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建立于1965年1月1日,1978年,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推翻了达乌德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政权,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后曾更名为阿富汗祖国党,执政直到1992年,该党被解散。该党主张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人有努尔·塔拉基、哈菲佐拉·阿明、巴布拉克·卡尔迈勒、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成立背景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是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执政党。1965年1月1日成立。前身是“人民党”。
1967年,因党内争权夺利,而分裂成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因党报为《旗帜》而得名)和以塔拉基为首的“人民派”(因党报为《人民》而得名)。两派的政治观点,并无重大分歧。
1978年4月,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随后,党内两派又出现分裂。11月,塔拉基将巴布拉克·卡尔迈勒等人清洗出党。
1979年9月,塔拉基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同年12月,阿富汗战争,扶植旗帜派,左派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
1982年1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下发《关于加强抵制反阿富汗敌意宣传和培养对帝国主义、反革命势力的意识形态颠覆毫不妥协的精神》、《关于进一步提高大众新 闻媒体在深化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关于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党员年度训练的政治学习任务》等文件,决定在全国各类居民中开展群众性鼓动运动,提高舆论工具在深化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尤其重点消除阿富汗青年易受各种资产阶级和敌对势力宣传,以及毛泽东主义意识形态鼓惑的影响。
1990年6月,改名为“祖国党”。
1992年4月,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接管政权后,该党被解散。
组织架构
总书记(Secretary-General)
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Secretary of Central Committee Secretariat)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调查委员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Committee of Investigation)
国际联络部部长(Head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partment)
历任总书记
生于1918年,青年时在苏联大学学习,后成为反对王国政府的中坚人士。1965年,成立人民民主党,任第一书记、总书记。1973年,帮助穆罕默德·达乌德夺权。
1978年4月,发动政变,夺取政权,4月29日,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上台后与总理哈菲佐拉·阿明发生矛盾,到1979年9月16日,被阿明政变推翻,在政变中丧生。
哈菲佐拉·阿明
1929年出生,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1965年加入人民民主党,1967年人民民主党分裂后领导人民派。1969年当选国会议员。1978年4月出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1979年3月,出任总理,同年7月兼任国防部长,9月16日发动政变上台,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保卫祖国最高委员会主席。同年12月27日苏联军队入侵,他被杀死。
1929年生,1948年,上阿曼尼中学,1951年,入喀布尔大学政治学院学习法律、政治。1953年,因参加反政府活动而被捕,1956年,出狱,后当翻译员,1959年,重入学院,1960年,毕业。1965年,当选人民民主党副书记。1967年,成为党内旗帜派领导人。1977年,与塔拉基联合,1978年,被捕,“四月革命”获释后,出任国家副元首兼第一副总理,到1978年7月下台,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同年11月被开除党籍,流亡国外。
1979年12月阿富汗战争后,回国出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兼总理,不久阿富汗战争全面爆发,1981年他辞去总理职务,到1986年12月下台,定居苏联,到1996年病逝。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1947年,出生于喀布尔富商家庭,幼年时,随父亲,在白沙瓦居住12年,1950年代,回国上学,1965年,加入人民民主党。1975年,毕业于喀布尔大学医学院,1977年,任党中央委员,1979年,任国家情报总局局长,1981年,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晋升为中将,1985年,任中央书记,1986年1月,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5月出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1987年9月,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87年11月,出任总统,到1992年4月16日,辞职,将权力,移交给游击队,然后到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避难。
1996年9月27日,阿富汗塔利班,攻入喀布尔,他被杀死。
统战组织
阿富汗祖国民族阵线(National Fatherland Frontof Afghanista)
1981年6月15日成立。是人民民主党的统一战线组织,有12个组织(包括人民民主党、工会和妇女组织)和各方人士参加。按照“国家基本原则”的规定,该阵线在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主席(Chairman)
塞勒赫·穆罕默德·泽里博士
副主席(Vice-Chairman)
苏莱曼·雷克、赛义德·阿富汗尼、纳杰姆丁·库亚宁、赛义德·伊克拉姆·帕伊吉尔
失利原因
在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的现代史上,苏联的军事入侵和占领,对阿富汗人来讲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当时执政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苏联的支持下,与国内伊斯兰教抵抗力量,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在此期间,阿富汗始终没有真正实现和平与稳定,从阿富汗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民民主党的执政,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党内分裂斗争、领导人个性因素、脱离社会现实、坚持一党专政、过分依赖苏联等等,该党执政,对阿富汗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那么人民民主党为何在阿富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最终失败呢?
