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东川市第三中学
云南省东川市第三中学(原云锡一中)创建于1975年10月,占地面积60亩。现有高中36个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62人,高级教师53人,一级教师42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州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学校设1个党总支,下属有5个党支部,80名党员。
学校精神
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健全人格,奠基人生”为办学理念,以“励志、进取、勤奋、健美”为校训,以“笃志、崇德、自信、重责”为校风,以“敬业、爱生、好学、民主”为教风,以“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为学风,以“品行高尚、廉洁自律、勤奋无私、群众信赖、善于工作、业务熟练、做事严谨、依法办事”为领导作风。学校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遵循“真情待人,从严治校,和谐发展”的学校管理方针,形成了“依法治校,依规办事,实施人文管理,营造和谐校园”的运行机制。
学校理念
学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课堂—网络整合”,推出“先学后导、以导促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一课两上三讨论”搞好“研究课”;教师通过“一课两上三反思”积累教育智慧。确立“功夫在课堂、检查在课堂、评价在课堂、奖励在课堂”的课堂管理思想,转变教师课程观,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执行力。以“人品、敬业、能力、成果”为标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师德良好,业务过硬,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学校成果
学校关注全体学生,以培养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为目标,至今共培养了高中毕业生13700多名,先后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学子遍及全国。学校成果显著,先后荣获现为全国中小学和谐校园先进学校、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学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明单位、红河州示范窗口学校、红河州绿色学校、红河州科普示范学校、红河州科技示范学校、红河州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及个旧市高考优秀学校。
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健全人格,奠基人生”。
二、培养目标
“做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三、办学宗旨
“服务社会、立足个旧、面向全省、放眼世界”。
四、近期目标
1、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制度健全,科学管理。规模达36—42个教学班。
2、以改革谋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经过3―5年的努力,把三中打造建成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而领先于州内同等学校且学生文明、和谐平安的高中学生的求学场所。
3、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懂礼仪、守纪律,无不良行为,犯罪率为零。
4、内部设施齐全,各功能教室标准化、现代化。
5、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
五、发展目标
严谨治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弘扬人文精神,倡导最优发展,创新课堂教学,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课堂--网络整合"超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巩固2006—2008年三年发展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学校的持续、稳步、和谐发展;以规范制度建设为重点,在人文管理中注重依法办学、依规处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引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育人素质水平;以保证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学有特长;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为窗口,构筑和谐校园文明体系;以“三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营造师生快乐学习、愉快工作和健康成长的环境。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强校”的战略思想,巩固学校在市区拥有良好影响力的社会地位,拓展办学空间,保证学校优质教育质量稳中有升,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喜欢、家长认可、教师信赖、社会赞誉”的人民满意学校。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学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求生存、谋发展、铸辉煌的必由之路。按照现代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学校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长远生命力和效力的举措上,从根本上、全局上进行谋划,使学校达到稳步前行、有所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是我们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所要完成的任务。
为此,我们在新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制定的总目标是:
(一)实现五个一流的定位。即: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
(二)固化七项办学成果。即:“全国中小学和谐校园先进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科普示范学校”、“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示范窗口学校”、“个旧市高考优秀学校”。
(三)坚持“七化”办学准则。即:素质教育科学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生发展全面化、学校管理人文化、校园环境育人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保障服务化。
(四)各年度工作重点。即:
2009—2010年定为完善制度建设年,
2010—2011年定为教育质量攻关年,
2011—2012定为教育成果巩固年。
六、实施规划
党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想,我们将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型校园作为具体核心任务,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筑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法治化校园
“依法治校,依规律办事,实施人文化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是学校提出的治校方针。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工作力度。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办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依法治校、依法办事”的治校方针,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法规、制度教育,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处理问题时,人人懂法、用法。依章程办事,靠制度管理。
2、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并全面贯彻、认真落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规和政策。从2009年始,全面贯彻、执行个旧市普通高中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力求三年内,学校在人事聘用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其中:坚持人事制度改革,2009年完成岗位设置实施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进好人、用好人。做好转岗、待岗和未聘人员的后续工作。培养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意识,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最高利益上。
