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星
贺晓星,男,江苏铜山人。1962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1980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82年公派留学日本,在广岛大学教育学部,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自1993年5月起,任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6年9月至同年12月名古屋市大学教育学部访问学者;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英国华威大学教育与发展评估中心访问学者。2001-2007年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 2007年-11年任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匡亚明学院副院长。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中日社会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学报》、《高等教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中国研究》、《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社会学研究》(日本)及Higher Education(Kluwer)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日语学术论文数十篇。2008年被台湾教育社会学会特邀为第14届学术年会专题演讲者(Keynote Speaker)。2012年度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思想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批准号BAA100011),2010-2013,主持人;
2、高水平大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机制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10-2011,主持人;
3、教育发展与就业需要的社会学研究:职业学校升格战略的个案分析,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2006-2008,主持人;
4、聋人犯罪与教育,爱德基金会,2005-2006,主持人;
5、大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医疗福利居住的援助方案研究,日本福祉大学,2003-2004,主持人;
6、南京市民办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南京市教育局,2000-2001,主持人;
7、中日高校教师精神压力比较研究,日本住友财团,1996-1997,主持人;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2013年8月2日-8月23日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短期访问,客座研究员;从事聋教育的国际合作研究。
2、2012年9月25日-10月9日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短期访问,客座研究员;从事聋教育的国际合作研究。
3、2012年1月17日-2月17日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短期访问,客座研究员;从事聋教育的国际合作研究。
4、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第10届年会,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11月,桂林市;
5、全国首届学前教育博士生论坛,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9月,南京;
6、台湾第14届教育社会学年会,中正大学,2008年5月,台湾嘉义;
7、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11月,北京;
8、台湾第13届教育社会学年会,屏东教育大学,2007年5月,台湾屏东;
9、推进教育公平的实施与监测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12月,北京;
1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85研究员,2006年10月-2007年月10日
11、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第9届年会,海南师范大学,2006年10月,海口市;
12、北京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2006年3月,北京;
13、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第8届年会,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6月,曲阜;
14、当代儒家思想与全球文明学术研讨会,台湾淡江大学,2003年3月,台北市;
15、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第7届年会,广州市教育学院,2002年10月,广州;
1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第6届年会,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5月,南京;
17、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第6届年会,扬州市大学,2000年5月,扬州;
18、1997年9月-98年8月,英国华威大学教育与发展评估中心访问学者。
19、1996年9月-12月,名古屋市大学教育学部访问学者。
20、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第4届年会,华中科技大学,1995年5月,武汉;
学术成果
A、个人著作:
1、《教育·文本·弱势群体:社会学的探索》(独著),27万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孩子、家长与教育:现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中日案例研究》(与赵志毅、朱乃识合作,第三作者),14万字,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B、主编著作:
1、《教育与社会:学科 记忆 梦想2007-2012》(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教育与社会:实践反思建构》(副主编),30万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江苏省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蓝皮书》(副主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C、译著:
1、《作为事件的阅读》(小森阳一著,与王奕红合译,第2译者),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反“日语论”》(莲实重彦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环境教育的诞生:英国学校课程社会史的个案研究》(I.Goodson著,与仲鑫合译,第1译者),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班级社会学》(片冈德雄著),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D、近10年学术论文:
1、“涂尔干的实证主义与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36-142页;
2、“ピーターパンのエクリチュール:教育思想としての児童文学”、南本长、山田浩之编著《入门·子ども社会学》、京都:ミルネヴァ书房、2015;124-146页;
3、“升格的策略分析: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与王辛子、宦菁合著,第一作者),南京:《中国研究》2014年春季卷,第19期,159-179页;
