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
白云区,地处贵州省地理中心和贵阳市地理中心,素有“双心之区” , “贵州中心”的美誉。北接修文县,东与乌当区毗连,东南部与云岩区相邻,西部、南部与观山湖区相连,西北部一角与清镇市接壤。区境东西最长为28公里,南北最宽为20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272平方公里。白云区是贵阳市北部的门户,于1973年恢复建制,是贵阳市六个中心城区之一。辖2乡3镇5街道。
白云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水量1147~1191毫米,年平均气温15.3℃,气候宜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62%,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是养生避暑的天然氧吧。60余年的铝工业发展历史,形成独特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和城市工业文化。区内有各级文保单位9处、牛场蓬莱地戏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有泉湖公园、蓬莱仙界2个国家4A级景区, 350余年历史的百年古刹——金阳普陀寺、贵州省设施最齐全的“动漫游乐城”——贵阳欢乐世界、贵州唯一的中心城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文化景点。白云区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位置,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辖区拥有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综保区2个国家级开发平台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更有都拉营国际物流港、全市首家新型产业用地示范项目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等基础平台。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白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7.5%;外贸进出口完成8.2亿元。
历史沿革
1949年11月15日,贵筑县解放。12月,中共贵筑县委指派随军西进的7名干部接管了白云区,同时成立中共贵筑县白云区委员会和白云区人民政府,下辖白云、阳关、沙文镇、彭官、金华、朱昌6个乡。
1950年5月,贵筑县将白云区调整为五、六两区,五区辖金华、朱昌两个乡及彭官乡的一部分,六区辖沙文、白云、阳关3个乡,驻地鸡场。
1952年底,第六区移驻沙子哨。
1954年12月第六区改称白云区。
1957年11月,贵筑县撤销。
1958年2月,白云区划归贵阳市乌当区区管辖,由乌当区委设临时工作委员会,负责原白云区的工作。
1959年12月7日,经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沙文公社从乌当区划出独立建镇,命名为白云镇,直属贵阳市领导,相当于市辖区建置(习惯上仍称为白云区)。12月19日,白云镇正式宣布成立,辖沙文人民公社。
1962年初,省、市决定撤销白云区建置,辖地划归乌当区,设白云镇。
1966年5月,乌当、花溪区两个区合并组建贵阳市郊区,成立郊区工委,沙文公社、艳山红公社和白云镇属贵阳市郊区管辖。
1967年3月,撤销贵阳市郊区,恢复乌当区、花溪区,沙文公社、艳山红公社和白云镇复归乌当区管辖。
1973年6月7日,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白云区建置,直属贵阳市领导。
地理环境
白云区,位于贵阳市郊外西北方向,北接修文县,东、南与乌当区毗连,东南部与云岩区相邻,西部与观山湖区相连。该区东西最长为28千米,南北最宽为2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272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白云区处于贵州省地理中心和贵阳市地理中心,素有“双心之区”,“贵州中心”的美誉。白云区位于贵阳市郊外西北方向,北接修文县,东、南与乌当区毗连,东南部与云岩区相邻,西部与观山湖区相连,把守着贵阳市北部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区东西最长为28千米,南北最宽为2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270.37平方千米,占贵阳市总面积的11.31%。
地形地貌
白云区处于海拔1140~1618.5米之间。全区地势最高点是牛场乡东面的云雾山次峰,海拔高程1618.5米;地势最低点为麦架镇猫跳河出境处,海拔高程1130米。全区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盆地(坝子)、河谷阶地等。其中:丘陵面积155.8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66.51平方千米,盆地(坝子)面积37.23平方千米。区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有麦架河、沙老河。白云区地势开阔平缓,石灰岩低丘与第四系红色粘土缓丘交错分布其间,耕地集中连片,面积在300亩以上的耕地坝子有26个。地貌与地质结构关系密切。碳酸根岩层在全区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岩石有夹石碳酸岩、石灰岩、白云岩,形成地貌多为山间峡谷、漏斗、溶洞、洼地、峰丛、峰林、岩溶泉井等。
气候特征
白云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冷暖气流交替强烈,季风高原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水量1147~1191毫米,年平均温度在12.5℃至14.5℃之间,气候宜人,四季不分明,温差小。
自然资源
白云区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全区农用地面积1984.18公顷,建设用地面积3532.7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3385.64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铝土矿、铁矿、原煤、石灰石、大理石等,储量较大,易于开采。
2022年4月,贵阳市白云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贵阳市白云区自然资源局、贵阳市白云区统计局联合发布贵阳市白云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其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耕地4036.94公顷(60554.10亩),林地12011.00公顷(180165.00亩),草地350.46公顷(5256.90亩),湿地0.32公顷(4.8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832.99公顷(102494.85亩),交通运输用地1732.04公顷(25980.6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4.39公顷(5465.85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75年5月,白云区设立大山洞、龚家寨、都拉营3个街道,1979年7月,增设艳山红街道。
1984年1月,实行体制改革,撤社建乡,建立乡、村政权,乡辖行政村,村以下建村民小组。全区共建5个乡,56个行政村,273个村民组。将原艳山红人民公社分建为艳山红乡、麦架乡、都拉民族乡(1988年6月18日,由白云区人民政府更名为贵阳市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并把原属沙文人民公社所辖的上水大队划归都拉民族乡。将原沙文人民公社分建为沙文乡、牛场布依族乡(1984年8月8日,省政府批复,撤销牛场乡,建立牛场布依族乡)。
1996年,白云区辖4个街道、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大山洞街道、都拉营街道、龚家寨街道、艳山红街道、牛场布依族乡、都拉布依族乡、艳山红乡、麦架乡、沙文乡,区政府驻大山洞街道。
2002年4月,沙文、艳山红撤乡设镇,同年7月麦架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区辖4个街道、3个镇、2个民族乡:大山洞街道、龚家寨街道、艳山红街道、都拉营街道、艳山红镇、麦架镇、沙文镇、都拉布依族乡、牛场布依族乡。
2011年2月,贵阳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尝试,将龚家寨街道改制为铝兴、白沙关两个新型社区。
2012年4月,撤销白云区大山洞、艳山红、都拉营3个街道,设立大山洞、艳山红、红云、都拉营4个新型社区。同年12月,都拉营社区更名为都新社区。
2018年7月,将原红云社区、艳山红镇的部分服务范围进行调整,成立泉湖社区。
2020年1月,撤销铝兴、大山洞、白沙关、艳山红、红云、都新、泉湖7个新型社区,设立大山洞、云城、龚家寨、都拉营、泉湖5个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3月,白云区共下辖5个街道、3个镇和2个民族乡(泉湖街道、大山洞街道、云城街道、龚家寨街道、都拉营街道、艳山红镇、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牛场布依族乡)。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3月,白云区常住人口322979人,常住人口出生1055人,政策外出生6例,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9.43%,死亡人数553人,人口出生率为3.27‰,人口自然增长率1.5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83。
2019年末,白云区常住总人口30.12万人,户籍人口23.29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4.9‰,人口自然增长率11.3‰。白云区少数民族主要为布依族。
2021年5月,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白云区常住人口456250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白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0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8.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33.9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7.5%。全年财政总收入19.6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3.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4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1.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17元,同比2012年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9元,同比2012年增长1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52元,比上年增长22.9%。
