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历
傣历,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民间使用的历法。傣族历史上曾使用过4种历法:“波腊纳萨哈”历,“菩塔萨哈”(佛历),“当祖腊萨哈”历,“祖腊萨哈”(又名“小历”)。
傣历在使用干支年的同时以公元638年为纪元开始的第一年,并顺序连续往下记,一年分三季,上半月称百分,下半月称作黑分等,不同于汉历,这是吸取了国外历法因素的结果。当古代流行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印半岛时。包括历法在内的印度文化也随之俱来。佛教传入缅、泰、老挝和柬埔寨,这些国家的历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古代印度历法的影响。
2024年4月15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傣历1386年泼水节。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用相互泼水的方式互送祝福、传递欢乐。
定义
傣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民间使用的历法,是有别于阳历和阴历的阴阳合历。
诞生背景
傣历是傣族人民创造的,在民间流传的传说与唱词中,还常讲到傣族的先民看日影辨时间、按星星的位置和各种物候安排生产和生活之类的事,这些就是傣族人民萌芽状态的历法。后来,在傣历的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了汉族历法的成分,又接受了邻境的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历法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现今具有民族特点的傣历。
历史沿革
傣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汉初更是在滇西地区设置了永昌郡,而傣历受影响的痕迹也非常明显。傣语中的干支中的乙、戊、巳、庚、辛、未、酉等都可以确定是汉语借词。傣历中还把天干称“母”,地支称“子”。这样的叫法,在《全本史记》以及《淮南子》中均有记载,但在东汉以后,除了傣历中,就再也没有见到“母子”称干支了。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大约在汉朝就逐步传入傣族地区了,也就是说,傣族的先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历法。其中,十二生肖的引用,也说明中原文明对傣历的影响,只不过动物中的“猪”被换成了“象”,“龙”被换成了“蛟”,也许傣族人民觉得十二中动物中,没有当地的圣兽大象,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傣历在使用干支年的同时以公元638年为纪元开始的第一年,并顺序连续往下记,一年分三季,上半月称百分,下半月称作黑分等,不同于汉历,这是吸取了国外历法因素的结果。当古代流行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印半岛时。包括历法在内的印度文化也随之俱来。佛教传入缅、泰、老挝和柬埔寨,这些国家的历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古代印度历法的影响。
傣族历史上曾使用过4种历法。“波腊纳萨哈”历,产生于前964年,使用420年后即废除,改用“菩塔萨哈”(佛历);佛历运行622年后改用“当祖腊萨哈”历,运行560年后改用“祖腊萨哈”(又名“小历”)。祖腊萨哈,傣语对傣历的称呼,是一种阴阳合历,年长度为365.25875日,月长度为29.530583日,以638年3月22日(唐贞观十二年戊戌闰二月初二辛巳)为历元,顺序往后累计,称“纪元纪时法”。每年分冷、热、雨三季,平年皆12个月,闰年13个月,傣历采用十九年七闰,闰月固定在九月。傣语称闰年为“双九月之年”。月序由六月始,顺序至五月止。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隔4~5年有一次八月大月,30天。每月又分“月出”和“月下”两个半月,“望日”(十五)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二十九或三十日),并使用七曜(日、月及火、水、木、金、土五星)计日的周日法。
泼水节是送旧迎新的节日,延续3~4日,末一日为新年,固定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推移,具体日期根据太阳运行位置计算决定,与月相变化无关。傣历中使用一种自建元以来逐日累计的纪元积日数,用来安排历书和计算日月行星的运行位置。傣历只用整数和余数进行四则运算,可计算到极小的小数和分数,显示出傣族数学的极端精密和运算方法的奇特。傣历月份一般比汉族农历早三个月,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傣历又使用干支纪时的方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互相搭配的60个数首尾循环用以纪年和纪日,用十二地支纪月,并使用十二属相纪年岁。傣历的干支年和干支日与汉族农历相当,与傣历的纪元年数和日期有一套简便的换算方法。干支纪时法传自汉族地区,使用年代早于纪元纪时法。
内容特点
傣历的年是太阳年,即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年,一年一般为365天。傣历的月是阴历月,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为傣历的一个月。除八月份以外,双月固定为29天,单月固定为30天;八月一般为29天,相隔几年有一次30天。现在使用的傣历,建元于公元638年3月22日,当天是傣历七月一日,是傣历的元旦。傣历在累计纪年中不称元年或一年,而称零年,要满一周年后才称傣历一年。岁首在太阳运行至白羊宫首之日,多在傣历六月,傣语称岁首为“楞喝桑勘比迈”——六月新年。
