后山村的情境、意境。也正是因为视角选择的特别,老舍先生才写出了济南冬天的别样“温晴”和别样的“美。
着眼宏观,山水交织下的布局美
所谓布局,就是散文的结构安排,或文章的行文顺序、组织形式。《济南的冬天》在行文布局上井然有序,形神皆不散。一是开篇的巧妙布局,老舍先生独辟蹊径,对自己居住过的地方进行气候上的对比,自然得出济南市冬天的特点:没有风声、没有毒日,是块“温晴的宝地”。正是“温晴”一词,开启了整篇散文的描写。二是正文的条理布局,第二段接着“温晴”,整体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曼妙画面,认为那是“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短短一句中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有山有水”“晒太阳”“等春风”,让读者顿时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济南的暖意,而“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拟人的手法,更是让静态的景有了情感的温度。其后,作者笔下“阳光普照下的山”“薄雪点缀的山”“城外恬静的远山”连缀成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接着,作者由“山”写到“泉”之“灵气”,作者视野中有冒着热气的绿萍,也有翠绿的藻类,到处都映射着泉城济南冬季的神韵。三是结尾的收束有力。“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不再赘语,不多描述,在与开头呼应的同时,也给读者留足想象回味的空间,回荡着作者艺术之笔戛然而止的妙意。
善于表现,诗意温情下的修辞美
在散文创作中,修辞能给干瘪的景物赋予生命的温情。在老舍先生眼里,济南冬天里的每一处景色都有其别样的韵味,故而他把济南喻作“小摇篮”,从拟人的视角看到济南老城是在“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无生命的静物便有了生命的温情。此外,运用比喻的地方不止一处,作者遥远的视角里,“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成了精致而颇具韵味的“小水墨画”,而继续扩大视野,整个济南市成了晶莹剔透的“蓝水晶”。比喻让描写更为生动贴切,拟人让生命更为曼妙温情。也正是老舍先生这些艺术表现手法,让济南的冬天有了不一般的神韵,读者眼里自然而然呈现的是诗意盎然、情趣横生的“济南冬日山居图”。
妙用笔墨,朴实景致下的语言美
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其语言运用十分娴熟且讲究,即便最朴实的描写也能散发无尽的韵味。“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句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着落”“依靠”中蕴藏的是济南市人对于家乡一山一景的浓情,这份热爱就是一种依靠,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爱意,而读者也在情感的牵引下进入了意境之中。此外,作者还通过动词的运用贴切地表现了一种姿态或状态,如“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放”“顶”“冒”三个字将济南的秀气、灵气与温暖生动地表达出来,让静止的事物有了生命的律动与温度。再如,文中多次用到“小”字,在不同的景物前面加“小”字,让本来僵化笨重的景物有了情趣与诗意。像“小山”“小雪”“小村庄”等,这些都表现出了作为小景观的袖珍与可爱,而在读者眼里,这些小景物连缀构成的意境,显然包含着水墨画与梦境交织的艺术之美。
散文言志,纯真字句下的情愫美
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散文之布局、用语、修辞等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真挚的情感。这里的情并非空洞的呻吟,也不是见景即生的瞬间感觉,而自有其真挚的触发点或背景。散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对于人物的细致刻画。但《济南的冬天》一再写“温晴”的背后,是作者并不温情的人生经历。老舍先生寓居山东省之前曾先后在军阀割据下的北平市、异国他乡的伦敦颠沛流离,到 1930 年回国后的七年里,他一直在齐鲁大学从教,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故而老舍眼里的山东是接纳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里,“真得算个宝地”“理想的境界”“空灵的蓝水晶”,老舍对济南极尽赞美,毫不吝啬,足见其在济南冬天里的享受,更可见他对济南这块土地的由衷热爱。毕竟,在作者情感深处,济南市是其漂泊流浪后的港湾,是其生活困顿时给予温情滋润的摇篮。在人生稍歇的时光里,老舍获得了难得的创作时光,终于可以“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事实上,济南的冬天并非一点儿不冷,而是作者创作的情感里对济南充满了热爱与渴望,唯其如此,济南冬天才会如此恬淡“温晴”。
作品影响
社会影响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许多未曾与济南谋面的外地人对济南留下的最初印象。如今飞速发展的济南正使如今“济南的冬天”有了更多新的内涵,吸引更多的人认识济南、来到济南。亮点纷呈的文旅济南市,正逐步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新景象。
文学影响
《济南的冬天》是写景散文中的经典,读者从文中感受到的视角美、布局美、修辞美、语言美、情愫美正是老舍先生对济南饱含深情与热爱的情感认知。 无论作为欣赏者,还是写作者,都应该从老舍先生别具风味、娴熟巧妙的散文艺术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创作的启示。
传播价值
在2016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里,《济南的冬天》为第二篇课文。从1950年7月算起,《济南的冬天》进入中学课本至今已经74个年头了,若论时间跨度,应该没有任何一篇中小学课文比它更长的了。这说明《济南的冬天》是真正属于人民、凝结历史的艺术品,经历岁月的打磨而更加熠生辉。
作品评价
这篇文章,作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像力,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同时,也可以说它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济南的冬天〉的艺术特色》评)
在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不胜收的,那白雪、那山、那水、那阳光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尤其是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让作品带有了独特的神韵,有悠长的味道。(《\u003c济南的冬天\u003e艺术特色与分析》评)
《济南的冬天》是写景散文中的经典,无论作为欣赏者,还是写作者,都应该从老舍先生别具风味、娴熟巧妙的散文艺术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创作的启示。(《\u003c济南的冬天\u003e创作艺术魅力解码》评)
参考资料
经典诵读丨老舍《济南的冬天》.腾讯网.2024-01-24
这是新济南的冬天.今日头条.2024-02-08
老舍《济南的冬天》篇名由来.今日头条.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