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连满

刘连满

刘连满(1933年12月—2016年4月27日),河北省宁河区人,中国著名登山家,国家级运动健将。他曾任西藏登山队教练,被誉为“中国登山名将”和“珠峰人梯”。1957年6月13日,他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1960年春,随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

运动经历

刘连满,登山运动员。运动健将。河北宁河(今属天津市)人。1957年与其他五名队员一起登上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1958年被选入中国登山队。1959年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山顶峰。1960年作为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登山队突击组成员,在海拔8700米峭壁处连续托顶三位登顶队员,并冒着生命危险把仅有的氧气瓶留给突击顶峰的队员,为此被誉为舍已救人的模范。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刘连满自幼随双亲乞讨来到黑龙江省双城子。1951年参加工作,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当文书。1954年到哈尔滨市消防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就任电机厂消防队文书兼防火检查组长。1955年被选拔到中国登山集训队。1956年4月,他登上了陕西秦岭主峰——太白山。同年6月,他到苏联参加了中苏联合登山队,登上了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斯峰。同年7月31日,又随中苏混合登山队登上了我国新疆境内海拔7530米的慕士塔格峰。1957年6月13日,他又成功登上了我国四川省境内7556米的贡嘎山,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1958年起,刘连满任国家登山队教练员。

1960年春,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刘连满是主力队员,并且参加了突击顶峰的活动。突击队由王富洲担任组长第一代理人,刘连满任第二代理人。5月24日晨9时,刘连满和王富洲、贡布屈银华4人自海拔8500米突击营地出发,中午12时来到“第二台阶”的裂缝下。经2小时攀登,他们来到裂缝尽头的一块大石上。刘连满想出了“搭人梯”的方法继续攀登,并主动当人梯底座。屈银华脱掉高山靴,踩在刘连满肩上,在岩壁上打了岩石锥以固定保护绳,1个多小时后,屈银华从刘连满肩上登上“第二台阶”顶部。下午17时,4人全部登上“第二台阶”顶部。由于体力损耗过大,高山反应不断加剧,到海拔8700多米处时,刘连满无力站起。王富洲决定将刘连满安置在一弧形坳槽中休息,此时为下午19时。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继续向顶峰攀登。刘连满在休息处用红铅笔在日记本上给王富洲写下遗书称:“王富洲同志: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3人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5月24日”。写完遗书后,刘连满昏睡过去。醒来后,刘连满重新站起来,并见到了已经登顶成功后撤回的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刘连满让他们吸自己留下的半瓶氧气。登山活动结束后,刘连满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宣传媒体的赞誉,并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破全国纪录奖章各一枚。

1960年9月,刘连满和张俊岩一起来到拉萨市,参加了组建西藏登山营的工作,并随即前往南迦巴瓦峰和希夏邦玛峰山区进行了侦察。1963年参加了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活动。1973年,为了照顾他的家庭,组织上把他调回了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担任消警科长。1993年退休。年逾古稀的刘连满,如今身体还非常硬朗,走起路来还像以前一样。篮球不打了,象棋还照下不误。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刘连满的家庭是中国北方农村典型的贫雇农户。当他五岁那年,父亲逝世,家里连一只装凉水的瓦缸都没有。寡妇和孤儿背着家里唯一的一床破炕席,走过连绵的村庄和市镇,在风雨飘摇中向人乞讨——这就是刘连满走向生活的开始。为了养活年迈的母亲,刘连满十三岁时就像成年人一样,咬着牙关为财主们“扛活”。那时,他总以为只要自己诚实地劳动,生活就会一天天地好起来。但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分日夜地像牛马一样地劳动,母子俩仍然衣不蔽体、食不供口,遭受着饥寒交迫的折磨。直到解放,刘连满才从贫困和饥饿中摆脱出来。

性格特点

1960年春,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接近“第二台阶”顶部三米的位置,队员们无法攀越。刘连满想出办法,甘做“人梯”,其他三名队员踩着他的肩膀爬了上去。这时,刘连满因耗尽体力(在那样的高度进行这样大的动作是很艰难的),过度疲劳而被迫留下来(这时距离顶峰只有140米),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登上了顶峰。刘连满躺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处于半昏迷状态。他在急需氧气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把最后的氧气留给那三位冲顶的队员。而他选择了死亡的到来。

这几句深深的透露出探索,需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这些语言令人感动。‘毅然’一词表现刘连满已做出牺牲的准备,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等后果他也应该意料到了。最后,他不但不能登顶还差点送了命。”

这几句话,读出刘连满甘做“人梯”的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他在离顶峰,离自己的梦想,离自己的荣誉只有一步之遥时,放弃了个人利益成就了群体的成功。

人物事件

1960年5月24日,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刘连满以主力队员身份与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共四人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攀登至海拔8700米、被外国探险家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第二台阶”处时,刘连满以“搭人梯”方式连续托顶三位登顶队员。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严重缺氧使刘连满进入半昏迷状态,此高度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窒息随时都可能发生。考虑到队友下山时更需要氧气支撑,他毅然将仅剩的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并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信。“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就由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你们的同志刘连满。”25日凌晨4时20分,另外三位队员从北坡登顶,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昏睡一夜后刘连满恢复体力,与队友顺利下山。虽然差之毫厘未能登顶,但刘连满甘当“人梯”的事迹传遍了世界,其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他成为中国登山界的一面旗帜。

主要成就

刘连满于1955年被选拔到中原地区登山集训队,1956年4月,登上陕西秦岭主峰太白山。同年6月,到俄罗斯参加中俄联合登山队,登上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1957年6月13日,成功登顶我国四川省境内7556米的贡嘎山,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此后担任黑龙江省登山协会终身荣誉顾问,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他的事迹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宣传媒体的赞誉,并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破全国纪录奖章各一枚。

人物逝世

刘连满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27日6时35分在哈尔滨市逝世,享年83岁。

人物评价

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刘连满以主力队员身份参加了这一次攀登活动。他一直走在队伍前边,负责侦察修路。队伍通过北坳“冰胡同”时,他将一个个队员从下方拉了上去,表现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最后,他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突击顶峰的活动。突击队伍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指挥,决定由王富洲担任组长第一代理人,刘连满为第二代理人。

刘连满甘当“人梯”的事迹传遍了世界,老人家当年舍己为人、九死一生的经历令他成为了中国登山界的一面旗帜。刘连满也因此获得了整整一大口袋的各类荣誉证书和奖章。其中,由贺龙元帅签发的登上慕斯塔格山峰的奖章、证书以及中国体育最高荣誉奖章一直是刘连满最心爱的东西。

更值得刘连满自豪的是,他的“人梯精神”不断地感染了几代人,至今他还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德育导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