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二十多年来走过了难忘的发展之路:1985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管理系,1994年发展为中国工商管理学院,2002年学院内部经学科专业调整重组,成为经济管理学院。多年来我院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显著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充分肯定。
学院简述
“开拓进取,以做大做强为学校发展而贡献;务实敬业,为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而努力。”这是我院全体教职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该院有专职教师66名,党总支正副书记2人,行政、教学管理3人,政治辅导员7人(包括党总支副书记),实验员1名。
学院设管理系、金融财务系、国际贸易系和专业实验室,建有“管理工程研究所”和“应用经济研究所”。
现有本科专业2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高职专业7个:“市场营销”、“商业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金融与保险”、“涉外会计”、“国际商务”、“物流管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40余年来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传统——面向社会、校企合作、产学联动,也是经济管理学院一直坚持追求的教学特色。2003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合作,建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一个办学实体,开拓了校企合作新的广阔道路,为培养有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2002、2003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2004届截至11月份统计已达98%。
学院概况
学院机构
五个专业系:管理系——系主任 罗守成
金融系——系主任 汪宇瀚
财务管理系——系主任 程立
国际商务系——系主任 燕春蓉
物流管理系——系主任 邬星根
三个研究所:管理工程研究所——所长 高秀屏
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忠郴
物流研究所——所长 郝浩
学院介绍
1985年,以工科见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适应上海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需要,成立管理系,1994年发展为中国工商管理学院,2002年经学科专业调整重组,成为经济管理学院。20多年来,学院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近万名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
设管理系、金融系、财务管理系、国际商务系和物流管理系;建有应用经济、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学科方向的专业实验室6个;设立“管理工程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和“物流管理研究所”;现有教职工89人,专职教师71名;在校学生2100余人。
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开拓进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经管学院始终坚持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多年努力,必有成果。学院注重在两个方面加强师资建设,一是每年送出若干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应用科研,二是选派教师出国留学、进修或参加学术活动,2009年出国进修与考察达十余人次,由此促进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国际化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学科专业建设
“物流管理”和“信用管理”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其中“物流管理”契合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需要,得到上海市和学校的充分重视与支持。“物流管理”学科依托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坚持产学研结合方向,在“化工物流工程”方向上开拓,新建成的“化工物流工程实验中心”落户企业一线,这一创新的学科基地建设成果,为国内急需的化学危险品物流HSEQ监控的应用研究与产业推广奠定基础。近三年,“物流管理”学科梯队建设成效明显,科研成果突出,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及课题经费引入均成倍于学院平均水平。“信用管理”学科也与企业和专门机构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联盟,确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与评估”的方向,开展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需求的前沿性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上海市首批高校本科教育高地之一,自2005年至2008年,完成一期建设,使用国家拨款500万元,建成“国际物流实务仿真实验室”和“全球物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出版专业系列教材十多种,其中《现代物流管理》等五种教材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这批系列教材被评为上海市2009年优秀教育成果三等奖。2008年,“物流管理”专业又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期高校本科教育高地,重点建设的是“特殊品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已建成“化工物流工程实验中心”,投资100万元,建在中国外运化工物流公司基地。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评为国家高等教育特色专业。
其他各个专业也在教材、课程、实验室、实践教学、双语和外语教学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数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学院主持开发的“上海市物流预备技师职业标准及鉴定”被上海市人力资源与 社会保障局采用,在全市高校推广应用。
科学研究
学院各学科都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管理学科方面,唐国春教授10余年间获得六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以杰出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在国内“排序”研究领域居于领先,唐国春教授退休,年轻的博士已接续研究;经济学科方面,王忠郴教授在“数量经济”领域深入研究,每年都有丰富成果,毛宏副教授在“保险业风险控制”方向上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国际知名精算专家克瑞斯教授合作研究,专业论文屡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或被国际学术会议采纳;副教授王斌曾获学校首届青年组科研论文总分第一名;在企业应用性课题研究上,学院完成中国外运委托的决策咨询项目“苏(州)——(香)港城际货物直通列车可行性研究”,为企业重大项目的决策提供支持;近几年,学院教师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校企合作
面向社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办学传统与特色,也是学院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2003年我校与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签约,成立专门理事会,共建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这开创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也开辟了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新途径。七年多来,校企领导一起开过七次理事会,确定、调整和完善中国外运国际物流学院的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措施;中外运在各方面给予支持,三名兼职教授和多位行业专家定期来校讲课,实践基地每年接受近百名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企业场地建设专业实验室,这一切为学院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条件。
学院师生也以自身优势和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多年来共承接并完成中外运委托的企业各类咨询、论证、审核项目十多个;接受各分公司各类业务骨干的专业培训十多次;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展前后,学院40余名学生作为中国外运世博物流专业助理,进入现场直接参与面向各国展馆的国际物流服务,夜以继日地和中外运员工一起完成从未领受过如此紧张繁重的各项任务,也让中外运第一次真正看到并认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的可爱与可信。
科学研究
我院目前共有五个系——管理系、金融系、财务管理系、国际商务系、物流管理系;
五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用管理”、“财务管理”、“国际商务”;
二个重点学科——物流管理、信用管理;
专职教师71名,其中正副教授46人,青年教师基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2人,另有5人在读博士。
研究所三个——管理工程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和现代物流研究所,三个研究所共有42名研究成员,和校内外(包括企业)专家学者广泛合作开展应用性为主的科学研究。
以杨涛教授为主的现代物流研究所明确“瞄准前沿、服务企业”的研究方向,在同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联系企业需要进行“国际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特种品物流“等方向研究,完成一批中外运委托项目,如”苏(州)——(香)港城际直通货物列车可行性研究”、“‘中外运华东有限公司物流分公司闵行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的评估”;完成了上海市教委一批项目“危险物品运输规划研究”、“远洋集装箱运输优化研究”、“大型会展的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研究”、“金融物流创新研究”等项目;并同企业合作完成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委托的研发项目“上海市物流预备技师职业技能标准及鉴定”;同时承担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托盘分技术委员会的项目“塑料箱式托盘国家标准”,同时承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家电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此外两年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
以高秀屏教授为主的管理工程研究所聚焦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规划”、“金融管理”等具体方向,将基础科学的“排序论”、“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生产需要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起接连开展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如“排序论在成组加工和分批生产中的发展和应用”(该项目也是国家“863”项目的组成部分)、“大规模NP(非线性规划)困难排序问题松弛策略的研究”、“提高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效率的新方法研究”、“In-Bound(进站)的物流排序”等均取得出色研究成果;此外该所还承接4项上海市科研项目,并发表大批科研论文。
以魏文静教授为主的应用经济研究所突出改革环境下的国内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如“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产业经济与国际商务”、“企业投融资”、“企业财务与信用管理”;近两年承担的项目包括“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并完成若干重要的应用性研究项目。
学院有十多位青年教师承接上海市教委的科研项目。
近二年,学院教师共计获纵横项科研经费150余万元,发表论文4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