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轨底坡

轨底坡

轨底坡是指轨道铺设时,为了适应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的主要接触部分存在的斜度,将钢轨向内侧倾斜,使得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形成的横向坡度。

形成原因

轨底坡的存在是因为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有一定斜度,为了确保轮轨接触集中在轨顶及车轮踏面的中部,同时保持钢轨的横向稳定性,需要在轨道铺设时调整钢轨的角度,使其底部与轨道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坡度。

作用

轨底坡的适当设置能够显著影响轮轨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它可以使轮轨接触面积最大化,从而降低接触应力,减少轮轨疲劳损伤,提升轮轨使用寿命,并使列车运行更加平稳。此外,合适的轨底坡还能增加牵引粘着,提高运行效率。合理的轨底坡设置还可以减轻轨铁路头及轮踏面的不均匀磨耗,减少钢轨打磨量及镟轮成本,延长钢轨及车轮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减少钢轨旁侧因磨耗产生的铁屑,保持轨道结构清洁,减少杂散电流的影响。

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轨底坡作为轨道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列车速度和负载的不断增加,轮轨磨损和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尽管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维护措施加以缓解。轨底坡的设置对降低轮轨横向力和冲角、改善轮轨接触条件,从而减缓钢轨侧磨和疲劳至关重要。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

我国国铁轨底坡的变迁

中国国有铁路的标准型车轮和标准钢轨断面都是按照1/20的轨底坡设计的。然而,由于早期轨道结构标准较低,钢轨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导致实际轨底坡变小。因此,自1965年起,国铁集团将轨底坡标准改为1/40。

部分国外铁路轨底坡的设置情况

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澳大利亚、东南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遵循国际铁路联盟(UIC)标准,采用1/20的轨底坡。相比之下,日本美国等少数国家则采用1/40的轨底坡,而瑞典则采用1/30的轨底坡。

我国城轨交通轨底坡取值

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采用1/40的轨底坡标准。然而,考虑到地铁车辆的特性,如轻质、小轴距和动车组的使用,以及轨道结构的高强度和稳定性,一些专家认为1/20的轨底坡可能更适合城市轨道交通。

可行性分析

虽然改变轨底坡标准可能会涉及广泛的技术和经济考虑,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实施这一变化的成本和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判断方法

轨底坡设置的适宜与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初步判断:一是观察新钢轨铺设一段时间后的轨面亮光带位置,如果亮光带位于钢轨中轴以内,则表示轨底坡不足;如果亮光带位于钢轨中轴以外,则表示轨底坡偏大。二是测量轨顶磨耗横坡,如果磨耗横坡与实设轨底坡方向一致,则表示轨底坡偏缓;如果磨耗横坡与实设轨底坡方向相反,则表示轨底坡偏陡。

参考资料

为什么要设置轨底坡呢?.为什么要设置轨底坡呢?.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