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
江亿,1952年4月25日出生于北京市,是中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导。1973年考入清华大学建工系暖通专业学习,1985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江亿曾获得北京首界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第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2000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江亿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建筑节能、建筑热环境、建筑自动化以及集中供热规划与控制。2009年,他研发的“适用于西部干燥地区的間接蒸发冷水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2年5月13日,江亿当选为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人物经历
1952年4月,江亿出生于北京,自小在天津市读书,1969年4月,初一时就遭遇了“文革”,便随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到四子王旗半农半牧区插队。
1973年10月,参加了“文革”中仅有的一次高考,而进入清华大学建工系暖通专业学习。
1974年3月,学生期间开始下厂劳动,从二七车辆厂、878电子厂,到参加援藏团。
1977年1月,从清华大学建工系暖通专业毕业,2月,进入核工业部兰州504厂工作。
1978年10月,清华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江亿回校应考。
1981年4月,获得清华大学热能系空调专业硕士学位,之后跟随王补宣院士攻读博士学位。
1985年1月,获清华大学热能系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热能系讲师(1985年-1987年)、副教授(1987年-1990年)、教授(1990年-)。
1988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建筑研究院工作(截至1989年9月)。
1989年,江亿和三位同行创业清华大学人工环境工程公司。
2000年6月,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担任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建筑学院副院长(截至2007年)。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建筑热环境研究
江亿系统地参与了建筑热环境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为人类创造各种适宜的室内物理环境。作为基础研究,他建立了建筑热环境动态分析模型并率先提出其随机过程解;首次给出自然通风动态结构分析,带动了从动态特征上对自然通风的系列研究。组织对住区建筑内外微气候的研究,提出预测和评价小区建筑内外热湿环境和能耗状况的方法。
• 人工环境工程研究
围绕人工环境工程,江亿提出设计 by Simulation的新人环工程设计理念和具体方法,并组织开发了DeST大型软件具体实施这一设计过程,截止到2008年,利用此方法,主持完成十余项商业建筑空调设计、三十余个星级宾馆节能改造以及十余个城市热网工程的改造、调节与控制,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馆、怀仁堂等三十几个重点建筑的空调系统计算机控制工程,任总负责人。
•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7年,江亿独立和联合编著书籍20余部,拥有70项发明专利,发表150余篇科研论文。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1982年起,江亿参加了由山西省农科院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重点项目“苹果的产地储存技术”,负责其热环境原理研究及性能优化。
承担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截至2016年,江亿一共培养了30多名博士、40名多硕士,他们的多篇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2009年指导博士生刘晓华的毕业论文《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江亿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江亿是是建筑热环境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创建者之一,他系统地参与了该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他长期以来在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地铁热环境仿真与控制、热网调节与优化、供热与空调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水果蔬菜的产地储存等方面做出的重要研究成果。(清华大学评)
参考资料
江亿:实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中国教育网.2017-12-24
清华大学往届师生回忆产业报国的小故事.中国新闻网.2017-12-24
江亿院士:实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科学网.2014-01-19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