按照一般的理解,人民民主党是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政党”,但是我们必需注意一个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必需在社会中有大量没有生产资料、完全依靠出卖生产力的无产阶级(西方的工人或是中国的佃农)时,才有发生的可能和必要。而在当时的阿富汗,无产阶级占总人口的多少呢?说来奇怪,算上要饭的、流氓无产者之类,也只占15%!这就要从阿富汗的社会结构说起了。阿富汗由于工业化水准极低,到1970年,也只有65万工人(包括手工作坊里的工人),绝大多数人属于农牧民。由于部落制社会保存了大量原始共产主义残余,因此阿富汗农牧民大多有互助传统,只要是愿意干活的人,基本上都会拥有个人资产——耕地和牧群。这些人的生产力水平停留在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型的状态下,一般在春季给地播种,然后雇当地城镇居民帮助照顾庄稼,将牲畜赶往夏季牧场放牧,秋季再回到山下,将畜牧产品卖给城镇居民,并平分农产品,城镇居民则多为有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同时帮助牧民种地。这些人明显是自给自足的小有产者。谈不上什么“无产阶级”,更无所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更重要的是,人民民主党虽说自称“无产阶级政党”,但主要是由前王国政权的低级军官、商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高级公务员组成,真正的工农反而没有几个。这种奇异现象也算是阿富汗特殊国情: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官僚资本占主体,因此阿富汗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大财团和垄断资本,多为工厂主和大商人,这些人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压迫最严重,因此反而和知识分子一样倾向于社会主义革命,而阿富汗大部分农牧民几乎是与世隔绝,对政治毫无兴趣,也感觉不到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因此反而很少参加革命,这也就决定了人民民主党必然是政治幼稚的。
后来的一系列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人民民主党执政后,先是照抄苏联工业化经验,要求农牧民全部定居下来,搞合作社、集体农庄。可想而知,以阿富汗的环境条件,这样做就是痴心妄想,接着,他们又认定部落属于“落后的原始社会残余”,要求解散血缘部落组织,这又直接引起了民愤,而他们的各种工业化举措也多半毫无成效,不是完全无法进行(典型的如打算在阿姆河上建超级大坝,把兴都库什山脉内部所有居民点都修通公路等,根本行不通)就是得不偿失。很多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毫无销路,本国人民又用不上,只能由苏联以成本价帮他们处理,而且人民民主党过度亲苏,甚至打算设计红色的国旗,还要求妇女一律不得穿巧杜、戴面纱,这直接冒犯了全国穆斯林的神圣信仰和数千年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公愤,结果其政策是推行一处、就在一处被抵制,国内经济毫无起色又导致了他们向经互会举债,结果就是欠了根本还不清的外债。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人民民主党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导致了分裂。这种现象是政治幼稚的必然结果。“人民派”的内部火并将强硬的民族主义者哈菲佐拉·阿明推上了台,他的摇摆政策直接引发了苏联红军入侵,结果全国变成战场,经济建设的剩余成果也被打得一干二净,而“旗帜派”的巴布拉克·卡尔迈勒、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等更是为了保全政权而向苏联一边倒,直接让人民民主党和广大群众陷于对立关系。苏军败退后,丧失了执政基础的纳吉布拉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