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唐纳德·舍恩

唐纳德·舍恩

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1930年9月19日 - 1997年9月13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教授,是“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者。他的理论和实践对教育和组织学习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经历

赫尔穆特·舍恩出生于波士顿,在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线和伍斯特成长。他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之后在哈佛大学完成了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重点为约翰·杜威的探究理论。舍恩还曾在巴黎索邦大学深造音乐,学习钢琴和单簧管

舍恩在大型咨询公司阿瑟·D·利特尔公司工作期间,与雷蒙德·海纳合作,发表了其第一部重要作品《概念的替代》。他的后续作品展现了他对技术和变革在社会系统中的吸收过程的长期兴趣。1970年,他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的里思讲座,后来被整理出版为《超越稳定状态》,探讨了学习在不断变化的组织和社会中如何发生。

1968年,舍恩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任命为城市研究与教育的福特教授,直至1997年去世。在此期间,他与克里斯·阿吉里斯合作,共同研究组织如何发展、适应、学习或失败,合作成果包括《实践中的理论》和《组织学习》两本书,后者在1996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出版为《组织学习II》。

研究成就

舍恩是反思性实践理论的重要推动者,他认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能够使从业者在实践中变成研究者,构建适用于特定情境的新理论。他提出了“活动中的反思”原理,主张反思性实践取代技术性实践。他与阿吉里斯合作,提出了个人与组织学习的理论,包括行动理论的概念,以及名义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区分。他们的研究还涉及了行动习惯的形成和影响。

理论贡献

舍恩引入了“生成性隐喻”“学习系统”和“反思实践”等重要组织概念,挑战从业者重新考虑技术知识与“艺术性”在专业卓越性中的作用。他还开发了“与情境对话”的方法,以理解设计过程,并与马丁·雷恩共同提出了框架反思,倡导对社会问题“框架”的批判性共同重建,以及系统级学习以解决棘手政策争议。

思想影响

舍恩认为个人和组织应该灵活地融合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教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教育和组织学习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学习方面。

合作

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他与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合作,提出了个人与组织学习的理论。

舍恩和阿吉里斯认为,人们总是在设计自己的行动,在任何相互作用中,无论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追随者还是观察者,人们的头脑中都会形成如何有效行动的计划。他们把人们的这些 计划称作为行动理论。实际上,这些行动理论就是如何有效行动的因果理论。因果推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和非常重要的一种推理方法,朔含(Y.Shoham) 曾经指出:“如果在科学推理中普遍使用因果推理,那么这种方法就会完全支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判断力。”人们会预测估计自己的行动所达成的结果及其意义,并 依此来理解外在环境,而这些又会回过头来引导他们的行动。当上述行动发生时,人们一边检视自己行动的有效性,一边同时检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是否恰当。

舍恩和克里斯·阿吉里斯指出,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他们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他们 二人认为,人们的行动理论存在两种:第一种是名义理论(espousedtheory),即人们宣称自己的行为所遵循的支撑理论,这种理论通常是以一种固 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然的理论;第二种是应用理论(theoryin-use),即人们实际运用的行动理论,这种行动理论 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能够推断出来。例如,一个领导,当他向员工宣布“我承诺尊重员工的自主性”时,他的名义理论是保障员工自主权的自治观,但 是,他的这种承诺行为所能够推断出来的行动理论,恰恰是与自治对立的他治观。自主性本来是内在的,而外在的承诺和保证所增强的,正是与自主性背道而驰的依 赖性。那么,员工听了这个领导的承诺,他们也可能会跃跃欲试表现出某种“自主”,却下意识会增强对领导承诺的依赖。克里斯·阿吉里斯和舍恩发现,虽然人们的名义理 论是千差万别的,但大多数被研究者却具有相同的应用理论。因此,名义理论与应用理论之间并不是一致的,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人们一般很难意识到这种 差距的存在。因为这种无意识也是被设计的,这种不一致同样也是被设计的。例如,我们要批评某个人时,为了保持对方的面子,就要以委婉的方式掩饰这种批评; 为了使对方不太难堪,又要使对方感觉不到这种掩饰(掩饰的掩饰);还要为了使批评者自己心理平衡,再把这种掩饰变得无意识化。人们因为使用这样不自觉的习 以为常的应用理论而在组织中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难题,如果能把这些应用理论显性化,就能解释、预测这些矛盾和难题,也就有了改变它们的基础。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舍恩和克里斯·阿吉里斯发现,个体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行动,是因为他们从孩提时就一直接受着这样的训练,经过长久的社会化过程,已经 将这样做视为理所当然。人们从事某些行动其实并不是特别留意的。他们做许多事情是因为在孩提时代被训练做它们,因为其他人也以同样的方式行为,而且在他们 的环境中这么做是常规性的。人们学习而形成习惯,进而逐渐发展出自动反应。但是应该注意,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行动自发完成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不是出于有意 识的动机,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经过设计的。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要想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人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应用理论是什么,所以,当要求人们去想 一想自己的应用理论时,不仅不合乎常理,也有违人们一直以来所熟悉的行为模式。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人们从不曾思考过自己与他人的应用理论,自然也就缺乏改 善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同时,人们过去所学到的东西可能还会阻碍这些能力的发展。克里斯·阿吉里斯与舍恩之所以重视建构应用理论模式的必要性,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模式 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以何种推理为基础来行动的,使员工之间的互动沟通更有效率,提高组织的成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