3、2009年完成考评制度的修订,2010年全面推进新的考评方案,提高年度考核质量,做到四个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部门与学校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主要参考各职能管理部门、学生和家长意见,行政后勤人员主要参考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教师的意见,干部主要参考全校教职工的评定意见。
4、以稳定为前提,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方案的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把握和落实相关政策,全面细致地制定好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5、组织部分干部、群众代表,根据学校过去三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新修订和增订四项规章制度。即:《个旧三中奖励办法》、《个旧三中教职工聘岗、转岗和待岗的规定》、《个旧三中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办法》、《个旧三中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等。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以上四项制度。并制订在全体教职工中学习、贯彻新制度的工作方案。
6、以“合法、合规、合理,公平、公正、公开,自觉、自主、自治,科学、规范、秩序”为准绳,协调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等方面工作。秉承“为了学生发展,为了学校发展,为了自我发展”的思想,严格规范管理教职工队伍。坚决摒弃一切不良现象和行为。针对学校的办学情况,完善“管理体系”,出台新的管理方案。加大对全校的整体指导力度,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全局意识,树立和谐统筹意识。健全学校内部审核监督机构,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坚持校务、财务、专项、招生公开汇报制,确保学校“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全面落实。
(二)构筑教师敬业、团队协作的合作化校园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长与发展。而实现教育本质的关键则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其核心是要提升师德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素。
1、三年内,努力打造一支品行高尚、廉洁自律、勤奋无私、群众信赖、善于工作、业务熟练、做事严谨、依法办事的高水平干部队伍。坚持群众测评干部的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坚持适时召开群众座谈的举措,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干部真正成为教师、职工工作的表率、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
2、加强对干部思想和业务的培训。每年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理论学习。2009年,以学习党的科学发展观为主,培养干部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2010年,以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学习当代国内外教学理论,提高干部管理艺术、理论水平和工作的能力;2011年,以学习创新理论为主,提升干部教育管理创新的能力。
3、坚持“四用要求”打造教师队伍,即:用高尚的师德打造严谨治学的教师群体,用先进的理念引领科学育人的教育行为,用严格的管理构建依法治教的育人环境,用真挚的情感倡导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每年进行师德培训,大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引领全校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形成良好的育人风气。坚持每年开展师德标兵的评比工作。坚持每年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能,保证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从2009年起,开展评选“服务之星”活动。积极依靠团队力量,创造优质教育教学成果,在全体教师、职工中形成团队意识、团队作风、团队行为,最终形成团队文化。在这其中要特别做好以下两点:
(1)、加强年级组队伍建设,形成“特别会合作、特别有亲情、特别能战斗、特别出成果”的协作集体,有效地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完成学校制定的工作目标。
(2)、加强教研组工作建设,努力开创教研组引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保证“三落实”,即“教研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落实;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落实;教师培训、考察学习落实”。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创设良好条件。
(三)构筑育人为本、质量上乘的优质化校园
1、德育为先。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其根本功能就在于育人。我们要积极弘扬学校德育品牌的优良传统,坚持先进的育人理念,坚持优良校风的建设,使广大学生在学校这片育人沃土上,全面健康成长。以“三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围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健全人格,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在“做人”、“求知”、“人格”上下功夫,恪守“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原则,学校提出“学习成长、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三成长”思想,设立班级“三成长”文化墙,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三成长”理念,哺育学生成人成功。结合中学生思想实际,实行“三成长”教育,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成为“勤奋好学的人、健康发展的人、拼搏进取的人”的德育思想教育,把“做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中,打造“五千年优秀人物成长历史文化墙”,营造优质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2、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构建个旧三中德育教育体系,完善各年级德育教育工作。为教师开展德育研究、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进行有效德育的目标、方法、内容、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落实铺平道路。其中特别要做好高中和初中衔接的固化工作,形成真正一体化、整体化教育的新局面。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人人德育、事事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的全员德育、细节德育、过程德育的理念。2009年,尝试在部分年级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2010年起全面推广学生成长导师制,三年内,全校100%地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导师辅导学生的普及面达到50%以上。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拓班主任工作新局面。出台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方案,推行班主任工作人人胜任制。每年坚持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打造一支“三懂三会”(即“懂教育规律,懂学生心理,懂教育方法;会做学生思想工作,会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班主任队伍。坚持每年的“十佳班主任”评选。
5、提高常规管理效益,积极从文明礼仪、仪容仪表、卫生环境、一日常规、量化评比、德育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会成长,学会做人”。坚持对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把“主动问好、举止规范”等作为学校德育建设的形象窗口和常抓不懈的主题。通过教育,使广大学生成为自觉恪守校园规则、举止文明大方、阳光蓬勃向上的合格学生。
