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乡
磐安县维新乡位于浙江省磐安县东南部,东临仙居,南与高二乡相邻,西与盘峰乡,北与方前镇、大盘镇接壤,距县城37公里。乡域总面积为50.61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2000年底总人口1899人。
2018年2月,省政府同意撤销盘峰乡、维新乡、高二乡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盘峰乡。调整后,新的盘峰乡辖3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沙溪村。
历史沿革
1939年7月前属永康县盘峰乡,同年7月1日划入磐安。1949年10月解放属盘峰乡,1950年盘峰乡分设维新、高二两乡。1954年3月维新乡分设后阁乡,1956年后阁乡并回维新乡,1958年称维新管区。11月磐安县撤县并入东阳市。1959年4月划出大坑等村和盘峰乡部分村,建立高二乡管理区(1983年改称高二乡)。1961年9月称东阳县维新公社,1983年1月磐安复县改社分设,仍称磐安县维新乡。
生态环境
维新乡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属高山丘陵地貌。2005年,林地面积63294亩、耕地面积1517.8亩、人均0.59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9.2%,境内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山峦叠嶂、鸟语花香,自成一方“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自然风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境内竹木葱茏,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全乡有毛竹林7000多亩,小水电站4座,总装机量490千瓦。
经济社会
维新乡是市欠发达乡镇之一,全乡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县平均水平。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76万元,外出劳务收入21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05元(比2007年增加了590元)。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所有行政村铺设水泥路。建成了苔维公路水泥路面建设,与县城、市区的交通时间大幅缩短。修建余思坑防洪堤、杨思桥拦水坝、千工渠、大园、干园等水渠5000多米,农业灌溉条件大大改善。将有线电视拉到了大山深处的村民家门口,建成了乡文化中心,丰富了山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建设了程控电话、手机信号台,结束了山村无通讯信号的历史。深入开展“十百工程”,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品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农业成效显著。发展了农家猪、安哥拉兔、蛋鸽、羊、本土鸡鸭等养殖项目与瓯柑、美国油梨、杨梅、板栗等水果的种植项目,建成了六大生产基地。其中长毛兔养殖规模一期已达2000多只,岭降村特色水果基地达200多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社会事业逐步推进。积极实施下山脱贫,建设了两期移民安置点,完善了移民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山区群众搬迁到昆阳镇、鳌江镇、水头等发达乡镇,并予以资金补助。深入开展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全乡有3500人以上外出经商与务工。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加强群众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视文化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结合山区实际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积极创建平安乡镇,构建和谐社会。
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维新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维新乡上下将继续同舟共济、奋发拼搏,共同建设好维新。明天的维新,将是一个山青水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维新乡工业经济初具规模。通过一以贯之地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服务”的工业发展战略,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氛围,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孟宗竹资源大力发展竹木制品加工业,培育形成了以中天衣夹厂为龙头,以竹木工艺品为主导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按照“巩固本土、借力周边、接轨沿海”的思路,坚持引进企业和扶持本土企业并重,保稳定、打基础、抓投入,工业总量逐步壮大,工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后劲逐步增强。维新乡生态农业效益明显。乡党委、政府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主题,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以贸促农、以工带农、以养补农”的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该乡资源优势,依托新农瓜蔬专业合作社、中天衣夹工艺厂、骡马养殖专业协会等龙头带动,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高山蔬菜、竹笋两用林、骡马养殖运输等优势产业已逐步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基础地位不断夯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维新乡新农村基础建设稳步推进。乡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乡各行政村全部通上了准四级以上康庄大道,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大幅度改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