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保护国际

保护国际

保护国际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简称 CI)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总部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国际性的非盈利环保组织,宗旨是保护地球上尚存的自然遗产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并以此证明人类社会和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保护国际通过科学技术、经济、政策影响和社区参与等多种方法保护热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在全球四个大洲超过30个国家开展工作。

背景知识

什么是CCBA?

CCBA是一个由环境机构和企业组成的国际联盟,着眼于促进完善的林地管理能力提高, CCBA正在建立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三方受益的标准去衡量项目在缓解气候变化的同时,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的多重效益

森林可不只是产木头。

传统上对森林价值的认识只专注于木材产品,而森林对人类更主要的贡献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土和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但是传统的植树造林项目往往选用的是单一树种, 有时还是外来树种, 这样造林后产生的单一生态系统有很多问题, 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比多样化的天然植被要差很多。研究表明,天然植被的恢复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价值,保护森林和重建它的生态功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恢复后的天然植被不仅提高了保持水土的功效,而且能吸收固定更多的碳,从而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而且也为动植物提供更佳的栖息地,并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挣钱?

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大规模燃烧化石质燃料获取能源,以及砍伐森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发达国家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允许他们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额度达到减排的目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植树造林等项目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减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树木和森林生长过程中汇集吸收CO2的能力称为碳汇。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气候变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并已成为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

过去三十年中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物种的分布范围和丰富程度,还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并且成为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如果不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维护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且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

基本简介

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简称CI)成立于1987年,是从事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 CI的近1,000名工作人员来自四十多个国家,有2/3的人在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做实地工作,其中90%的工作人员是这些国家的公民。

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精神上、文化上、经济上的繁荣,我们必须保存今天地球上的自然遗产。保护国际的使命就是保存地球上尚存的自然遗产,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并证明人类社会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处。

工作地点

CI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并在南美洲、非洲、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等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设立了项目。CI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最迫切的地区工作,包括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Biodiversity Hotspots),关键的海洋生态系统区(Key Marine Regions),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荒野地区(Wilderness Areas)。其中热点地区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都是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人为活动干扰的地区。荒野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基本上还没有受到破坏,其本土居民还可以保持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地区在世界上已经为数不多。

成员

保护国际的工作人员是来自不同背景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从事宣传与交流的专家、教育家以及保护工作者,来自全球各国,共同工作发现与解决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威胁。

工作原则

保护国际本着讲求实际、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当地社区、企业和公众的参与,以及协调和影响政府与企业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决策过程,使得保护的策略能够起到长远的效果。

基于科学

的科学性是我们工作最重要的基础。为了更地地完成我们的使命,保护国际创建了应用生物多样性科学中心(简称CABS),作为我们的科技支撑。CABS汇集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各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共同收集、分析生物多样性数据、制定保护的战略计划,并建立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保护目标的实现。依据客观数据,我们的区域及国家项目就有可能在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内,与国家、地区及地方领导人共同为保护做出表率。

倡导合作

保护国际认识到,若使保护在一个足够大的规模上取得成效,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织充其量只能在有限的地方工作。在区域及全球尺度上保护的成功,需要多机构的战略性合作。因此,保护国际在当地和区域水平上进行投资,力主建立保护联盟,并支持合作伙伴的工作。另外,保护国际调动一些关键的支持力量参与保护中来,这些力量包括社区、企业和政府。没有当地人的支持,保护就不能成功,因我们要们不断加强自己对社区的承诺;我们大大加强了与企业合作的力度,使企业改善其环境行为并参与保护的行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与地方、区域及国家的政府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

人类的人类的

生物多样性的缺失使世界和人类的资源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而降低,而对于日常生活直接依赖于这些健康而多产的自然资源的社区,这甚至是生存与否的问题。我们相信人类的福祉和未来将取决于我们保护的成功。同时我们认识到,今天的保护成果是否可以持续,将有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充分展现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存的支持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官方网站: http://www.conservation.org/

中文网站: http://www.conservation.org.cn/cn/index.shtml

在中国的转型

2008年,绿家园志愿者在做一个关于“国际NGO在中国”调查项目时,希望把保护国际列入其中,保护国际相关人士称,“我们已经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国际NGO了。”

2007年,随着一家本土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正式在北京海淀区注册,在中国运作了6年的保护国际中国项目开始悄然转型。

进入中原地区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保护国际就希望在中国设立项目办公室,但当时条件尚不成熟。

2001年,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的设立,给保护国际进入中国提供了契机。CEPF是由保护国际、全球环境基金、日本政府、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国际银行共同发起成立的基金,旨在促进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保护工作,其中包括中国西南山地。

2002年,CEPF中国西南山地项目准备启动。时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的吕植博士为CEPF编写了投资策略。由于CEPF的基金管理机构设在保护国际,它在中国的协调工作需要保护国际来运行,因此CEPF投资策略撰写完成后,保护国际总部邀请吕植博士担任中国项目首席代表,负责建立保护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

2002年11月,中国国家财政部签署了CEPF在中国的《生态系统投资概要》,既标志着CEPF中国项目正式开始运行,也标志着保护国际中国项目的正式启动。

作为保护国际中原地区项目工作切入点的CEPF中国项目,在中国西南山地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公民社会参与保护中国西南山地的生物多样性。具体内容是,用5年时间,花650万美元,支持民间组织参与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入中国时,保护国际中国项目专事负责CEPF项目落实,任务目标相对清晰。

除了CEPF项目外,保护国际在中国开展的项目还有保护成效监测、森林多重效益、生态有偿服务、神山圣湖、协议保护、新建保护区能力建设、NGO能力和网络建设、反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生态旅游和公众意识宣传等等。

重新认识森林

面对着同一片森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植物学家眼里,它是活的标本室;在伐木工人眼里,它是木材和生计;在保护国际看来,森林是一个功能繁多的神奇机器。

“气候变化”是这个世纪最热门的词汇和引起关注最多的问题,中国也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保护国际致力于通过保护自然来控制气候变化,他们认为,“目前所有解决气候变化危机的努力几乎都与能源利用相关,例如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或是提高我们日常生活的能源利用率。这些办法的实施确实重要,但这需要我们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大幅度减少工业社会对燃料能源的依赖性。然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却是我们现在就能做的。”“保护地球上的热带雨林是减少温室效应最快捷、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保护国际是著名的“FCCB项目”(即森林、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组织者之一和主要参与者,这个由国家林业局、保护国际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共同开展的项目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宗旨,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开展,旨在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服务功能和有偿使用,创新保护的融资机制,同时推动我国新世纪的林业发展在生态保护上的成效。

2005年,云南腾冲的一群农民在一个当地林场的带领下开辟了7000亩荒山种树。两三年后,好几家美国的大公司和个人“买”了这些树,说是买了,却并没有砍掉带走,而是将树原封不动地留在那里,这些农民却因此赚了20万美元。这笔买卖就是全球第二例林业碳汇交易:按30年计算,7000亩森林能吸收15万吨二氧化碳,每吨10美元,他们卖掉了2万吨,收入20万美元。而腾冲市项目不过是保护国际及其合作伙伴们所实施的最小的林业碳汇项目。

保护国际认为,这种方式既保护了森林,为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又让当地农民从中受益,“环保也可以当做赚钱的生意来做”,而且只有动用经济杠杆,环保才能更有效,更持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