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彼得·希格斯

彼得·希格斯

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于1929年5月29日在英国纽卡斯尔出生,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物理学家,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闻名于世。

希格斯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60年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也是在1960年代,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相关论文于1964年发表在欧洲物理学期刊《physics lerrers》上。希格斯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度过。1980年,希格斯成为爱丁堡大学讲座教授。1983年,希格斯当选为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会士。1991年,希格斯当选为英国物理研究所会士。1996年退休后担任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2012年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的两项实验证实了希格斯粒子的存在。2013年,希格斯被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女王授予荣誉勋爵称号。2024年4月8日,希格斯在苏格兰爱丁堡去世,享年 94 岁。

彼得·希格斯曾获得1984年卢瑟福奖、1997年欧洲物理学会高能和粒子物理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奖和20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等荣誉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9年5月29日,彼得·希格斯于出生于英国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联足球俱乐部。1941年至1946年,其就读于布里斯托尔的科瑟姆文法学校。1950年,希格斯在伦敦伦敦国王学院获得物理学学位;1954年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分子振动理论中的一些问题》。

工作经历

彼得·希格斯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爱丁堡大学又学习两年。随后,其陆续在伦敦大学学院和国王学院工作;于1960年返回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

也是在1960年代,希格斯首先对质量产生了兴趣,他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粒子——宇宙开始时是无质量的——由于与理论场(后来被称为希格斯场)相互作用,在几分之一秒后获得了质量。希格斯提出电弱理论中的对称性破坏可以解释一般基本粒子的质量起源,特别是W和Z玻色子的起源的简短论文,于1964年发表在欧洲物理学期刊《physics lerrers》上。

希格斯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度过。1970年至1980年,他担任爱丁堡大学数学物理学讲师。1980年,希格斯成为爱丁堡大学讲座教授。其在1983年被选为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会员,1991年被选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员,并于1984年获得卢瑟福奖。1996年,希格斯退休后担任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

由于希格斯玻色子在粒子物理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而长期以来实验上又捕捉不到它,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莱德曼在他编著的题目为《上帝粒子:如果宇宙是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的一书中,将希格斯玻色子称作“上帝粒子”。1999年,希格斯任英国物理研究所荣誉研究员。2012年9月,CERN的官方网站将“希格斯机制”正式更名为“布鲁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BEH机制)。同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的两项实验证实了希格斯粒子的存在。2013年10月8日,希格斯和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年,其还被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女王授予荣誉勋爵称号。

2024年4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在苏格兰爱丁堡去世,享年 94 岁。

个人生活

彼得·希格斯出生于英国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母亲是苏格兰人,父亲是英国人,曾在英国广播公司担任音响工程师。由于患有哮喘,希格斯在布里斯托尔的家中接受了部分早期教育,17岁时搬到伦敦学习数学和物理。希格斯于1954年在伦敦国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他搬到了爱丁堡大学,除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伦敦度过的几年外,他一直留在那里。彼得·希格斯有两个儿子。

学术成就

彼得・希格斯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闻名于世。希格斯机制(Higgs mechanism)使得基本粒子获得质量,同时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存在。1960年代,希格斯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粒子——宇宙开始时是无质量的——由于与理论场(后来被称为希格斯场)相互作用,在几分之一秒后获得了质量。希格斯假设这个场渗透到空间中,为所有与之相互作用的基本亚原子粒子提供质量。他认为希格斯场是一种遍布整个宇宙的场,不同的粒子在穿过它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从而获得不同的质量。没有希格斯场,所有的粒子都会像光子一样没有质量,无法形成原子、分子和物质。因此,希格斯玻色子被称为塑造了整个宇宙的“上帝粒子”。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的两项实验证实了希格斯粒子的存在。

主要论文

参考文献:

个人职务

工作职务

参考资料:(为部分主要职务)

荣誉职务

参考资料:(为部分主要职务)

荣誉教授

参考资料:(为部分主要职务)

荣誉奖项

(以上为部分主要荣誉奖项)

个人事迹

自小就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1941 年,在德军将纽卡斯尔旧城市中心轰炸成废墟后,希格斯全家又迁往相对安全的布里斯托尔。希格斯就读于布里斯托尔著名的可安文法学校,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曾早于他30年在此学习。“我在学校的荣誉板上看到过他的名字,出于好奇,很想了解他做出什么贡献。”于是,希格斯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希格斯从小喜欢阅读他父亲的教科书,先于学校老师授课前学习了数学和艾萨克·牛顿的微积分。

导师误导希格斯选择专业

希格斯于1950 年以一等荣誉学士伦敦国王学院物理系毕业。此时,他计划选择粒子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不过,当时指导希格斯的库尔森(Coulson)教授不建议他选择粒子物理专业,误导希格斯说:“目前的粒子物理理论的情况很糟糕,你研究这个理论不会取得任何成绩,更不用说获得诺贝尔奖。” 因此,希格斯选择了分子物理学。

人物评价

虽然他的理论是如此宏大,但是希格斯在生活中却是一个非常谦逊而低调的人,很多科学家都提到了这一点。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艾伦·巴尔(Alan Barr)表示:“他提出了一个遍布整个宇宙的场,从质量到粒子,从电子到顶夸克。……他也是一位真正的绅士,谦虚而有礼貌,总是给予他人应有的荣誉,并温和地鼓励后代的科学家和学者。”(知社学术圈、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艾伦·巴尔 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人法比奥拉·贾诺蒂(Fabiola Gianotti)说:“彼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对全世界的物理学家来说,他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人物,一个罕见的谦虚的人,一个伟大的老师,一个以非常简单而深刻的方式解释物理学的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人法比奥拉·贾诺蒂 评)

参考资料

4月10日译名发布:彼得·希格斯.今日头条.2024-04-10

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逝世,享年94岁.网易.2024-04-10

Peter Higgs.nobelprize.2024-04-10

“上帝粒子”之父彼得·希格斯去世:改变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今日头条.2024-04-10

提出“上帝粒子”理论的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逝世,享年94岁.今日头条.2024-04-10

Peter Higgs Biographical.www.nobelprize.org.20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