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保镇

朱保镇

朱保镇位于临沂城区西16公里处,与费县、苍山接壤,辖33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北靠连云港—固原公路,南接342省道,西临229省道,兖石铁路横贯东西。涑河、泉河、蔡河穿境而过,河水清澈,沿岸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境内三纵三横一外环的主道路框架已全面贯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朱保镇位于临沂市兰山区西部,距临沂市区16公里,地域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2600公顷。

行政区划

经济

农业

朱保镇农业基础良好,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番薯、花生、大豆、大棚油桃、苹果葡萄、枣等。建有果品、桑蚕、畜牧、瓜菜、杨属速生林五大生产基地,并建设了东单科技示范园、藕鱼立体养殖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基础设施

朱保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工业

出口

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实现加工贸易374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2170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312%和217%;投入技改资金1.9亿元,新发展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新增规模调度企业14家,全镇规模企业总量达到了72家。

高标准规划的占地6000亩的艾山工业区,达到了“五通一平”标准,并有110千伏变电站及顺鑫能源提供充足的电力、热能服务,使朱保真正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理想首选。

三个一批

高度重视人造板“创优”工作,下发张贴宣传材料1000余份,出动宣传车50余台次,并投资10余万元制作了高标准的永久性固定宣传标牌,在全镇形成浓厚的“创优”氛围。同时,以办理生产许可证为总抓手,以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产品标识、推广使用环保胶为重点,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按区委、区政府关于人造板“创优”的总体部署,加快了“三个一批”人造板企业的整治、改造和提升。全镇板材企业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有50多家,正在申请办证的70多家,已取得各类产品质量认证的12家,关停C类企业22家,内销板材基本达到E2级以上环保要求。

引入涑

“引祊入涑”是市、区重点工程,总长4000米,其中在朱保辖区内3400米,涉及后耿家埠、前耿家埠、小朱保、张家行、孟家行、陈围子等村,总占地19.6万平方米。全镇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全部拆迁任务。共拆迁企业81家、民房3户,拆除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砍伐树木2万余棵,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林业

朱保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绿染兰山区”的责任目标,把林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落实林业政策,深化林业改革,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进一步加快了林业发展步伐。全镇共完成植树造林4500亩,其中丰产林3000亩、经济林1500亩,新建林网4000亩,建设绿色通道7700米,栽植银杏5万棵,四旁植树40万棵,新育苗1000亩,总投资150万元,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林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朱保镇2003年的绿化任务目标是:新造林5000亩,其中杨属速生林4500亩,经济林500亩,四旁植树12万棵,新增农田林网3000亩,完善林网6000亩,林业覆盖率达到30%。全镇已完成杨树速生林900亩,经济丰产林100亩,四旁植树5万棵,新增农田林网1000亩,完善林网300亩。

1、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植树意识。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提高全民植树意识,参与植树活动。同时,加强林业法制观念教育,让造林、育林、护林的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各工作区、村一把手作为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3、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一是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块资金一起筹的原则,不断加对林业的投资,镇党委政府将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丰产林和绿色通道建设;二是重申“谁造谁有,谁开发谁受益”的政策,鼓励能人搞承包造林;三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高效林业。

4、强化督促,提高效果。为确保绿化成果,镇里将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督促和指导,坚持一天一调度,及时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造林绿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建设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1%。新增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配合区农业开发办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投资5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万余亩,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林果业2000余亩,培育养殖大户82户。大力实施配方施肥和良种推广工程,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款40.52万元,成品油直补款41.6万元。新安装有线电视1600户,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6%。朱保镇作为“省级规范化教育示范县区”验收点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深入开展了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改善了镇医疗卫生条件。群众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按照“提升城镇品位、打造一流环境、树立崭新形象、建设优美朱保”的总体思路,以镇带村,村镇联动,综合整治,快速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中纬路、戈九路进行拆迁拓宽,拆除建筑物2万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对中纬路中段进行重点综合整治,铺设人行道板1万平方米,埋设地下排水管道2300米,移栽绿化树木237棵,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过去“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投资800万元硬化道路11万平方米,其中硬化北环路4万平方米,南工业园路2万平方米,村级硬化道路5万平方米;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了涑河戈桥、西头桥等桥梁。三是旧村改造进一步加快。拆除民房2万平方米,建设公寓楼11栋,开发沿街楼房80余栋,完成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四是村镇建设管理更加到位。进一步加大违章建设的查处打击力度,组织了10余次集中拆除活动,拆除违章建筑30余处,面积2万余平方米,制止违法建设60余起,小城镇建设逐步走向按规划实施、依法有序建设的轨道。

