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培尔·金特

培尔·金特

《培尔·金特》(Peer Gynt)是挪威著名的文学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一部最具文学内涵和哲学底蕴的作品,也是一部中庸、利己主义者的讽刺戏剧。译者是著名翻译家萧乾。该书通过纨绔子弟培尔·金特放浪、历险、辗转的生命历程,探索了人生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重大哲学命题。

作者简介

易卜生一生共创作了26部各种体裁的戏剧作品,如《人民公敌》《群鬼》《玩偶之家》等,诗剧《培尔·金特》是其剧作中最具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的一部。该剧反映的虽然是严肃的人生主题,但具有鲜明的讽刺喜剧特点及舞台闹剧因素,是国际戏剧舞台常演不衰的经典之作。《培尔·金特》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一部五幕诗歌剧,也是最广泛上演的挪威剧作之一。它讲述了主人公从挪威山区到北非沙漠再返回的旅程,被描述为一个基于拖延和逃避的生活故事。易卜生在创作《培尔·金特》时故意无视了19世纪传统舞台艺术对戏剧的限制,其四十个场景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由移动,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交替,融合了民间传奇幻想和不带感情色彩的现实主义

作品组曲

爱德华·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戏剧《培尔·金特》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爱德华·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尽管第二组曲中的《苏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

(一)“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原地区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二)“奥丝之死”——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爱德华·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三)“安妮特拉之舞”——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帝国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四)“在妖王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片段4)。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段:

(一)“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培尔·金特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二)“阿拉伯帝国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三)“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四)“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爱德华·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内容简介

第一幕

培尔·金特是曾经备受尊敬的约恩·金特的儿子。约恩·金特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宴会和奢华生活上,不得不离开农场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推销员,把妻子和儿子留在债务中。母亲奥塞希望培养儿子恢复父亲失去的财富,但培尔很快就被认为是无用的。他是一个诗人和吹牛大王,有点像挪威童话故事中的小儿子“灰灰小伙子”,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剧情开始时,培尔讲述了一次失败的驯鹿狩猎,这是一场著名的戏剧场景,通常被称为“驯鹿之旅”。他的母亲因为他丰富的想象力而嘲笑他,并嘲讽他因为破坏了与最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因格丽德的机会。培尔离开去参加因格丽德的婚礼,婚礼定于第二天举行,因为他可能仍然有机会追求新娘。他的母亲紧随其后,阻止他彻底丢脸。

在婚礼上,其他客人嘲笑和嘲笑培尔,特别是当地的铁匠阿斯拉克,在之前的一场争斗后怀恨在心。在同一场婚礼上,培尔遇到了来自另一个山谷的豪根新来的一家人。他立刻注意到了长女索尔韦,并邀请她跳舞。她拒绝了,因为她的父亲会不赞成,而且因为培尔的名声已经传开。她离开了,培尔开始喝酒。当他听说新娘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时,他抓住机会,带着她逃到山上,与她在山上度过了一夜。

第二幕

培尔因绑架因格丽德而被放逐。当他在山上漫游时,他的母亲和索尔韦的父亲在寻找他。培尔遇到了三个渴望被山精追求的牧场女工(古德布兰斯达伦的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主题)。他与她们一起喝得醉醺醺,第二天独自一人头疼欲裂。他头朝下撞到一块石头,昏倒了,第二幕的其余部分可能发生在培尔的梦中。

他遇到了一位穿绿衣的女人,声称自己是山精国王的女儿。他们一起骑进了山洞,山精国王给了培尔一个机会,让他成为山精,如果培尔愿意娶他的女儿。培尔同意了一些条件,但最终拒绝了。然后他面对的事实是,穿绿衣的女人怀孕了。培尔否认了这一点;他声称自己没有碰过她,但聪明的山精国王回答说,他在头脑中生下了孩子。对剧情和剧本的理解至关重要的是山精国王提出的问题:“山精和人之间有什么区别?”山之老人的回答是:“在那里,天空闪耀,人类说:‘做真实的自己。’在这里,山精说:‘做真实的自己,与世界无关。’”自我主义是这部剧中山精的典型特征。从那时起,培尔把这个作为他的座右铭,总是宣称他是他自己。然后他遇到了博伊格——一个没有真实描述的生物。问到“你是谁?”博伊格回答说:“我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尔也把博伊格的重要话语作为座右铭:“绕道而行”。在他余下的生命中,他“绕来绕去”,而不是面对自己或真相。

醒来后,培尔遇到了索尔韦的妹妹海尔加,她给了他食物和姐姐的问候。培尔给了女孩一个银扣子,让索尔韦保存,并要求她不要忘记他。

第三幕

作为一个逃犯,培尔努力在山上建造自己的小屋。雷神韦出现并坚持要和他住在一起。她说她已经做出了选择,不会再回头。培尔很高兴地欢迎她,但当她走进小屋时,一位穿绿衣的老妇人出现了,身边跟着一个跛脚的男孩。

这是山洞里的穿绿衣的女人,她的半人半山精的孩子是培尔在那里的时候从他的头脑中生下的。她通过迫使他记住她和他以前的罪行来诅咒培尔,当他面对索尔韦时。培尔听到一个幽灵般的声音说:“绕道而行,培尔”,然后决定离开。他告诉索尔韦他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去办。他及时赶回家,然后出海。

第四幕

培尔离开多年,在各种职业中扮演各种角色,包括一名从事摩洛哥海岸企业的商人。在这里,他解释了他对生活的看法,我们得知他是一个从事不道德交易的商人,包括向中原地区发送异教徒形象和贸易奴隶。在他的辩护中,他指出他也向中国派遣了传教士,并且他善待他的奴隶。

