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机制
经济机制是社会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为保证经济运转所采取的管理经济的具体形式所构成的总体。这一总体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生产者主体的能动作用。
定义
经济学中的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功能。它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由于经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的运行过程中发挥功能的,因此它又称为经济运行机制。机制一词最早来自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机械、机构。这一工程学概念相继为其他学科所采用。社会经济形态作为社会机体也有自己的经济机制,受一定的经济规律的支配。在经济机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同人们的活动相联系。因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现实的经济活动总是体现有生命的主观因素(劳动力)的作用。经济规律具有客观的性质,但经济规律的作用要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在分析经济机制的内涵时,既要把握它的客观性质,又不能忽略主观因素的作用。
内容
经济机制作为一种体系,一般是由经济组织、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等构成。其内容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规定的,但是它又超出了生产关系本身的范围,既同生产力有关,又同上层建筑(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关。因此,在对社会现象分类时,经济机制不能完全归入生产关系范畴,也不能完全归入上层建筑范畴,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特殊社会现象,是两者的一种结合体。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经济机制。在生产关系本质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国度和同一国度的不同时期,经济机制也会有所差别。但这种差别是同一类型经济机制本质相同条件下的差别,而不同于本质不同的不同类型经济机制之间的差别。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按照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和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两大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规律、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关系变化而形成的价格等具体形式,自发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虽然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也是体现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相互结合,但是自发性是其重要特征。与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不同,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主观因素起着重大的作用,自觉性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经济机制是人们根据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觉地建立并发挥其作用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机制赖以建立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范围内起作用的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着经济机制的构成,包括采取什么式样的体制、组织、手段、方式和方法来影响、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
社会主义的经济机制是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广泛和复杂的体系。它包括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经济诸因素的内在结合关系,及其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向前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它也包括国家组织管理经济的机构,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以及影响、制约经济发展的杠杆。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组成部分之一的作用机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诸因素的内在制约关系,蕴含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中,因而是无形的。至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机制具体形式的利用机制,是人们自觉地依据经济规律所建立的实现经济规律作用的具体形式,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管理的机构和组织,包括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实施领导和组织的综合管理机构(计划、财政、劳动、商业、物资等)和专业管理机构(工业、农业等),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经济组织管理机构,以及在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各种形式的联合公司。②指导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主要指国家有关计划、财政、劳动、工资、价格、物资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以及为指导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具体措施。③经济杠杆,包括用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价格、信贷、税收、利润、工资等等。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济管理机构通过制定指导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管理,而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要收到实效,又都离不开对经济杠杆的运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经济机制有一个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人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和经济规律有一个认识过程。同时,具体建立怎样的比较适宜的经济机制,也有一个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国随着经济改革的进行,经济学界对经济机制的论述越来越多,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①认为经济机制就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②把经济机制与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同;③认为经济机制是客观经济规律与经济规律在经济实践中具体表现形式统一。
经济机制与经济规律的关系
一方面的意见是,比较强调经济规律对经济机制的基础和决定作用,认为经济机制是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或过程。如有的同志认为,经济机制“体现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通常把经济机制称为经济规律的作用机制,也就是经济规律赖以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如果离开经济机制,人们就无法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有的同志把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经济机制的过程概括为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认为经济机制是受经济规律制约的,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能动性越强,就越需要不断地完善经济机制。也有同志提出经济机制是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之间的“中介”或“枢纽点”,经济机制更具体、更现实地体现经济规律的内在本质及其作用。另一方面的意见是比较注重于经济机制与经济规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如有的认为:“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同物理规律和在它们的基础上制造的劳动工具相比拟。”经济规律的作用只是经济机制内容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经济机制作为经济生活的一种具体现象,又是经济规律、经济本质的具体体现。应当根据经济规律的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机制,而且同样一些客观经济规律作用范围内存在着若干个经济机制的具体方案可供选择。有的同志指出:“经济规律既是经济结构内部的必然联系,又是经济机制的必然联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规律不过是经济机制的规律。”“经济规律与经济机制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经济规律是经济机制中表现出来的必然联系;同时经济机制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及其过程。”
经济机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 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作为经济管理机制,不过是从另一角度来看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就制度的形式这个意义上讲的,着眼于同基本的经济结构的关系;而机制则是就一定的形式所规定的过程讲的,着眼于同经济规律作用的关系。2. 认为经济机制是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二者有区别。“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制度和形式,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规范”,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组织经济,二是管理经济。”“经济机制不同于经济体制的其它方面的特点则在于它是一种内在的功能。要使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协调地发挥作用,就需要经济机制贯穿其中。”3. 认为体制是经济模式的外部形式,而机制是经济模式的具体内容。体制改革将从组织上保证我国的经济运行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但有了健全的组织形式,还要有相应的支配内在运行的经济机制来承担。4. 从经济运行的层次分析,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总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条件下实现的,因此,经济体制是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没有这一前提,就无法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进行科学的分析。当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时,就要在新的前提下进行经济运行的分析;当问题在运用原有机制不能得到解决时,就需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建立相应的新的经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