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梴
李,字松溪,号雨樵,乾嘉年间诸城市籍著名文人、地方官员。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进士,先后任职衡水市知县、罗山县知县,著有《研录山房诗抄》、《雨樵诗集》四卷、《雨樵文集》二卷等。乡谥文惠先生。
基本简介
李梴(1766-1819),字松溪,号雨樵,世居马耳山下李古庄村(古称李哥庄,清属诸城、现属五莲县),临漳公李宜芳季子,乾嘉年间诸城籍著名文人、地方官员。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乡试第42名举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会试第65名贡士、殿试三甲第39名进士,先后任职衡水知县、罗山知县,乡谥文惠先生。
李梴公先后任职衡水市、罗山地方官职,虽然任职时间都不长,自身也并不贪恋官位,“两任百里,非所好也”(其好友王赓言语),但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记载,足以表明是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有作为的官员。
一是重视社会教化。如“初在衡水时,倡明其乡先儒孔颖达之学“;”至是(指任罗山县知县后——笔者注),专以振兴文教为务,龙山书院,与诸生讲论经训,或行过里塾,必校其生徒文艺以激励之,人多兴起“。
二是率众抵御自然灾害,减轻百姓损失。乾隆五十九年(1784)六月,李梴到职衡水市仅半年,就遭遇一场二百年一遇特大水灾:“六月二十四、五等日大雨连绵,漳卫两河同时盛涨”,“会霖雨,漳水决,梴率众塞堤,日夜行泥淖中,月余,水以不害”。在治理水患灾害的同时,李梴注意兼顾当地百姓休养生息,“亲莅督防,工竣而民不劳”。
三是诛锄暴憿,维护一方安宁。任职罗山期间,“摘发如神,而治狱必以情“。罗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清代时“故盗薮,号难治”。李梴在任期间,“邻邑盗李玉贵党数百人掠卤,大府檄梴捕”,“玉贵盛战具,众皇惧。梴曰:‘此诈耳!无能为’,率士卒直捣其巢,擒数盗以出,后遂悉平之”,“诛锄暴憿,平其刑狱,政绩卓然”。
李梴重视文教,积极抵御自然灾害,维护一方社会安宁,所付出的努力被当地人们广泛认可。爱新觉罗·旻宁版《诸城县续志》有如下记载:李梴公”以病归,将行,新令以仓谷不足,不受代。邑士争为输纳。比就道,以酒肴送者数十里不绝也。“
李梴公从罗山告归后,年仅五十三岁就英年早逝,“四方识与不识,皆痛惜之”。李梴一生交流甚广,留下的诗作众多。有记载的有:《研录山房诗钞》,以及《雨樵诗集》四卷、《雨樵文集》二卷等,并有近百首诗作收入《东武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