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子村
中国乡村地名,有多个叫坪子村的同名乡村,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麻栗坡县铁厂乡坪子村,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坪子村和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草铺镇坪子村。
村情概况
坪子村地处乌龙镇东北部半山区,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900毫米。村委会所在地海拔1900米,辖9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9.69平方公里,有620户2495人,耕地面积1786亩,其中水田704亩,旱地1082亩。主产稻谷、玉米、红薯等,粮食总产量89.39万公斤,人均有粮358.28公斤,经济收入主要以运输、外出打工和养殖业为主,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6.93元。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7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8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2.8万元,有固定资产5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基本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没有路灯。
全村都未通自来水,有390户饮用井水,还有23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7.10%)。有620户通电,有15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6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5.16%和59.3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17户(分别占总数的41.77%和35.00%)。
该村到乌龙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乌龙镇集贸市场7公里,在本村内有一集贸市场。共拥有汽车1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3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04亩,有效灌溉率为39.4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0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28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已完成“
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4户。全村均未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2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7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1万元,占总收入的33.11%;畜牧业收入245万元,占总收入的40.3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89头,肉牛66头,肉羊15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161万元,占总收入的26.52%。农民人均纯收入1866.9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8万
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2人(占劳动力的18.90%),在省内务工284人,到省外务工18人。
人文地理
村委会所在地海拔1900米,主产稻谷、玉米、红薯等,经济收入主要以运输、外出打工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没有矿产等资源。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20户,共有农业人口2495人,其中男性1311人,女性1184人。其中劳动力1598人。该村人口以汉族为主。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40人,参合率89.78%;享受
低保14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乌龙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6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乌龙镇卫生院 6 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5933平方米,拥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245人,距离乌龙镇中学6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68人,其中小学生388人,中学生180人。
自然资源
有耕地总面积1786亩(其中:田704亩,地1082 亩),人均耕地0.7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2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 8542亩,其他面积2202.2亩。没有矿产等资源。
特色产业
为种植业,产品主要在本镇及省内销售。2007年种植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5.04%。该村目前正在计划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拥有专业合作组织1个,并已登记注册;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21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8人,其中男党员35人、女党员3人。
村委会由支书、副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野鸭塘、小凹子、小坪子、大坪地、良子边、中村、田坝、芭蕉箐、杨家村9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31人。
该村共有村小组干部23人。
新农村建设
实施方案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现已由市、区下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村
民意愿整理编写完成了整村及各村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资金、技术缺乏,信息闭塞。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优质、生态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