文化建设

该镇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朱保镇镇的农村文化着实“火”了起来。“农家书屋”送新风。“农家书屋就是黄金屋,到文化大院去的路就是致富路。”葛疃的黄士英感慨地说。她的蔬菜大棚种植的航空茄子通过互联网销售到武汉市的大小超市,既方便又快捷。该镇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引导农民看图书学技术,上互联网,拓宽致富门路。全镇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部建起了“农家书屋”,彻底解决农民“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

交通

北靠327国道,南接342省道,西临沂邳线省道,兖石铁路横贯东西,并设有临西朱保铁路货运站,该站与京沪、京福两大高速公路出口相连,离临沂飞机场仅21公里,距国内重要的青岛市连云港市日照市三大港口仅100多公里。

全镇机动车5650辆,年营运收入2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7%。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镇共有程控电话7799部,百户均73部,实现村村通电话。全镇共有手机17939部,百人均51部。通讯业务总量达820万元。

社会

教育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投资400万元新建1栋中学实验楼和1栋小学综合楼,完成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共有中学1处,镇办小学9处,教职工320名,在校学生5500人,教育普及率达100%。建有成人科技教育中心1处,计划生育人口学校34处,幼儿园22处,入园幼儿1050人。有科技推广服务站33个,共培养农业、林果、养殖等专业技术人才800名,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200期,90%以上的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术,以镇农技站为龙头的镇、工作区、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已形成。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镇建设了文化站,村建立了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民间业余剧团、艺术队异常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体活动促新风。朱保镇共投资300余万元,先后建起前寨、葛疃、后耿卜、韦巷4处村民文体活动场所,为7个村建成12个简易篮球场和5个乒乓球台,配备了15套健身器材,为农民文体活动搭建起了有效平台,还经常组织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比赛。村民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村风的健康文明发展。

深入开展平安朱保创建活动。加大人防投入,突出抓了群防群治、站岗巡逻和夜间查岗工作,加强技防措施,有9个村新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全镇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取得全区信访工作二等奖的好成绩,获得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的荣誉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检查,查处安全隐患600余起,下发整改通知书200余份,补检锅炉126台,拆除不合格锅炉22台。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企业主、职工400余人次。全年未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扎实做好环保工作,拆除改造锅炉96台,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4家,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狠抓了计划生育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全镇计划生育率99.53%,晚婚率88.95%,晚育率9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其他指标也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医疗卫生

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全面升级。镇医院占地6.3亩,医务技术人员34名,有病房5间,床位15张。全镇有村级医务室33处,其中规模较大的5处,乡村医生85名,疫苗接种率达到100%。2006年,全镇人均纯收入5090元,同比增长12%,居民储蓄余额2.1亿元,拥有私人轿车800余辆,百户拥有电视99台,全镇用电总量达9300万度,比1998年增长665.8%。

旅游

艾山以盛产艾得名。位于马厂湖镇、朱保镇、兰山街道交界处,海拔254.6米,为兰山区境内最高峰。原名华艾山,俗称艾花山。明代林焕《存畏堂记》载有“沂州域西有山曰华艾,岗势隐现,绵亘数十里”;民间传有“七十二孔莲花桥,紧靠艾花山”之说。艾山有东、西两个山头,西部山头较高,俗称大艾山;东部山头稍低,原名铁牛山,俗称小艾山。该山四周无大山,周围地势低洼,山体突兀挺拔,大小两个山头,东西对峙,势如奔马,古人誉之“大艾如马小艾驹,两山相逐类联呼”。《春秋·隐公六年》有“公会齐侯于艾”的记载,旧时文人便附会此山为鲁隐公与齐侯会盟处,故《沂州志·艾山怀古》有:“满山松桧倚空长,流水漂花绕涧香,盟会有基人到少,但闻啼鸟送斜阴”之句。山体主要由碳酸钙构成,山坡上岩石裸露,一簇簇,一块块,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近观,如蝎、牛、猪、狗等动物状,各具神态;远观,若群羊卧起,栩栩如生。民间传说,东海龙王之女,为夫家虐待,在艾山牧羊,后得柳毅传书,得返龙宫,所牧之羊遂化为石。该山西省周古迹、古建筑、人文景观颇多。山东麓庙上村(属兰山街道)的艾山神祠,建于宋元丰时,本祀山神及神夫人,后讹为柳毅和龙女,遂俗称“娘娘庙”,庙前有柳公祠、关帝庙、钟楼、戏台等建筑,现仅存3间殿堂及前廊;又有相传曹操屯兵十万的操练场“曹家峪”、乾隆下江南时走过的“皇路”,以及无梁殿、牛王庙、土地庙、万仙洞等。当地政府在艾山及四周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果业,艾山已建设成远近有名的林果产业基地。

获得荣誉

全镇经济总量连年高速攀升,先后荣获“临沂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临沂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