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章之汶

章之汶

章之汶(1900~1982),字鲁泉,来安县相官乡板桥村人。幼时读书,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农学院。求学期间,在美国植棉专家郭仁凤教授指导下,用树棉育成“百万华棉”新品种,开创了在我国以中棉作亲本培育成功优良品种的先例,一举成为全院学生中之佼佼者。1922年,他毕业后留母校执教,翌年,升任该校农业专修科主任。他为了以学理证诸实验,亲自主持该校的农业推广毛集实验区(设于安徽省和县乌江)的工作。

个人经历

1924年,章之汶与徐中迪、孙仲威、康子证合译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经过情形》一书。陶行知在为此书所作的序中说:“现在将这小册子译出刊布,不但要使国内关心退款的人洞悉经过的真相,并且希望能够籍此书将人类公正无私的精神,‘传染’一切世界!”同年,他又完成了《植棉学》。他在该书自序中写道:“之汶世处农村,目击农业之不知改良,致令地有余利,尝引以为憾……今不揣浅陋,编书35章,列为5篇,名曰《植棉学》,非敢自炫,实愿就商于海内实业专家,谋人生衣之要素云耳。”此书问世之后,深受国内各方重视,或采为教材,或据以实验。

1930年,章之汶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专攻农业技术推广;1931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任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直至1948年。这期间,他的治学思想始终为学理证诸实验,打破了高等学府封闭式的教学传统,引导学生走出“象牙之塔”,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他坚持以身作则,经常脱下西装换上工作服,与学生一起同风雨共烈日地工作在田野阡陌之间。金陵大学农学院在章之汶的主持下,先后育成“小麦2905号”、“大豆332号”等几十种农作物优良品种,这些良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省推广后,久盛不衰。

主要成就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金大农学院内迁四川省,章之汶在此期间一面从事教学,一面深入四川农村开展农业经济调查,探索改变我国农业落后面貌的根本之道,著成《我国战后农业建设计划纲要》一书。

1949年,章之汶应联合国之聘,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远东办事处顾问,同时兼任世界稻米协会执行秘书,常驻泰国曼谷。他在联合国任职期间,先后以英文撰写了《农业教学、研究、推广综合体制》、《农业推广的理论与实践》、《迈进中的亚洲农业》、《亚洲农业发展新策略》等4部具有国际性的农业著述,这些著述不仅在国外发行,还被台湾省农业厅和台湾商务印书馆译为中文在台湾出版发行。

1974年,章之汶从联合国粮农组织退休后,赴美国定居。在美国,他将早年写成的《我国战后农业建设计划纲要》一书寄给在国内的女儿章荷生,希望她将此书在国内再版,供国内人民参考。章荷生遵照父亲的嘱托,将此书自费重印800册(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分赠给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大学、各大图书馆以及我国的农业专家。

1982年1月5日,章之汶在美国逝世,享年83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