相关文化
“桑堪比迈”即傣历新年节。傣历一般以6月为首,5月为末。每年的新年是太阳沿黄道十二宫运行至白羊宫之日,此时多为傣历6月,所以有“楞贺桑堪比迈傣”即“傣历6月新年节”之说。新年到来,傣族人民都要举行最隆重的“赶摆”庆祝活动,一般为3-4天。第一天为旧年最末一日,傣语称“宛多桑堪”,即除夕;傣历旧年与新年之间往往有1-2天的“空日”,傣语称“宛脑”,既不是旧年又不是新年的日子;随后才是新年元旦,傣语称“麦帕雅宛玛”,即“日子之王来到的日子”。新年间,各村各户杀猪宰牛,做米干、米线,穿新衣、新裤,参加庆祝大会和“赶摆”活动。期间,在各村各寨的佛寺里都要举行隆重的 “沐佛”活动,“沐佛”活动结束后,人们用纯净的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这一活动慢慢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泼水狂欢”活动。届时,成群结队的民众走上街头,参与相互泼水祝福的狂欢活动,热闹非凡。因此,人们又把傣历新年节称为“泼水节”,“泼水节”就变成了傣历新年节的代名词。
相关应用
傣历的纪年和纪月
傣历纪元开始于公元638年3月22日,到2022年4月15日满1384年,所以今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端泼水节直播中的宣传语“庆祝1384新年”中的1384就是由傣历中而来。
从今年的傣历元旦到明年的傣历元旦到来之前为一周年,傣历元旦指的是泼水节的最末一日,这一周期一般是365天,隔几年有一次366天,所以我们说傣历年是太阳年,这是从地球上看太阳走了一周年的时间长度。这个周年长度的准确数值应该是365.24220,但傣历在制定时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与准确数值有误差,为365.25875。于是傣历实际上比回归年的长度多出了0.01655的误差,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积累,元旦日已经后推了大概22天。傣历文献中现仍然以太阳进入白羊宫宫首为元旦,可这与实际天象已不符合,现在的傣历元旦日太阳在白羊宫已经运行了六分之五以上了。如果再如此持续400多年,泼水节到4月20日了,已经进入谷雨时节。
这种现象在中外历法史上屡见不鲜,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公历的前身“儒略历”,就比回归年的精确值多出0.0078。
傣历纪月是按月亮盈亏而定,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就是一个月。与汉族阴历相同,也需要置闰月,也是19年7闰的安置方法,但傣历的闰月固定在九月。19年中,到底把闰月置于哪一年,也与汉历不同。傣历置闰月有一套相当复杂的计算方法,但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先列出0-18的数字表示19年周期,那么其置闰月的年份就选在:0、2、5、8、10、13、16。期间所隔年数与汉历一样,但具体年份都比汉历早一年。
傣历的纪日与纪时
傣历有七日一周的纪日方法,每一天的名称是根据日、月以及火、水、木、金、土五个行星名的顺序来取的,日序与现行的星期相当。傣历周日用傣文数字来表示时,由于傣历1由数至7,故周1相当于汉历星期日,周2相当于汉历星期一,周7相当于汉历星期六。
傣历中的纪时法分“时段”与“时度”两种。时度法是把一昼夜等分为六十时度,每时度的实际值相当于二十四分钟,但这种纪时方法只见于历法书中,在民间普遍使用的是时段纪时法。
时段是将每昼夜先定出四个基本时点,称为“丁”中午、“酣”黄昏、“丁恨”午夜、“烘”黎明,然后在每两个基本时点之间划分为“督”、“光”、“特列”三段,共为十二时段十六时点。
但是,每两个基本时点之间的三个时段,时间的长度并不是相等的,其中以“光”为最长,“督”次长,“特列”最短。称十二时段时,“特列”要与基本时点合为一个时段。
时段纪时法是傣族人民由每日作息时间总结而来,所以时段长度会长短不一,但由于是从生产生活中诞生,相对来说比较实用。比如除了上图中比较正式的译名,实际上黎明之后的“光亮”就是他们吃早点后出工的时间,中午之后的“光艾”是吃午饭的时候,黄昏(酣)是收工的时候,稍事洗涤(督酣),就吃晚饭了(光炮),到“丁恨”就已是夜深人静时了,傣族唱词中说的“夜雾迷漫广原”亦是此时。
意义与影响
傣历中的很多专用名词甚至都直接是从梵语翻译而来,而最重要的是自古以来佛寺都拥有傣历的推算与颁布权,这在之前的许多年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傣历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阻碍已不复存在,但由于大家都已习惯使用公历或农历,它还是被困在佛寺之中,不为人知。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15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傣历1386年泼水节。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用相互泼水的方式互送祝福、传递欢乐。
参考资料
纳板河民族传习馆中的藏品:傣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4-16
云南西双版纳万人泼水狂欢.今日头条.2024-04-16
西双版纳州传统节日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