他的同伴抢劫了他,之后他决定支持土耳其镇压希腊起义,然后独自一人留在海岸上。然后他找到了一些被偷的贝都因装备,穿上这些衣服后,他被当地一个部落称为先知。他试图诱惑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但她偷走了他的马和武器。培尔被迫逃跑,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最终昏倒在吉萨的门农雕像斯芬克斯面前。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个疯人院的院长,他试图说服培尔,他是一个疯子,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他自己。培尔拒绝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帝国的皇帝。他在疯人院遇到了其他疯子,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培尔最终逃脱了疯人院。

第五幕

培尔在美洲淘金,成为了一个富翁。然而,他的财富被一个美国商人和他的女儿骗走了。他回到挪威,但在途中遇到了风暴,他的船沉没了。他被救起,但一无所有。他回到了挪威,但没有人认出他。他试图证明自己的身份,但失败了。他遇到了一个铸模工,他告诉培尔,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他的灵魂将被铸成纽扣。培尔试图逃避这个命运,但最终他意识到他不能逃避自己。他回到了索尔韦的小屋,她一直在等他。在她的怀抱中,他找到了安宁。

相关作品

话剧内容

乡村破落户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放浪不羁而又富于幻想。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爱情。一日,培尔在朋友的婚宴上劫持新娘英格丽特上山同居又抛弃了她。后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拒绝与妖女成婚,遭众妖凌辱与折磨,差点丧命,幸而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

培尔回到林中小屋,与纯真温顺的索尔维格相聚。不料,妖女抱着畸形儿追来,诈称婴儿系培尔所生,吓得培尔逃回老母奥斯身边。但培尔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险。奥斯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在她弥留之际,培尔赶到家中。奥斯听着儿子送自己去天堂赴宴的奇谈,然长逝。

在母亲去世后他流浪海外成为资本家、先知、学者,进过疯人院,经过了离奇古怪的生活。培尔远渡重洋,在非洲发财致富被抢劫一空。培尔混入阿拉伯人部落,谎称是他们的先知,骗得众人的尊敬和信赖,并与酋长之女阿尼特拉相爱。以后,培尔辗转来到美洲,在加利福尼亚州淘金成为百万富翁。经历了种种冒险之后,培尔漂洋过海回国,途遇风暴,船只沉没,他又变得一贫如洗。

晚年回到家乡,家乡人全不认识他只留下一串关于培尔的传说。这时一铸纽扣的人找到培尔告诉他,他的一生已完结并将铸成纽扣,因为他一生都未保持真面目。培尔尽力逃避这个结局,惶恐走投无路时遇索尔薇格,在她的歌声中培尔得到宁静,同时铸纽扣人也在叫他“在下一个十字路口见”。

最后,培尔循着索尔维格的歌声,来到林中小屋,在忠贞的恋人索尔维格怀中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芭蕾舞剧

瑞士芭蕾舞导演海恩兹·史波利(Heinz Spoerli)编导、苏黎世大剧院2009年出品、苏黎世芭蕾舞团演出的现代芭蕾舞剧。用现代的表现形式、现代的服饰,还有人声演唱和旁白解说。

舞剧取材于挪威作家亨利克·易卜生(Ibsen)的同名诗剧,音乐基于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组曲,并加以改编。

整部舞曲表现了培尔·金特这个浪子所经历的各种美色的诱惑,很适合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特别是“安妮特拉之舞”,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表演十分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索尔维格的女演员是加利福尼亚州长大的华裔演员韩海燕(Yen Han),女高音歌唱家朱慧玲也参加了演出。

人物

- Åse,一个农民的寡妇

- 培尔·金特,她的儿子

- 两个背着玉蜀黍属袋的老妇人

- 阿斯拉克,一个铁匠

- 婚礼的客人

- 一位大厨

- 一个小提琴手

- 一对新来的夫妇

- 索尔韦和小海尔加,他们的女儿

- 海格斯塔德的农夫

- 因格丽德,他的女儿

- 新郎和他的父母

- 三个高山牧场女工

- 一位穿绿衣的女人,山精公主

- 山之老人,山精国王(也被称为山之王)

- 多个山精宫廷侍从、山精少女和山精孩子

- 一对女巫

- 布朗尼·詹姆斯、尼克西、矮小症

- 一个丑陋的孩子

- 博伊格,黑暗中的声音

- 卡里,一个小农的妻子

- 棉花大师

- 巴隆先生

- 埃伯科夫先生

- 特朗彼特斯特拉莱先生

- 旅行的绅士们

- 一个小偷

- 一个收货人

- 安妮特拉,贝都因酋长的女儿

- 阿拉伯人

- 女奴隶

- 舞女

- 吉萨的门农雕像

- 吉萨的斯芬克斯

- 开罗疯人院院长贝格里芬德博士

- 胡胡,马拉巴海岸的语言改革者

- 侯赛因,一位东方大臣

- 一个有皇室母亲的家伙

- 几个疯子和他们的看护人

- 一位挪威船长

- 他的船员

- 一个奇怪的乘客

- 一位牧师/魔鬼(培尔·金特认为他是一位牧师)

- 一个葬礼队

- 一个教区官员

- 一个铸模工

- 一个瘦削的人

评价

《培尔·金特》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虽然比恩斯泰尔·比恩松赞扬了这部剧对挪威自私、狭隘和自给自足的讽刺,并称其为“宏伟”,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乔治·布兰德斯和克莱门斯·彼得森都加入了普遍的敌意,彼得森写道,这部剧不是诗歌。亨利克·易卜生对彼得森的批评感到愤怒,他辩护自己的作品,认为它“是诗歌;如果不是,它将成为诗歌。我们国家挪威的诗歌观念将根据这本书来塑造。”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