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原西南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的铁道工程系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系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的。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8个系和一个教研室,分别是桥梁工程系、铁道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工程管理系和工程制图教研室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结构试验中心、甘肃省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甘肃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道桥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201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607名(截止2014年4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余名,在职硕士研究生320名,博士研究生64名。学院拥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53名,其中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政府特聘首席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13名,教授28人(在外编制教授39人),副教授42人,讲师59人,助教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82人。学院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200万元。
学院将坚持“立足甘肃省,面向全国,服务交通”的办学思路,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主,使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工程力学等专业协调发展,锐意进取,力争到2015年前把土木工程学院建成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一、发展历史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于2009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我校土木工程学科是1958年从原西南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的桥隧系、铁建系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的,为甘肃省重点学科。该学科一直注重学科建设,有着良好的科研传统,早在1978年,该学科就有4项成果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83年参与设计的“汉江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设计”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参与完成的“青藏铁路工程”获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土木工程学科科研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图书资料丰富,设备仪器先进、齐全,科研条件良好,科研成果丰硕,学术水平高。学科所属桥梁与隧道工程于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于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学科拥有:桥梁与隧道结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结构抗震、减震与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土木工程新材料研究及工程应用、土工设计理论及工程管理、给排水工程与污水资源化、通风、空调工程与节能技术研究等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三、科研成果
2006年以来,土木工程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3项,省部级项目39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科研经费11211万元;1项成果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有 1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86篇,其中98 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及教材24部。
四、师资队伍
土木工程学科现有教授 39 名,博士生导师13名,副教授51 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3名。
五、研究条件
土木工程学科目前有8个实验室(中心),其中4个实验室已通过甘肃省高校基础实验室的合格评估,各类实验室总面积1117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4235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有228台(件);拥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实验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测试中心),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各类图书资料40万册。
地理位置
办学成就
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程建设人才,积极投身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参与了“青藏铁路”、“兰武复线”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以及西部多个省份的公路、市政等大型工程项目,攻克了工程建设中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五年,学院承担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511项,科研经费累计14805万元,其中有2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937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34篇。出版教材专著40余部。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先后举办了“国际岩土力学、桥梁和结构学术讨论会”、“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近几年相继邀请国内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派员赴美国、英国、奥地利及日本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学院与美国爱荷华大学土木建造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2+2"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工程力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于2002年通过了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并于2007年通过复评。现有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3年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学科属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发展前景
土木工程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形成十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5年,共承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及省部下达基金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及计划项目等纵横向项目200多项,总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共有25项科研成果获铁道部、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获省高校教学成果奖9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及国家级权威刊物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技术规模
土木工程学院的目标是将土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我国西北土木工程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整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施工及管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可在铁路、公路、房屋、城建、市政、机场、港口等行业的设计、管理、施工部门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科技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相关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技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水力学、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等。
主要专业方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和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毕业生可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工程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骨架、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融资、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测量、工程制图技术;掌握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与组织、工程试验及检测、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毕业生能够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与排水工程等方面从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水利工程测量、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工程地质、建筑材料、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等。
测绘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测绘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测量学、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与应用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各类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测量和精密安装测量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够在基础测绘学建设、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测绘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研究、管理、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地形测量学、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数字地面模型、工程力学基础、道路与铁路规划设计、空间数据库技术、测绘学管理学等。
工程力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扎实的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力学、工程结构分析方法、工程实际问题的力学分析等,具有较强的计算和试验能力。毕业生能在土木、机械、材料、电子、能源、交通、航空、水利、化工等工程中从事工程设计、测试与分析、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以及力学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及有限元法、实验力学、断裂力学、板壳力学、结构设计原理、ANSYS及其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