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日报
印度尼西亚华报《千岛日报》(Harian Nusantara)创刊于2000年10月10日。其办报的宗旨是:争取和维护华人正当权益,促进各族和谐共处,共创国家社会的繁荣。报纸刊头上以“千岛安祥,人民幸福”八字涵盖此宗旨。编辑出适合印尼国情民情,内容及版面日新月异,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版面和文章。
简介
自2008年5月份起,《千岛日报》周一至周六每天出版四大张(间或增版),共16版:第一版: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第二版:国内次要新闻:第三版:泗水县 与地区新闻版;第四版:华社动态版;第五版:经济新闻;第六版:医药保健;第七版:副刊版;第八版:文娱、体育版。
此外,“台湾省信息”、“国际新闻”,以及广东省老报人每月为我报编《中华文化》、《天南地北》、《家庭彩色版》、《童心》各两版;中国新闻社也按期为《千岛日报》代编“天下华人”、“健康养生”、“中国影片”、“新闻追踪”、“古今轶事”、“两岸焦点”、“华文园地”等,广东海外交流协会每月为我报编纂一期“侨乡广东”,这些都按期安排在第9至16版栏目内。
《千岛日报》销行印度尼西亚全国,以印尼东部地区为主,并有寄至中国。服务对象是广大印尼华人读者。为目前印尼国内销行量较多、销行地区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华文报刊之一。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杨锦麟先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栏目,不时介绍《千岛日报》重大新闻标题和主笔莫非、南山仔的“时评”撰文,足见《千岛日报》的分量。
2010年2月1日,《千岛日报》与时俱进,开设网站,每日更新当日出版的重要信息,方便海内外华文读者点击阅读,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赈灾救难活动
《千岛日报》作为传播文化、宣扬教育的华文媒体,在为促进族群和睦友好团结的工作上不遗余力。
2002年底印尼西加里曼丹发生特大水灾,《千岛日报》首先开设赈灾“窗口”,发动读者、各界社会人士热心捐献,赈济灾区难民;并派遣两名资深记者深入灾区,亲自将赈款交给灾民;接着又陪同凤凰卫视中文台摄制组深入西加三发市 的“日本沟”,慰问1967年“红碗”排华事件被集中在此地仅存的30多户华人难民;
2004年12月26日苏北亚齐爆发地震海啸空前灾难,《千岛日报》 于28日又率先开设赈灾“窗口”展开爱心活动。除将部分赈款通过印尼红十字会转送灾民,并于2005年1月19日由社长张明开亲率《千岛日报》两位记者前往苏北棉兰,将义款送交“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赈灾。
2006年5月27日中爪日惹特区发生5.9级强烈地震及2007年末东爪的严重水灾后,《千岛日 报》都开设赈济“窗口”,筹集款项,第一时间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扶济灾民,并资助日惹有关单位修当地地震受损校舍。中国汶川大地震时,《千岛日报》也 立即开设“窗口”,广收印尼各族人民以及广大华人的捐款,善款在“窗口”结束后,已通过中国驻泗水总领馆转交灾区有关单位。
2010年,门达威地震海啸与 日惹默拉比火山爆发,《千岛日报》再次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泗水华裔联谊会联合开设赈灾“窗口”,在短时间内募集了一笔善款,并悉数交由东爪哇省企业家慈 善基金会用于赈灾工作。上述一系列赈灾献爱心活动为促进族群和谐、稳定社会,以及推动印中两国友好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
《千岛日报》影响人物
已故社长张明开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社长张明开先生不幸于2011年9月30日晚在广州市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8岁,虽是《千岛日报》社长,并且事业有成,又是东爪哇泗水的华社领袖,但他不会骄傲,为人处事相当低调。
张明开君祖籍广东开平县,1934年出生于江门市,1938年(4岁)时随母亲南迁到印尼,与在印尼的父亲团聚,至今旅居印尼70多年。上个世纪60年代当过教师,曾任东爪哇省华文教育协调机构理事,后在印尼经营制冷配件公司,事业有成。为推动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服务华人社会,十多年来为《千岛日报》的创办和发展倾注了心血和精力。
