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程海寰

程海寰

程海寰(1908年—1949年5月17日),原名程步瀛,字海寰,甘肃省文县城关镇人。中共地下党工作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革命烈士,诗人,诗作有《甲后吟草》、《涤月轩集》。

生平

程海寰于1908年出生于文县城关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26年,程海寰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后,曾先后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平凉市临洮县等地政府担任微职,耳闻目睹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因而积极追求进步。1936年西安事变时,程海寰正在平凉专署工作,他积极响应张、杨行动,联合有识之士准备聚众起义,事泄后被迫连夜逃往汉中市

1940年秋冬之际,程海寰以报社记者的身份去江南新四军根据地进行考察,受到陈毅等领导人的热情接待,使他感触极大。回到西安市后,他高兴地对友人说:“要取得抗战胜利,要救中国,只有跟共产党走。”他与杜斌丞、杨干丞等议定,要组织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以陇南市为中心,开辟川、陕、甘抗日根据地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中国国民党的妥协政策与黑暗统治。于是,他们筹集了活动经费,派专人分别与临洮县甘南藏族自治州民变领导人刘鸣、王仲甲卓尼县肋巴佛以及武都的王德一、张英杰等取得联系,商讨了起义计划。后因事泄起义未遂。

1943年春,程海寰随岷县专署专员胡公冕去延安参观访问,目睹了边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受到毛泽东、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使他深受教育,增强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决心。返回西安市后,立即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积极从事争取民主政治与抗日的活动。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程海寰奔走呼号,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并在西安与金作鼎、王友仁、严子夏、李文轩等商议组建“社会前进同盟”,提出“社会民主化,经济社会化”和“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的政治口号。不久,因蒋介石、胡宗南的疯狂镇压,民主同盟多人被捕,程海寰辗转去上海市继续开展工作,并受山东中共党组织的邀请,前往山东解放区。后考虑到程海寰在西北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党组织遂动员他回西北工作。于是,他便化名张效剑到达兰州市,以兰州工校历史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活动,但时间不长,又引起中国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只得潜回西安市

1948年6月,程海寰再度赴延安市,又一次受到党中央领导的接见。返回西安后,又前往天水市联络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汪剑平、赵方云,共产党员杜汉三、聂青田等人,成立“西北前进同盟策动委员会” (简称“西策会”),主要任务是在西北地区军政各界中上层人士中开展策反工作,瓦解胡宗南部队,以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他们利用胡宗南扩充军队的机会,打人内部,占据了新编第一旅、第二旅的要职,控制兵力达一万余人,准备在陕西兴平、武功一带举行兵变。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之际,敌特机关获得了他们准备起义的会议文件,兰州市的秘密联络点迅即遭到破坏,程海寰的弟弟程景瀛在前往西安市途中被特务逮捕(解放前夕被害于张掖市)。胡宗南遂以召开会议为名,诱骗新一、新二旅军官前往西安,于3月11日突然逮捕了程海寰、杜汉三、王友仁等数十名“西策会”领导人。

程海寰在狱中英勇不屈,痛斥敌人的暴政,写下了《绝命诗》三首,其中《无题》一首写道:“事败身当死,偷生殊可羞。自甘随玉碎,不作绕指柔。”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5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兵临西安城下。17日,胡宗南军队在逃跑前将程海寰等15人杀害于西安玉祥门外,程时年41岁。

追悼

程海寰等同志殉难之后不久,西安市天水市等地即相继获得解放。经民盟西北总支部报请当地政府批准,程海寰等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49年10月30日,天水市各界人士为程海寰、杜汉三、聂青田等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1950年4月2日,西安市党政军民在西安甘青宁会馆为西策会和川甘陕游击纵队的成员程海寰等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次日又在南郊兴善寺新莹(今西安烈士陵园)举行了安葬典礼。

诗钞

程海寰同志的生前遗著,亦由其友人叶惟熙汇编为《革命烈士程海寰遗作》,计古今体诗三十六首,词三阙,书简十七通,并有《程步瀛及其诗评》论及:“海寰诗固非仅以文字感人者。其就义长安时,从容赋诗,以止水心情,视生死大事,英烈异常!”正基于此,海寰其人其诗,益显光辉。《陇右近代诗钞》中收有其诗多首。

参考资料

程海寰烈士纪念馆-陇南市文县程海寰烈士纪念馆.博雅文化旅游网.202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