6、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改善我校办学的外部环境,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风气。使社会对学校工作满意度连年攀升。优化德育资源,三年内,形成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德育阵地”三大基地横向沟通,保证100%学生能参与基地活动,通过德育实践,达到寓教于活动的德育效果。
7、深化课改。今后三年,是国家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各年级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学校要紧紧抓住课改契机,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新的教学理念的培训。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出个旧三中课改工作方案。以“稳妥实施、稳步推进,继承发展、创立特色”为原则,以高考和课改“双赢思想”为目的,积极稳妥推进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胆尝试课改的新手段。同时,把抓教师基本功和探究课改新思路有机结合起来。由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8、2009年是云南省第一轮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时期,学校要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认真梳理已走过的课程改革之路,总结成功经验,以提高教师课程改革能力为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为全体学生的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9、广开渠道,引进资源。成立“家长教育团”,促进家校联动,在学生生涯规划、专题讲座、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等领域发挥“家长教育团”的指导作用。成立“优秀学生教育团”,开设以优秀在校生为“小教师”的校本选修课程。成立“课改专家教育团”,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三年后总结以上三方面工作,形成规范和特色。
10、注重校本教研,坚持内涵式发展。引进“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为指导,确立“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诱思”的教学理念;推出“先学后导、以导促学”课堂教学课时模式。集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尝试采用“一课两上三讨论”的基本形式,切实搞好“研究课”;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尝试采用“一课两上三反思”的基本形式,为自己发展积累教育智慧。2010年始,进行学科练习自编工作,每个学科先完成2—3个模块的校本整合,逐步扩大形成为校本教辅体系。2012年经过四年的积累,高中三个年级所有任课教师完成第一轮校本选修的开设,固化其中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并汇编出版《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11、学生社团课程化。从2009年起,主要在高一普及学生社团,力争每位学生人人参加一个社团。2010年社团推广到其他各年级。
12、聚焦课堂。课堂是教师事业生涯的主战场,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发展仍是今后三年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主旋律。确立“功夫在课堂、检查在课堂、评价在课堂、奖励在课堂”的课堂管理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今后三年评价教师专业素质情况的主要方面。更好地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堂教学上,引导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上,引导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上。
13、打开门窗办教育,坚持课堂开放制度。今后每年4月、10月实行向家长、专家开放课堂的活动。三年内,力求全校家长人人都走进自己孩子的课堂。
14、坚持干部、教师观课、评课制度,完善学校观课领导小组的建设,发挥其指导作用。每年4月举办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展示月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的提升。
15、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注意用现代教育思想培训全体教师。使全体教师能够认识到:现代教育的核心,不再是单一传授知识或只重视人的阶段教育以及某一方面的发展了,它的教育实质是帮助人们形成各种新的观念、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的节奏。2009年10月启动学校现代课堂教学思想培训工程,三年内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现代课堂教学思想的培训。2010年2月开始,推行每课时教案备课检查制度,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落实。做到课堂教案有针对性,达到规范化、特色化。
16、三年之内,力争使80%的教师进入课堂教学“成熟期”:能上选修课、活动课;30%的教师成为研究型与创新型教师,到达自己的“创造期”:能主持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水平在市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争取有部分优秀教师达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水平。
17、确保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社会衡量学校的重要尺度,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需要,是广大学生、家长选择学校的出发点。保证我校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始终不可掉以轻心的头等工作。三年中,我们要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保证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学校之间的竞争,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1)学生质量要求:学生有责任意识,有理想追求,能积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注重全面发展,健康文明,蓬勃进取。学科成绩会考力争90%优良,100%合格,100%学生毕业,无流失。个旧市学生综合成绩排名在市中心不低于前二名。力争90%学生考入大学,50%左右学生考入大学本科,15%左右学生考入重点大学。高考总平均分在个旧市努力做到:“争一保二不掉三”。
(2)教师素质质量要求:以“人品、敬业、能力、成果”为标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师德良好,业务过硬,较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形成全校多于三分之一的教职工骨干力量,市级骨干教师30人左右(含班主任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其他部门骨干等),市级学科带头人3-5名,为培养特级教师铺设好道路。同时,要使广大教师具有六种教学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整合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适应教育科研改革的能力。以此,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空间。
