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水晕墨章

水晕墨章

“水晕墨章”是一种运用宣纸和笔墨创作的绘画技法,它能够生动地表现造型艺术中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这种技法的特点在于将墨汁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多种层次的晕染效果,进而产生丰富多彩的纹理图案,赋予画面丰富的氛围变化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创作者

王蒙(1038-1385),元代杰出画家,字叔明,晚年居住在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又称香光居士。他是湖州市(今吴兴)人,出身于一个艺术家家庭,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征均为元代著名画家。王蒙擅长书法,尤其精通山水画,师承董、巨,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被誉为“元四家”之一。他的画作风格雄伟,用笔娴熟,构图复杂,难以分辨其细节。《画史绘要》评价他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恽南田则称赞他“远宗摩诘(王维)”。王蒙常用的皴法包括解索皴和牛毛皴,前者特点是使用弯曲如蚯蚓的皴笔,后者则是采用淡墨勾勒石头轮廓,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石头表面没有空白之处,加上破点处理,呈现出深邃秀丽的效果。倪瓒曾在他的一件作品中题写道:“张歆海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技法特点

晕法种类

水晕墨

在山水画中,通过用水冲洗墨汁,留下浓淡不一的墨痕,营造出山石树木的斑驳效果。

墨晕色

在淡墨的基础上晕染颜色,经过水的作用,墨与色融合出新的色彩。

水晕色

在已有的颜色基础上,利用水的特性添加其他颜色,创造出更加鲜活的色彩。

发展历史

“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朝。”这一说法出自五代十国画家荆浩的《笔法记》。尽管有人据此推断水墨画在唐代才开始兴起,但实际上,通过研究文献和实物资料发现,唐代的水墨画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广受欢迎,不仅体现在绘画领域,还在瓷器、漆器、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得以体现。长沙窑釉下彩陶瓷绘画便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

相关著作

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中提到:“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这表明了水墨画在唐代的发展状况。荆浩在书中详细阐述了绘画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强调了绘画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绘画不仅要追求外形的相似,更要传达物体的本质和气息。他还提出了绘画的六个要素:气、韵、思、景、笔、墨,并指出这些要素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此外,荆浩还提到了绘画的四种基本笔势:筋、肉、骨、气,以及绘画中存在的两类问题:无形病和有形病。他对山水画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强调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生长规律。荆浩的作品《笔法记》成为了后来画家的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水晕墨章,兴吾唐代”新论.中国知网.2024-11-28

【文化】水晕墨章 如兼五彩.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8

王蒙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 .搜狐网.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