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福清龙江桥

福清龙江桥

龙江桥,坐落在海口镇,又称海口桥,横跨龙江下游,是侨乡福清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它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安平桥合称福建省省古代四大桥梁,是福建省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

历史

该桥建于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全长约480米、宽5米,花岗石梁式结构,坚固凝重。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仍如长虹横卧于烟波淼的龙江入海口。

据考证,宋政和三年(1113年),太平寺僧人惠鄙、守恩等倡议造桥。后乡人林迁、林霸、陈侈、僧人妙觉等继续募缘建造,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建成。该桥初名螺江桥,南宋绍兴王十年(1160年),少卿林栗根据“江南沙合接龙首”的古语,更名为“龙江桥”。

龙江桥历史久远,由于洪水、飓风、海潮的频频袭击,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国的400年间,累代修,可考的有10数次,平均每二三十年大修一次。当地绅衿、耆民为表其功绩,立碑纪念,石碑现仍分立在北桥头。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1961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清市东隅有一镇称海口市,顾名思议地处海边。福清的母亲河龙江在此入海,龙江虽不长,但流经海口时,却江宽5里,水深5丈,每逢涨潮,波涛滚滚,汪洋一片。一座宛如巨龙的长桥——龙江桥,就横卧这里,千百年来造福两岸民众。

龙江桥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桥长476米,宽5米,两旁有石构扶拦。全桥有39座船形石墩,远远望去,犹如长龙卧波,颇为壮观。

龙江桥西南端建有两座七级六面实心石塔,塔高6米,有联曰:“长桥镇海口,双塔锁巨龙”,描绘的就是龙江桥的雄姿。

结构

龙江桥是座梁式结构的石桥,现保存有40孔、39墩,孔径从9米至13米不等,桥宽4.2~5.2米,全长480米。桥墩高6米,成舟形,两分水尖间长为10米,墩宽3.3~4.2米,6条大石板平铺为梁,架设在墩顶帽石上,两旁为石栏杆,石梁宽0.6~0.75米、厚0.6~0.9米,每条石梁约重15吨,在石梁之上再横铺石桥板。大桥加上引桥,总长700多米。桥南还建造七级六角实心的镇桥石塔2座,分列左右。塔高5.05米,塔身浮雕坐佛、侏儒、狮子、莲花等图像。

修复

龙江桥历史久远,由于洪水、飓风、海潮的频频袭击,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国时期的400年间,几经修葺,平均二三十年就大修一次。爱新觉罗·旻宁初年,梁倾5门,由县令高颂禾主持重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高颂禾再一次募修。当地绅耆为表其功绩,曾立碑纪念,此碑现仍立在桥头。

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先后把第六、七、二十六孔的木桥面改修为石桥面,1962年一石梁断折,经县文教局报请国家文化部及时拨款维修。

龙江桥建成迄今,已历893年风雨侵蚀,海浪冲击,依然坚实如初,担负着沟通两岸民众往来的重任,足见古代造桥工艺之高超。

龙江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没有配备旅游设施,以至游客罕至。海口镇政府现已将龙江古桥列为“乡村旅游”的主要人文景观,与周边的弥勒岩、瑞岩山、双林寺、林则徐祖居、林则徐公园等联成一串,形成系列人文景观。镇政府计划筹资整治龙江桥两头的环境,建造旅游设施,相信不久的将来,前往龙江古桥的游客将与日俱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