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坂参三
野坂参三(日文名:のさかさんぞう,1892年3月30日~1993年11月14日),出生于日本山口县,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前书记、名誉主席。
野坂参三幼年丧失父母,由哥哥照顾,中学毕业后进入神户商业学校学习。1912年进入庆应义塾大学学习经济学,大学学习期间,野坂参三加入“友爱会”。1919年,其前往英国考察工人运动。1920年8月,野坂参三参加了英国共产党,次年5月,其被驱逐出境。1922年,成立日本共产党,1940年3月来到中国延安。1940年5月,野坂参三被八路军总政治部聘为顾问,同年10月,在野坂参三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开办一所专门改造日军战俘的学校——日本工农学校。野坂参三担任校长,并讲授日本问题、时事问题等科目。
1945年9月,野坂参三离开延安市到东北地区,1946年1月回到日本,2月,其在日本共产党五大上当选为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同年其还编著完成了《为和平而战》一书。1950年6月,被剥夺了国会议席,并被禁止从事政治活动,此后转入地下活动约5年。1958年7月,他在日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在历届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7月在日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92年,野坂参三因其在共产国际时期的告密事件被公布而被解除名誉职务,并被开除党籍。1993年11月14日,野坂参三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2年3月30日,野坂参三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商人家庭里,其幼年丧失父母,由哥哥照顾,中学毕业后进入神户商业学校学习。1910年发生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的大逆事件对野坂参三震动很大,促使他对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兴趣并认真研究,1911年写出《论社会主义》一文。
1912年进入庆应义塾大学学习经济学,参加日本早期工会组织“友爱会”(日本劳动总同盟前身),成为专门从事工人运动的职业革命家。1913年参加了日本劳动总同盟的前身“友爱会”。1917年大学毕业后任“友爱会”书记,专门从事工人运动。
英国入党
1919年7月,野坂参三27岁,作为“友爱会特派员来到英国,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师。1920年8月,参加英国共产党。1921年5月,因参加英国煤矿工人罢工被捕并驱逐出境。
组织革命
1922年回国后,野坂参三参与创建了日本共产党。1923年3月在日共临时大会上任党纲起草委员会委员。1926年3月,其参加组建农民朝鲜劳动党。1928年3月“三一五”事件时被捕入狱,1930年3月假释出狱。1931年,野坂参三当选为日共中央委员,同年赴莫斯科,任日共常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8月,野坂参三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被推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36年2月,野坂参三与田中发表《给日本共产主义者的信》,对于指导日本革命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军部及其战争发生了影响。1940年初,野坂参三迫切希望回到日本参加国内的革命斗争,他随同在莫斯科疗伤的周恩来等人一道回中国,再寻时机返回日本。
延安八路
在共产国际期间,野坂参三与中共代表团的任弼时、李立三等结识并有密切来往,从交往中,他不断增进对中国形势、中国共产党活动尤其是对长征和陕甘宁边区的了解。1940年3月25日,野坂参三与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一同到达延安市,但由于中国国民党和日军对根据地的包围,他根本无法返回日本,在这种情况下,野坂只好从长计议,做好长留延安的准备。经中共中央研究,由周恩来、王稼祥代表毛泽东,邀请他留在延安与中国人民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野坂参三住进了延安王家坪附近一座一进两孔的套窑,与朱德住地相邻。从那时起,野坂参三有了中国名字:“林哲”(1943年使用共产国际期间的姓名“冈野进”,1946年回到日本后又恢复“野坂参三”本名)。
1940年5月,野坂参三被八路军总政治部聘为顾问,特别指导敌军工作部。7月,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协助下,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后来又成立了“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和“日本人民解放联盟”。野坂参三领导这些组织面向日军发动反战和反法西斯主义的宣传攻势。同年10月,在野坂参三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开办一所专门改造日军战俘的学校——日本工农学校。野坂参三担任校长,并讲授日本问题、时事问题等科目。1941年5月15日,日本工农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43年7月21日,野坂参三以“冈野进”之名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一封复信,号召“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日本工农学校晋西北分校”的同志们,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经验,同中国的军队、人民一道保卫共产党、保卫边区。 1945年4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野坂参三作为唯一的兄弟党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1944年1月15日,野坂参三等人筹备成立吸纳日本各阶层参加的日本人民解放联盟。4月9日,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在延安正式宣告成立,取代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展开对敌工作。1945年9月,野坂参三告别中国返回日本,行前中共重要领导人为他举行了欢送宴会。