4、“论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S.鲍尔斯和H.吉丁斯的对应理论及其转向”,南京:《南京师大学报》2014年第6期,90-97页;(《人大复印资料 教育学》全文转载)
5、“聋学校での手话を活用した「よい授业」にする日中比较研究:授业研究と通した分析”,(与鸟越隆士、小林由纪、森井结美合著,第二作者),神戸:《兵库教育大学研究纪要》2014年第45,39-52页;
6、“中日聋校手语教学的比较研究”,(与鸟越隆士、小林由纪、森井结美合著,第二作者),南京:《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9期,60-62页;
7、“教育中的权力-知识分析: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2期,88-110页;
8、“作为方法的家庭: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南昌市:《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第1期,3-12页;
9、“叙事资本:对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的一种深度理解”,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46-53页;(《人大复印资料 教育学》全文转载)
10、“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2所985高校调查为例”(与于莎莎、张弨、吕静紫合著,第二作者),南京:《高教研究与探索》2012年第1、2期,62-67页;
11、“表层分析宣言:教育社会理论的张力”,北京:《教育学报》2012年第6期,33-43页;(《人大复印资料 教育学》全文转载)
12、“高等教育场域中的知识建构: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事件的案例研究”,(与张爱华合著,第二作者),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4期,86-99页;
13、“‘西瓜太郎’的故事: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结构”,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4期,133-153页;
14、“今天的孩子:日本的童话,中国的感觉”,北京:《中国教师》2010年第11期,12-15页;
15、“民工子弟学校外来教师的生活世界及其教育实践”(与杨灿君合著,第二作者),南京:《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第5期,69-75页;
16、“中国聋人的犯罪与教育:一种反思性考察”,南京:《中国研究》2008年春秋季合卷,第7、8期,273-299页;
17、“日本‘聋文化宣言’: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再生产”,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4期,78-92页;
18、“聋教育改革的社会学思考:非政府组织的‘双语双文化’努力” (与张媛合著,第一作者),北京:《教育学报》2008年第4期,51-57页;
19、“《山彦学校》的故事:生活缀方运动的教育社会学意义”,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3期,117-137页;
20、“如何理解‘平民教育’”,北京:《中国教师》2007年第2期,6-8页。
21、“谁来教/如何教聋人最合适:教师观点的考察”,台北市:《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85-124页;
22、“马克斯·韦伯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广州:《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20-23页;(《人大复印资料 教育学》全文转载)
23、“华人中小学生志向水平之研究:以中国南京、无锡为例”(与赵志毅、朱乃识合作,第三作者)鲁洁主编《华人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的全球展望》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4、“日本高校教师的精神压力研究”(与冒荣、穆荣华、周义安、李竹渝、石坚合著,第一作者),南京:《高教研究与探索》1999年第1、2期;
25、“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的精神压力”(与冒荣、穆荣华、周义安、李竹渝、石坚合作,第一作者),南京:《高教研究与探索》1998年第4期;
26、“苏南地区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证研究”(与赵志毅、朱乃识合作,第三作者),南京:《南京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
27、“国外高校院系办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及其启示”,南京:《高教研究与探索》1998年第1、2期;
28、“日中非行少年の社会関系と规范意识:工学校教护院入所少年の意识调査から”(与清田胜彦、赵志毅合作,第二作者),东京:《现代の社会病理》1997年12巻;
29、“无觅桃花源,何处好耕田: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与冒荣、穆荣华、周义安合作,第二作者),武汉:《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
30、“苏南地区成人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与赵志毅、朱乃识合作,第二作者),武汉:《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2期;
31、“改革开放中的高校教师心态调查初析”(与冒荣、穆荣华、周义安合作,第一作者),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32、“潜在的カリキュラム研究再考:学校建筑空间を中心に”、片冈雄编《现代学校教育の社会学》、东京:福村出版、1993;
33、“教育社会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钟启泉、李其龙主编《教育科学新进展》西安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4、“浅谈高校的教学质量和评价”,上海市:《高教评估》1992年第4期;
35、“留学生の教育”、片冈徳雄、山崎博敏编《岛高师文理大の社会的轨迹》、広岛:広岛地域社会研究センター、1990;
36、“潜在的カリキュラムとしての学校建筑IV:操作概念の整理と新たな视点の提起”、広岛:《教育学研究纪要》第1部、1990;
37、“学校建筑空间の一考察――潜在的カリキュラム论の视点から”、东京:《教育社会学研究》第44集、1989;
38、“潜在的カリキュラムとしての学校建筑III:生徒の空间认知の调査から”、広岛:《教育学研究纪要》第1部、1989;
39、“教员养成のカリキュラム”(矶部良精との共著)、片冈徳雄、喜多村和之编《大学授业の研究》、东京:玉川出版部、1989;
40、“学校文化と建筑空间に関する一考察:旧制高校における事例研究”、広岛:《教育学研究科博士课程论文集》第15巻、1989;
41、“潜在的カリキュラムとしての学校建筑II:バーンステインの理论から见た中国の学校建筑”、広岛:《教育学研究纪要》第1部、1988;
42、“潜在的カリキュラムとしての学校建筑:再生产理论の立场から”、広岛:《教育学研究纪要》第1部、1987;
获奖情况
1、2012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2011年“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高
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7/10);
3、2009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5);
4、2005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5);
5、200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5);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