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记镇
雁江区碑记镇位于资阳市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6’45”,北纬29°57’00”。镇人民政府驻南地碑记沟,北距市区18公里(公路26公里),东接忠义镇,北靠丰裕镇,西、南比邻资中县,与球溪镇相连。成逾公路和高速公路纵贯镇域,球溪依偎南出境,东注入沱江。
概述
区域历史
汉代,今碑记各地属资中县(治今资阳)中南片区,公元560年改棣资阳县,618年春归龙水县。1243年龙水县荒废,镇域归资阳县管辖。1282年资阳并入简州后,镇域称资中乡,乡驻忠义场。1361年,镇域归资县资中乡管辖。1667年,隶资阳市南乡和翔大甲忠义孝义大甲。1910年4月镇分属丰裕乡和忠义乡。1934年,镇域由忠义镇、明阳乡、碑记乡分管。1935年,明阳乡并入忠义,祥嘉场自为联保,1937年并入五里乡。1951年析置祥嘉乡,1958年更名为卫星公社,1961年复名祥嘉,1992年并入碑记至今。1946年,碑记与忠义并称忠记乡,次年各自独立。1951年,丰裕分出大佛乡,碑记分出福音乡,忠义复明阳乡。1952年,福音乡并入大佛乡。1955年10月,大佛乡并入碑记,1961年析出大佛公社。1992年并入碑记至今。
人文
碑记镇幅员面积45. 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3所中学、三所中心小学、三个农村信用社、三座小型水库、三个邮电所。2007年,总户数9331户,总人口32332人,其中城镇人口1000余人。少数民族有10种,其中彝族42人,藏族14人,苗族5人,纳西族2人,回族2人,蒙古族2人,普米族1人,土家族2人,白族1人,傣族1人。截止到2018年人口为29996人。
农业
该镇有耕地面积29050.4亩,其中田6535亩。经济作物主要是柑橘属,有早熟蜜柑、椪柑、脐橙等早、中、晚熟品种,面积达16000多亩,总产量8000多万斤,产值达3600多万元,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之称。畜枚业以发展生猪、牛、山羊为主。四川省梅花丝业公司是镇内的龙头企业。
产值
2007年,该镇农业总产值实现12441万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粮食总产量10290吨,畜牧业实现产值66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68元,增加260元。转移和输出劳务8275人,劳务技能培训29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80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9万元,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89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60万元,增长17%。新发展民营企业3个,发展个体工商户60户。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各项资金发放率100%,合法计生率达到 84.47%。
交通
镇内交通便利,成渝铁路、成都—重庆高速公路、321国道穿镇而过,新修的碑大路为水泥路,与321国道相连,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光纤电视入户率达20%以上。
行政辖区
隶属于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下辖村:丹桂村 半月村 严家沟村 人乐村 太吉村 联合村 龙王庙村 同意村 宝山村 长河村 德教村 香龙村 共和村
辖区代码
512002115碑记镇
512002115001大河坝居委会
512002115200丹桂村
512002115201半月村
512002115202人乐村
512002115203严家场村
512002115204德教村
512002115205共和村
512002115206长河村
512002115207香龙村
512002115208龙王庙村
512002115209宝山村
512002115210联合村
512002115211同意村
512002115212太吉村
中小学校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初级中学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双桥村小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同意村小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大佛人乐村小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大佛初级中学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大佛小学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大佛小学严家村小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大佛小学丹桂村小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宝山村小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教育办公室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祥加初级中学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祥加小学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祥加小学凉水井村小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联合村小
特色产业
镇主要经济作物是柑橘属,万亩桔园远近闻名,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的美称。主要品种有早熟蜜柑、脐橙、柑新生系3号、不知火、日楠1号等早中晚熟品种,从1980年少数种植,已发展到18000亩,年产量8000多万斤。其次是枇杷,从2001年起种植优质枇杷1100亩,年产60万斤,并成立了枇杷协会,为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畜牧业以发展生猪、牛、羊、小家禽为主。
镇内龙头企业是四川梅花丝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地毯,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产品精、质量好,深受老外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风景名胜
碑记镇自古农耕发达,常有文物出土,1987年有五个村发现恐龙化石,其中送人山的恐龙化石,出露地表,重庆自然博物馆认为是一具很完好的恐龙骨架。