张明开君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热心推动华文教育,对促进族群和睦友好团结等工作上不遗余力。从印尼发生重大水灾、地震、海啸到中国的汶川大地震,他透过《千岛日报》开设赈灾“窗口”,发动读者、各界社会人士热心捐献,赈济灾区民众。
张明开的离世是印尼华文媒体界和侨社的一大损失。《千岛日报》表示,将继承张社长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把“千岛”精神发扬光大,为宏扬中华文化及服务印尼华社继续努力。
已故副总编“莫非”
莫非原名吴文照,莫非是他写政论文用的笔名,草上飞是写“社会百态”短文的笔名,写小说和散文则用另一笔名阿蕉,以马儿过为笔名写通讯。他一生博览丛书,足见一斑。
1940年生子印尼加里曼丹岛三马林达市,祖籍中国海南,2006年12月23日于泗水逝世。从50年代起,就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泗水县《大公商报》、《友谊报》、龙川《建设报》等报记者、副刊助理、编辑等职务。2000年起在《千岛日报》任特约撰稿人、编辑和副总编。
莫非是印度尼西亚华文新闻界杰出的评论家、翻译家和作家,著有小说散文两集《风雨岁月》、《河神之子》,时事评论五集:《千岛风云》、
《千岛风云·五十七年荆棘路》、《千岛风云·改革风暴前后》、《千岛风云·2004年大选透视》、《千岛风云·一位杰出新闻工作者的最后呐喊》。
《千岛日报》为他的遗作结集成书,一本是《哑巴传》,另一本就是《洛司马委之恋》,这本《洛司马委之恋》正是新闻特写的综合本。
特派记者沈慧争
近几年来,《千岛日报》高度关注中国发展动向,向印度尼西亚华人及时、全面地介绍中国的各方面情况。
2001年3月中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千岛日报》特派驻雅加达记者沈慧争亲临会场采访报道,为印尼报业开创先例。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与2009年,中国召开的全球华文媒体会议,千岛日报社社长张明开均应邀出席。
2007年9月,《千岛日报》社长张明开、特派记者沈慧争应邀出席中国成都第四届海外华文媒体论坛,并发表10篇相关报道;
2008年3月,特派记者沈慧争前往中国北京,采访两会,共发表21篇报道;
2008年6月,特派记者 沈慧争应邀参加“2008年海外华文媒体访华团”,先后在北京、青岛、杭州、上海以及汶川大地震灾区采访报道,发表19篇报道;同年7月到9月,特派记者沈慧争跟踪报道第29届北京市奥运会,发表43篇相关报道;11月,继续前往中国江苏采访报道“文化之旅”,发表15篇报道。
2009年9月《千岛日报》特派记者沈慧争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后参观访问浙江杭州及富阳区,写了16篇报道;同年10月到北京,作为贵宾应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典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观礼,写了多篇纪实报道。
2010年5月,《千岛日报》应邀特派记者沈慧争参加上海“世界华侨华人回家看世博”活动,写了9篇系列报道;过后,应广州市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的邀请,由上海转往广州参加采访亚运会筹备情况,也写了9篇系列报道。
2010年9月,《千岛日报》特派记者沈慧争前往北京市应邀出席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成立30周年的庆祝活动……这些采访活动,不仅向读者详细介绍了中国建设的成就和城市的新面貌,同时也向中国介绍印度尼西亚真实的情况,为印中友好桥梁的建设尽了一份责任和力量。
特派记者温发俊
另外,《千岛日报》也高度关注东盟邻国医疗发展情况,为广大的印尼华人及时提供第一手信息。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千岛日报》另一位特派记者温发俊,多次应邀前往新加坡各医疗单位或学校参观访问,并发表数十篇相关报道。
属下工作人员
《千岛日报》除了有几位泗水本地外勤记者外,在印尼本土各地大都有通讯员,及时报道各地发生的大事小事;此外,在中国广州、中国香港等地设有记者站,因此,《千岛日报》的内容涵盖了印度尼西亚全国及中国各个角落的新闻报道,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