18、践行科研。积极申请与课改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课题。以“教科研为主导”,把经验上升为科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工的教科研能力,加强教科研的组织建设和经费投入,建设学校教科研网络,做到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每年都有课题。注重教职工日常教育教学思想和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处室的作用,把践行科研、实践课改作为日常考察教职工的重要标准,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范围。每位教职工要做到“四个一”,即“人人参加一个科研课题的实践过程;人人每年完成一篇教育或教学论文;人人读一本理论著作,做好读书笔记;人人完成一个探索课改实践或参与教育活动”。2009年主要做好“十一五”课题结题的前期筹备工作,积极推动全体教师、职工开展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的反思、总结、研究之风,为2010年全面结题做好物质准备。2010年全力完成市“十一五”课题的结题工作。借助结题,认真梳理学校几年来的科研工作,总结出好的经验,形成指导今后工作的意见,探索出具有价值和规律的结论。2011年10月召开全校教科研年会,总结学校、教师科研成果,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定期到学校指导教育教学科研。各部门要积极加强与州、市教科所和云南师范大学或红河学院教研机构的联系,探讨学习,争取确立能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实验项目,形成我校科研工作特色,带动教职工快速发展。坚持“源于实践、服务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以教科研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教学理论常规化、教科研过程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层次化、教科研与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四)构筑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和谐化校园
我们知道: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和谐、融洽而又充满乐趣的基础上。而“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方法”是“和谐教育”的桥梁。围绕和谐教育我们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遵循“真情待人,从严治校,和谐发展”的学校管理方针,从思想和理论上加强全校师生对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理解,从校园环境上全力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布局,形成和谐团队与和谐环境的和谐统一。创设宽松工作环境。
1、力求在三年内,完成学校和谐教育文化体系的建设,形成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和谐教育文化特色,形成新的校园文化亮点。以和谐思想为指导,抓好基层班组建设,坚持每年开展和谐班组的评比奖励活动。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自觉维护学校和谐发展的集体利益。
2、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投入。引进专业心理指导机构,计划三年内完成对每位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保证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干得舒心、顺心,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加强心理教室的组建工作,办好心理咨询室,为广大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努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做好“健康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3、发挥工会职能,强化工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适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研究、贯彻学校的政策大事。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类活动,保证教职工健康快乐工作。办好教工之家,为老师创设舒适休闲场所。
4、坚持“强身健体,快乐工作”、“强身健体,快乐学习”的思想理念,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坚持每年组织教职工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文化、走进现代社会;组织学生每年开展体育节、中国艺术节、科技节和礼仪宣传周等活动,促进教师、学生情感和认知水平的提高,生成和发展他们的健康道德意识,为教师、学生全面成长开创更广阔的天地。
5、贯彻体育强校思想,大力加强体育卫生工作,把每天学生一小时锻炼时间落实到位。积极开展学生和教职工群体锻炼活动,保证教职工每天有半小时的锻炼时间。保证每年召开师生体育运动会。
6、进一步做好学校社团工作,巩固艺术、体育、科技特色。以篮球、书法、班级合唱、科技创新活动等为体育、艺术、科技的发展途径。争取三年再上新台阶,发挥好科技示范学校的作用。
7、精心打造优美育人环境,做到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净化、艺术化、立体化和学生作品展示固定化。计划三年内基本完成全部校园文化建设。同时,2010年基本完成学校校史的展览布置。
8、开展读书工程,三年完成读三本理论书籍的工作,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办好“小窗口、大世界”读书角。提高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率,规范班级图书借阅管理,加强读书指导,倡导办好班报,鼓励师生共读,营造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氛围。
9、高度重视学校美育教育工作,努力开创美育教育新途径。创造、共享艺术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美育发展空间。创办教师、学生艺术长廊,增设文化墙等互动空间。开办艺术大讲堂,适时为师生传递艺术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师生每年走进一个艺术参观场所。争取每学年为优秀学生出一本美术画册。要通过美育教育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10、计划在2012年,基本完成学校区主体硬件建设的改造工程(教室、练功厅、操场、地下球场等);2012年,完善校园环境的整体艺术化建设;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一流的、高水平的、艺术化的学习、生活校园。
(五)构筑厉行节约、勤俭持家的节约化校园
厉行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国家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学习国家建设者们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大力提倡节约思想,建设节约型校园。
在全体干部、教职工和学生中大力开展节约教育。在全校形成“人人树立节约意识,人人具有节约行动”的节约环境。全力打造节约化校园。
1、合理使用资金,提前计划支出;全面统筹管理,避免重复浪费。做到没有预算的项目不上马,没有预算的开支不执行。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管好学校的帐,用好人民的钱。成立学校专项管理小组,每年对实施的专项进行审核,统筹安排,避免重复申请。建立专项负责人向全校教职工进行工作汇报制度,让所有专项置于群众监督之下。2009年起,对学校所有财产进行全面普查,计划于2010年内完成学校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清晰的管理流程。
2、开展节约用水、用电和减少公共办公开销的节约工程建设,反对铺张浪费;减少公费宴请,减少公共开销,减少公车使用,使用资金原则上不超过国家给予的费用标准。对节约者给予适度奖励。
3、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养闲人、懒人、无用之人、是非之人。
(六)构筑国际视野、领域广阔的国际化校园
邓小平教导我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针对社会、世界未来的发展与竞争,培养具有国际胸怀和国际视野的开放型人才,已成为新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依据学校“服务社会、立足个旧、面向全省、放眼世界”的办学宗旨,在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中,我们将在稳定学校目前办学规模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学校的办学领域,拓宽办学渠道,加强与国际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向学生提供一方国际化的生长环境。积极为培养具有国际化教学水准的教师创造到国外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学校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总之,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的实现,还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紧密团结、艰苦奋斗和拼搏进取。我们要理智工作,积淀思想、积淀经验、积淀成果,为学校发展谱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业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