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寄水
金寄水(1915—1987),诗人、作家、编辑,满族,北京人。解放前,在北京以卖文为生;解放后,在北京市文联编辑《说说唱唱》、《北京文艺》,1969年底退休。1974年与黄肃秋应邀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参与校订《本草纲目》。
人物简介
金寄水1974年与黄肃秋一起,应邀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参与校订《本草纲目》;八十年代中期,与周沙尘合著《王府生活实录》,写过小说,有《红楼梦外编之一——司棋》、《小桃园》等作品存世。
个人经历
金寄水是爱新觉罗·多尔衮的第十一世嫡孙,如果不是时势变迁和家道衰败的话,金寄水是手拿把攥要袭爵的。按照民俗专家金受申的说法,是“有资格从王府接到宫中当皇上的”的主儿,他也确实在王府中当了近十年的“世子”②,虚龄10岁时曾“恭代”其伯父在除夕家祭与清明节扫墓中担当主祭,有过当王爷的体验,出府八对宫灯引路,郊游四辆汽车跟随。
金寄水的父亲死于1923年,其伯父中又于1931年因盗卖祖坟里的陪葬品被判徒刑,下了大狱。所以,自从金寄水1925年随全家迁出王府后,就不断搬家,房子越住越小,乃至成年便只能居于斗室之中靠卖文为生了,可是,他活得潇洒。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植下,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成了民族罪人。一些丧失民族气节的皇族贵胄跑到伪满洲国去讨封,然而,金寄水却不为所动,并写诗言志:“午夜心问,行藏只自知;此心如皎日,大地定无私。”沈彭年是这样描写金寄水当年在东单三条24号居室的:“在这个院落的小小后院里,有一间依靠西墙南墙形成的直角搭盖起来的小坡屋。小窗小门,货真价实的斗室。住着清代开国元勋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末代世子’金寄水。金寄水,他把日本鬼子的威胁利诱置之潇洒的一笑,说什么也不去祖宗发祥地的白山黑水之间充当‘世袭亲王’。他挺着一身穷而硬的瘦骨头,在北京卖文为生,潇洒地挺到解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北京城。”
1966年,正当“文化大革命”风狂暴雨骤之时,自身命运尚且堪忧的金寄水却登门看望病中的金受申。金受申哭了,说:“这年头你还敢来看我,真够朋友。”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金寄水作诗悼念:“人心为史口为碑,千古完人岂易为,一曲悲歌《绣金匾》,听来谁不泪双垂。”须知,他作诗之时,尚未“一快虞廷四凶”。
金寄水的潇洒还不止于此。吴晓玲造访金寄水住的崇文门外豆腐巷一间窄窄的西房时不无感慨:“显赫一世的和硕睿亲王、皇父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后裔清贫一至于此,人方忧之,而金寄水不改食壶浆之乐。”邓友梅说金寄水“比如都混到一天两顿窝头一碗粥了,腌咸菜还要切得像头发那么细,凉窝头得切成片要用油烙着吃。”
晚年的金寄水住在西直门外紫竹院街道附近的一座高高的居民楼中,将居室命名为“野石斋”,自觉“晚晴无限好”。有诗为证:
凤城市西北有高楼,薄醉凭阑易感秋。
毕竟晚晴无限好,闲云虽懒不知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