2013年白云区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特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居第4位,较2012年提升8位。
2019年白云区地区生产总值228.8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20.77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01.11亿元,增长9.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52.8%和44.2%。全年财政总收入3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3亿元,同比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9亿元,同比增长20.7%。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13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6元,比上年增长10.1%。
2020年,白云区生产总值为236.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17.82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1亿元,增长6.1%。
2021年,白云区GDP为258.31亿元,同比增长7.0%。
2022年,白云区生产总值282.17亿元,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7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8.95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24.46亿元,同比增长0.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52.8%和44.1%。
第一产业
农业方面,由于白云区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条件优越,粮食经济作物产量居高。地区实行一年两熟制,多以种植稻米、玉米、薯类、油菜等为主,由传统化耕作向高度现代化机械耕作迈步。林木多是加以保护,水果蔬菜种植基本能实现自足,鲜花种植颇有名声,规模庞大的花卉生产基地使地区赢得“鲜花白云”的称号。畜牧以鸡、猪、牛为主,犹以养鸡场极为出名,已从散户养殖向集体科技自动机械化养殖过渡。
2013年白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3.6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
2013年白云区种植业增加值30490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9.6%。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94公顷(38910亩),同比2012年减少9.4%;油料种植面积747公顷(11205亩),同比2012年减少2.6%;蔬菜种植面积5489公顷(82335亩),同比2012年增长12.1%。主要农产品中,蔬菜、稻谷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2012年增长12.9%和7.6%;油料产量比2012年减产4.4%;水果比2012年减产20.2%。全年林业增加值342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71.0%。
2013年白云区畜牧业增加值5556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6.3%。猪、牛出栏数继续增长,肉类总产量5349吨,同比2012年增长5.1%;禽蛋产量有所增长,同比2012年增长1.5%。
2013年白云区渔业增加值23万元,同比2012年减少37.8%;水产品产量29吨,同比2012年减少3.3%。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14万千瓦时,同比2012年增长7.7%。
2019年白云区种植业增加值64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88公顷(14820亩),比上年下降23.4%;油料种植面积206公顷(3097亩),比上年下降15.2%;蔬菜种植面积2152公顷(32281亩),比上年下降10.3%。全年粮食产量4595吨,比上年下降15.4%;油料产量183吨,比上年下降31.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3642吨,比上年下降5.2%;茶叶产量31吨,水果产量6961吨。
2019年白云区林业增加值1182万元,比上年增长76.7%。
2019年白云区畜牧业增加值4179万元,比上年下降54%;猪出栏数比上年下降18.7%,牛出栏数比上年增长2.7%;肉类总产量2222吨,比上年下降17.5%。禽蛋产量553吨,比上年下降31.9%。
2019年白云区渔业增加值95万元,比上年增长26.7%。水产品产量31吨,比上年增长0.5%。
第二产业
工业方面白云区得益于铝矾土资源丰富,成为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之一。作为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贵州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同时,与贵州省唯一的高新区——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贵阳综合保税区实行三区统筹,融合发展,拥有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等巨大的产业发展平台。白云区内聚集有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州铝厂、中航标准件、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娃哈哈、燕京啤酒、美国岱高、华源铝箔、人和集团、康师傅控股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4家,位居贵阳市第一,工业基础和实力较为雄厚。初步形成了金阳园、新天园、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CBD)南园(科学城)、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CBD)北园(创新城)、现代制造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园、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生态环保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现代物流园、综合保税园(围网区)、科技创新园、休闲农业科技园等15大产业园区,并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外向型经济等“五大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13年白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66.1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2%。
2013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8.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3.7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倍;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5.5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9.8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8.4%。从主要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酒和饮料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继续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1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7%,利润总额8.53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32.2%。白云铝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4.6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4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5%,利润总额7.18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24.4%。
2013年白云区建筑业总产值7.8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4.2%。房屋施工面积85.63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下降28.8%;房屋竣工面积66.06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增长52.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4.82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增长54.3%。
2019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9.7%和增长1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行业呈现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呈现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7.5%,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7.2%。