资阳大佛,在半月山,唐名福胜山,1465年改半月山,佛像643年动工开凿,793年9月粗成,1131年2月开眉完成。佛高22.4米,肩宽7米,1982年受县保护,1992年受省保护。
万亩果园是镇内的一大自然景观,春天桔花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夏天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秋天硕果垒垒,金黄得柑橘压满枝头,让人流连忘返,冬天桔树长青,给人一种这里没有冬天得感觉。万亩桔园,犹如桔的海洋,“佛山桔海”农家乐因此而得名,“佛山桔海”农家乐是旅游者来休闲、观光、度假的去处。
民间传说
(一)大佛的来历:唐贞观元年,福胜山里住着师徒俩。师傅心灵手巧,徒弟天生好强,师徒俩约定比赛修菩萨,看谁修得又多又好。
师傅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刻着修着,胸鸡报晓,师傅的一千多个小佛已经完成。他得意洋洋地去看徒弟,刚绕到田埂上,只见远处有光晃动,顿感诧异,便手提衣带,悄悄走去。一看,原来是徒弟在提灯捉泥鳅,他怒吼了:“把赛事忘在脑后,你刻了几个佛?”徒弟战战兢兢地擦着手上的污泥,说:“刻了一个大佛,可脚还没有……”师傅一听,气得跳脚,一急,杀了徒弟。
天渐渐亮了,怒气未消的师傅来到禅院打坐,只见寺庙金光闪闪,他揉揉眼,越揉越亮,确信金光来自寺外。他走了出去,啊,一座金光闪闪,高约七丈的大佛耸立在山壁上。头顶有颗夜明珠,胸部能放一张方桌。但没有脚,因已到山脚,没有刻脚的位置了。尽管这样,但自己刻的千佛加起来都不如徒弟的一个大佛,后悔莫及。
后来,人们用乱石垒好了大佛的脚。后来净悟院本名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就是大佛寺。
(二)周相爷与碑记沟:明朝手头,碑记沟周家势力大,周相爷上管迄教门嘴(岩峰山),下管红花冲(今资中球溪场)左管大河口,右管大佛寺。佃客很苦,一横心,就把他的管业碑丢了。先丢玉石碑,再丢棕榈碑,要让他们无法收租。周相爷碑丢了,佃客又怕周家后人来找,另立铁碑,后头把铁碑沉到沟底下了,又立一块黄泡石碑,今天还在,但字迹全剥落了。同意村矮子桥有明周相爷之墓,解放初挖开,有一缸青油还在燃,本地进已无周相爷后人,恐怕是早就搬走了。
正是因为有周相爷的管业碑和墓碑,这里才得名碑记沟的。
(三)王希昌吃鱼:光绪年间,碑记沟贡生王希昌终日手不释卷,以求在取功名。
希昌有个嗜好,喜欢吃鱼,三天少不了一顿,一顿得吃一斤二两。日久天长,他的妻子也练得了一手煎鱼的好手艺。一天,希昌从城里带回一个小老婆,打扮得水灵灵的,千娇百媚,风情万种。他特意吩咐妻子拿出好手艺来,款待新人。不料因为太郑重其事,这次偏生火色没拿稳,被他教训了一通。妻子心想,别个屋头都是小的扶拭大的,这回倒好,大的扶拭小的,反遭夫君数落,一气之下上了吊。
过了两年,王希昌挑起书箱上京赶考,路过成都府,见一家饭店门前站着一个幺师,招呼他:“客伙,请坐。”王希昌这时已感到精皮力尽,肚皮也有点空了,连忙跨进店去,卸下书箱,坐了下来。
幺师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问:“你是不是姓王?”王希昌答话:“我是姓王。”幺师又问:“你是不是王希昌老爷?”王希昌谦让:“是鄙人贱名。”幺师说:“我们这里有鱼,煎好了的,看合不合你的口味。如果不合,缸子里面喂着鲜鱼,可以旋煎。”希昌不揣冒昧,忙叫端上来。一条鱼上了桌,拈一块子送进嘴里,觉得很合胃口,心想:幺师咋个晓得我姓王,又咋个晓得我喜欢吃鱼呢?他连忙把幺师叫到身边,一一盘问。幺师说今天早上来了个妇女,头上包的青丝帕,身上穿的青衣裳,脚上是双青布鞋,她晓得你要路过这里,专门提了一条鱼来,教我咋个煎,才合你的口味。王希昌心里一惊,忙问这个妇女的身材和模样。幺师说:“这妇女一般个子,中等身材,柳柳条条,一副斯文相。”希昌感到事情不对,又问这条鱼重好多,该多少钱,幺师说:“这鱼重一斤二两,那妇女已给了钱了。”王希昌听罢,大声一叫“不好”,他明白了,这是他妻子的亡魂,自己已经带过了,如果进京赶考,妻子必定找来算帐。想到这里,他不敢再往前走了,挑起书箱阴悄悄的往原路走去。
民风民俗
人生礼仪
1、村民婚嫁多从旧俗,幼年即打婚,少年可成亲。取亲时媒人报期,男方递礼金,女子哭嫁坐花轿,踩米筛,拜堂,闹洞房,讨喜钱,回门。新婚三天无老少,可以向新人大开国际玩笑,乱说三阵不要紧。
2、民间素重丧葬,预制衣、棺、墓,也叫老衣。寿材、寿葬,人死烧纸钱,披麻戴孝,无论贫富都要请人做道场。丧葬期间孝子睡乱草,不梳洗,不谈笑,礼节繁,致有哀骨立榜样,实为毁伤活人,讲鬼道灭人道。
3、祝生以满十为隆重,亲友联欢。解放头30年小儿生辰多半煮个鸡蛋表示,近10余年来贵重独身子女,小儿生日甚至比老寿星还浪费。婴儿三天汤饼会,俗称打三朝,要招待近亲。要办满月酒。要抓周,今已不兴。
村民过节
主要有:过年、过大年、过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灶王、除夕。
新农村建设
该镇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产业现代化、布局合理化、入户路硬化、村庄绿色化、环境优洁化、家居舒适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农民知识化、文明系列化等“十化”要求,实行广泛动员、全面发动、突出亮点、整体推进的办法,力争经过5年的集中建设,把该镇的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力的高效产业,把传统村落建成为拥有现代生活文明的新农村,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平安创建
碑记镇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创建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构建开放、文明、法制、和谐新碑记为目标切实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单位”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碑记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法律保证和精神动力。结合农村实际,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创建活动,认真开展移风易俗,“婚育新风进万家”、“相约文明、美丽农家”等活动,着力解决封建迷信,好逸恶劳,人情风盛行等陈规陋习,认真开展创文明镇,先进文化示范镇、文明“星级”农户创建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生活环境整治、治安治理、社会服务配套等内容,在农村中深入开展治“五乱”、杀“三风”、建“新村”工作,按照“十改”、“十建”、“十通”和“六进家门”的要求抓好规范建设。
碑记镇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巨变,在巨变中飞速,这里的环境及基础设施,为与外界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和“开放的学习型社会、和谐的效能型社会、绿色的生态家园”的序幕已经拉开。将以更优美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为外来朋友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