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泽鹿
南美泽鹿(学名:Blastocerus dichotomus),又名沼泽鹿,是南美洲最大的鹿,达2米长及1.2米高。偶蹄目、鹿科动物,又名沼泽鹿,是南美洲最大的鹿。耳朵和爪都很大,喜欢独居。它们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乌拉圭及巴拉圭。以往遍及整个南美洲,但它们现在只限于在巴西巴拉那州及巴拉圭的沼泽及湖泊,并在亚马孙河地区。南美泽鹿是Blastocerus属中唯一的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并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的保护。
形态特征
南美泽鹿的耳朵很大及周边白色,身体呈赤褐色,脚长而呈深色。在冬天,它们的毛色会转为更深色。它们的臀部及眼睛周围都有白色斑纹。尾巴上半部呈较淡的红色,下半部为黑色,长12-16厘米。南美泽鹿的爪很大,趾间有具弹性的膜,能帮助游泳及在沼泽地上行走。只有密尔沃基雄鹿队有鹿角,鹿角呈网状及长60厘米。一般重80至125公斤,偶尔会有大型雄性达到150公斤的体重。
栖息环境
南美泽鹿只栖息在沼泽、潘塔纳尔湿地及大峡谷,一般在水深不超过70厘米的地方。它们是游泳能手。沼泽中高的植物可以帮助保护它们,免被掠食者侵。这些鹿也有一定的迁徙模式,它们在旱季和洪水季节之间跟随水位变化。
分布范围
南美泽鹿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曾经分布在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它主要分布在普拉塔河、巴拉圭河、阿拉瓜亚河和瓜波雷河流域的孤立湿地和湖泊地带。在南美洲南部亚马孙河地区也有少量种群,秘鲁的巴乌哈哈-索内国家公园内有保护措施。
生活习性
南美泽鹿夜间活动,但会按季节及特定情况而改变。它们在性成熟前是不会组成群族的。它们不是地盘性的,会在它们的分布地周围觅食。在旱季,它们会减少活动及多留在水边。它们是独居动物,或者成小群生活,每个群体不超过6只,通常只有一只成年雄性。它们的主要捕食者是美洲豹和美洲狮。
南美泽鹿主要吃草、果实及根部。它们有时会入侵农地吃农作物。由于生活在水域附近,它们的饮食主要是水生植物。研究发现它们吃了40种不同的植物,主要食物成分是禾本科,占食物的22%,水蕉科占12%,豆科约占11%,其余的填补了睡莲科、泽泻科、蔓兰科、柳叶菜科和莎草科。它们也喜欢吃生长在沼泽和浮游植物垫上的水生花卉和灌木。它们的饮食在干旱季节和洪水季节之间也会发生变化。
妊娠期
南美泽鹿的妊娠期约为271天。每胎一般会产一头幼鹿,有时会多达两头,介乎10月及11月间出生。出生时的幼鹿是白色的,一年后就会有像成年的毛色。
保护级别
南美泽鹿的天敌美洲豹及美洲狮差不多在其栖息地完全消失。它们以往因其鹿角而被猎杀,但现已受到管制。现时失去栖息地是它们的主要威胁。亚塞瑞塔水坝(Yacyretá Dam)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由欧洲牛而来的传染病也是一个威胁,尽管已经证明南美泽鹿不受布鲁氏菌病的影响。2018年10月,阿根廷建立了Ciervo de los Pantanos国家公园,以帮助保护这一物种。它们现正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中。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参考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4-02-06
附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