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物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物理研究所,原名原子能系,成立于1959年初,1961年并称物理二系,1977年起也称原子核科学系。1997年7月,物理二系建制撤销,原应用物理专业改建,沿用现代物理研究所名称。现任所长是邹亚明教授,现有固定人员27名,其中有著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院士,以及教授11名,副教授10名,研究员1名,另有在站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60名。
历史溯源
复旦大学大学物理学科是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背景下由原复旦数理系的物理组,加上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8所大学的相关部分组建而成的。五十多年来,复旦物理学科已经培养了近万名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他们遍布全球各地。特别是,他们在全国的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都已经或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还不乏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另外,作为我国学术成就标志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有17名毕业于这个物理系。因此,复旦大学物理学科已经并将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和输送大量合格的人才。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还培养了一批目前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人才。在目前的国内大学中,复旦大学的物理学科被公认是最强的几个之一。因此,历史的责任和客观的现实都要求我们身国际一流的物理学科行列,将复旦的物理学科建设成为在国际学术界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一个国际性研究机构。今日复旦物理学科,正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逐步向国际接轨的“精品学科”的目标迈进。
重点学科领域
复旦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含了原有的三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一个二级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物理学
作为整个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所有工程和技术类学科的基础,其原理和规律构成了当今科学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正是由于物理学的革命性突破,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才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今天,物理学正延续着它的传统,不断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再次将物理学放在了新世纪科学进步的焦点上。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遵循物理学发展规律和上述趋势,形成了五个主要研究方向: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软物质和生物物理。
该学科拥有一支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59名,副教授30名,讲师1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16名。
荣誉
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多项国际上认可的学术成果,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各部委奖项;培养了包括四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的一大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主办了如“国际合成金属科技大会”等多个大型国际会议,在许多如“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等国际学术机构任职,并承担着两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国际合作项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