回国任职
1945年9月离开延安市到东北。1946年1月回到日本。2月在日本共产党五大上当选为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1946年4月至1949年3次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员,并任日本共产党国会议员团团长,主张制定“主权在民”的彻底民主的宪法。1947年12月在日本共产党六大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50年6月,被剥夺了国会议席,并被禁止从事政治活动,此后转人地下活动约5年。1955年7月在日本共产党第六次全国协议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不久再次开始公开活动。1956年以后4次当选为参议院议员。1958年7月在日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在历届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7月在日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人物晚年
1992年9月17日,因涉嫌上世纪30年代山本悬藏在共产国际被害事件,日共第十九届七中全会决定解除野坂参三名誉主席职务。同年12月27日,日共第十九届八中全会以自觉参与陷害山本悬藏等日本共产主义者和60年代日苏两党关系中断后仍里通苏共为由,将100岁的野坂参三开除出党。1993年11月14日,野坂参三逝世,终年101岁。
相关任职
主要作品
出版著作
人物文章
主要贡献
1922年7月,野坂参三参与创建了日本共产党。1940年10月,在野坂参三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开办一所专门改造日军战俘的学校——日本工农学校。野坂参三担任校长,并讲授日本问题、时事问题等科目。先后有400多名日军战俘在此学习,使他们认清了战争的侵略本质和日军的罪恶,成为反战的中坚力量,许多学员加入了八路军、新四军,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延安期间,野坂参三还领导“日本问题研究室”的工作,为《解放日报》写了许多有关日本问题的社论以及介绍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情况的专栏文章,翻译出版大量关于日本的书籍资料,为中共对日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培养了大批日本研究人才。
1947年,野坂参三在众议院里,同德田球一等日共议员一起为设立非法财产交易特别委员会而斗争,并且揭露了官方某些经济单位的贪污事件,加速迫使吉田茂内阁倒台。
1922年,野坂参三应庆应义塾大学的聘请在大学讲授《世界社会运动》的课程,他利用授课机会,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从而培养了一大批进步学生。他还在庆应大学组织了以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为宗旨的“社会科学研究会”。1923年3月,野坂参三出席了日本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担任党纲起草委员。他创办了“产业劳动调查所”并任所长。通过这个机构,日本共产党进行了公开调查研究和宣传鼓动。
人物评价
野坂参三的文章我都喜欢看,并劝同志们学习野坂参三对事物的客观分析态度。野坂参三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亲密的朋友。(毛泽东主席评)
野坂参三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卓越战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评)
校长野坂住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机关,离校较远。但他一直风雨无阻,坚持来学校处理校务,给学员们上课,参加学员们的讨论会。学员们经常把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和他讨论,每一次讨论会都能使学员们得到新的收获。(《人民政协报》评)
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和日本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野坂参三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生经历就是日本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一个很好的侧面反映。(《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评)
参考资料
被中国共产党感动的外国人丨野坂参三:在延安领导反战同盟的日本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微信公众号.2024-12-03
野坂参三.中共延安市委党史.2024-12-03
1993年11月14日 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逝世.搜狐网.2024-01-01
野坂参三.豆瓣读书.2024-12-03
他们先是日本兵,后成“日本八路”.m.toutiao.com.2022-06-23
中共与日共:曾经的“兄弟”为何一度关系不睦.澎湃新闻.2024-12-03
共产党在这里把“鬼子”感化成“八路” 探访抗战时期独一无二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新华网.2024-12-03
他们先是日本兵,后成“日本八路”.今日头条.2024-12-03
日本友人野坂参三与延安工农学校.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12-03
1944年1月15日 野坂参三决定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今日头条.2024-12-03
为和平而战.豆瓣读书.2024-12-03
亡命十六年.豆瓣读书.2024-12-03
野坂参三选集 战时篇.豆瓣读书.2024-12-03
野坂参三选集 战后篇.豆瓣读书.2024-12-03
风雪のあゆみ〈7〉.豆瓣读书.2024-12-03
延安的日本工农学校.光明网.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