2019年白云区资质以上建筑业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19户。其中,特、一级资质企业2户;二级资质企业3户;三级资质企业14户。全年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4%。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2%;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4.9%;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25.7%。
第三产业
2013年白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2.2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8%。
2013年白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6%。按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1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6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68.1%。
2013年白云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7%。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1535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60.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73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52.0%;邮政业务总量179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7.5%。
2013年白云区金融业增加值6.9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5.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3.47亿元,比年初增加119.23亿元,同比多增48.89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125.21亿元,比年初增加52.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2.08亿元,比年初增加81.18亿元,同比多增29.04亿元。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333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2.3%。
2013年白云区旅游总收入实现27.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2.6%。
2019年白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8亿元,比上年增长7.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22亿元,增长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6亿元,增长3.0%。
2019年白云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6116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2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1%;邮政业务总量3894万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旅游总收入127.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5.6%。
交通
白云区毗邻贵阳市行政中心,距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贵阳市绕城高速公路、二环路、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云环路、麦沙路、青山路、产业大道、同城大道、青龙大道、白龙大道、观云大道构成的“三横六纵”道路骨架纵横交错,渝贵铁路、贵广高速铁路、成贵高速铁路等多条快速铁路汇聚于此。
截至2019年末,白云区农村公路总里程341千米,其中县道98.7千米、乡道100.8千米、村道108千米。全区有公交客运企业1家,公交线路23条,跨区班线线路1条,客运车辆83辆(公交车79辆、班线车4辆),载客人数3846人。全年客运量110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51301万千米。
社会
文化设施
截至2013年末,白云区共拥有民俗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电视台1座,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2个,数字电视用户5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2013年共出版区级报纸144期。
截至2019年末,白云区共拥有民俗博物馆1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8个、电视台1座、体育场6个、体育馆2个,2019年全年共出版区级报纸84期。
教育
截至2012年,白云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19所。其中,公办64所,民办55所;小学53所,教学点6个,中学11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级中学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46所,职业高中2所(含市直管民办职业高中1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3420人,专任教师2679人,各级各类在校生64705人(其中,学前教育8628人,小学23人,初中13306人,高中6786人,中职4579人,特殊教育23人)。区域内有省级示范性高中2所(白云二中,兴农中学),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白云一幼,现代幼教分园)。
2013年末,白云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26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98.54%、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74.3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24.93%(含流动人口)。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423人。
截至2019年末,白云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6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率学率99.7%,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4%(含流动人口)。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301人。
科技
2013年白云区获得2011~201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年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63项。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
卫生
截至2013年末,白云区有卫生机构16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生殖保健中心(站)5个。全区卫生机构床位数1464张,卫生技术人员18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96人、注册护士1062人。
截至2019年末,白云区共有医疗机构208家,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5家,一级医院9家,疾控中心1家,妇幼保健院1家,精神病防治康复站1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家,村卫生室61家,门诊部4家,医务室4家,个体诊所99家。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2070张,每千口人拥有床位6.19张;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3.06、每千人口护士数5.07,全区已注册全科医师有37人,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全区执业医师(含助理)共1026人,执业护士1697人。
旅游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入选到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中。
政企合作
2022年5月28日,白云区与贵州建工集团签约仪式在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楼第一会议室举行。
参考资料
白云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白云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09-26
民族宗教.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政府.2024-09-26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概况.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3-11
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2024-03-11
贵阳市白云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政府.2022-04-20
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贵阳市统计局.2021-05-31
2020年白云区1-12月白云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含图解).白云区人民政府网.2022-02-13
贵阳各区县(市)2022年生产总值出炉|白云区.新浪网.2023-02-04
聚焦两会|白云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品质白云-头条号.2022-01-11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01-30
白云区与贵州建工集团签约仪式举行.人民网.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