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蕴岭

张蕴岭

张蕴岭,男,1945年5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山东大学特聘人文一级教授,东北亚学院学科发展委员会主任;曾任第十、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主任,中韩友协副会长,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广西大学东盟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东盟与东亚研究院(ERIA)董事会董事(代表中国)等。

个人介绍

张蕴岭,男,1945年5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研究员,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山东大学韩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

现还担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主任,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韩国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东盟博览会高级顾问,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官方工作组成员。

主要学术成果:

1、科研项目

1995-1996,中美日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998-1999,亚洲现代化透视,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

2001-2002,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

2005-2006,世界贸易市场与中国的对外贸

2013-2014,关于东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科院创新项目

2、学术著作

2003,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China and Asian Regionalism,World Science Publisher,

2013,The case for enhancing regional and global rules for investment,CEPR ADB

3、学术论文

2000,综合安全观及对我国安全的思考,当代亚太,CSSCI

2008,对东亚合作发展的再认识,当代亚太,CSSCI

2009,东亚合作之路该如何走,外交评论,CSSCI

2009,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趋势,当代亚太,CSSCI

2010,推动东亚经济合作需要新思路,新视野,CSSCI

2011,寻找推进东亚合作的路径,外交评论,CSSCI

2010,东亚合作需要创新,国际经济评论,CSSCI

2012,把握周边环境新变化的大局,国际经济评论,CSSCI

2012,中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与对策,思想战线,CSSCI

4、学术获奖

1992,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

2000,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中国社科院

2003,综合安全观及对中国安全的思考获,中国社科院

2005,亚洲现代化透视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中国社科院

2007,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中国社科院

个人履历

张蕴岭教授

196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

197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届招考研究生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981年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

1989-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任研究员、副所长,

1994年-2007年(8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

1995-2001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成长历程

1978年是改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在这一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圈阅批准成立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当时,研究生院刚刚创办,还来不及建校舍,张蕴岭便进入研究生院读书。用他的话讲,他们这批“黄埔一期”居无定所、学无定室,不得不借租北京师范大学教室和师大附中校舍求学,所谓的图书馆则是简易搭建的木板房,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刻苦攻读,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畏艰辛、努力奋斗,如饥似渴、拼搏攻读,不仅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造就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而且培养和铸造成了勇于探索创新的学术精神,这些都成为他们人生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张蕴岭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正逢“文化大革命”开始,被分配下乡劳动,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经济日渐衰退,人民生活的疾苦。出于强烈的爱国热忱,张先生心急如焚,一心想为中原地区做些事情,因此他大量阅读经济类书籍,希望能够为改变中国的状况添砖加瓦。当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刚刚成立时,他就抓住机会考入研究生院学习世界经济。我们采访张蕴岭时,他充满激情地回忆起当年在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学习生活。刚开始社科院研究生院在北京师范大学借租教室,大家就在“木板房”(图书馆)里刻苦读书一直到深夜图书馆关闭才离开。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经济理念,大量阅读经济学原著,热诚地就某些专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并且写了大量读书笔记,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收获巨大。由于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匮乏,白天大量学习消耗能量,到夜里的时候经常饥肠辘辘,饥饿在张蕴岭脑海中印象颇深,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鲜明时代特征。

除了这些,张蕴岭谈得最多的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师恩难忘,老师的辛勤培养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一些老经济学家,比如罗成西、厉以宁等老先生,他们为人正直,待人诚恳,淡泊名利,具有知识分子的气节,学识丰富但为人谦虚。他们是大学者,但他们的人品、师德同样令人无比尊敬。对于他们的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可能会过时,但世界观、方法论是不变的,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良好品格是最有用的东西。师者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学者。这批优秀的教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教课的思路、专业的精神、对学生的严格,今天我们在张先生身上看到了同样的影子。

学术探索

1985~1986年张蕴岭到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做访问学者。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经历过很多的苦难,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在美国期间,他非常珍惜难得的机会,经常在图书馆夜里零点关门之后才休息。在国外的交流经历,使张蕴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跨国公司的研究,并且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世界经济中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者。1989年,他创办了第一个研究APEC的中心,并且在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之间牵针引线、四处奔波,组织相关人员参加APEC研究会议,最终中国政府于1990年加入APEC组织。

张蕴岭研究的重点是区域经济,对亚太经济也颇有研究,先后多次担任“东亚展望小组”成员,为亚太合作出谋划策;2001年还担任了中国东盟合作官方专家组成员,参加构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框架,等等。在中日关系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张蕴岭又成为了中日友好委员会的中方委员,为中日关系的“融冰”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1994~2007年张蕴岭开始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并于1995~2001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他在多年的对外交流中结识了许多国外经济学者,在担任行政职务时,他充分整合这些资源,为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和国外研究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奖掖后学

虽然张蕴岭在担任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最让他得意的还是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尽管行政岗位任务繁冗琐碎,但是他不顾劳累,对进入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学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为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拟定了一份科学的、系统的培养方案。学生从进入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导师就拟定出具体的培养计划表,选定研究论文的方向和题目,经过一年专业课学习后,研究生们就可以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参加实习和课题研究,并且在第三年安排他们出国交流。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已经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才俊,他们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共同培养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国外学到了最前沿的经济理论,他们已经开始在各个场合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青年学者。而他们都是张蕴岭的骄傲。

张蕴岭最新的身份是社科院学部委员,卸掉行政职务后的他,更加关注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的建设,更加重视青年人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能够更多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奉献力量,这也圆了他年轻时改变中国的梦想。2008年3月,他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在会上他提了三条建议,“必须加大社保基金的筹资力度”、“要更加重视办好教育”、“应对价格上涨应有大举措”。

寄语母校

张蕴岭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经过了30年的探索实践,是到了好好总结的时候。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教育是讲求方法上的掌握,有了基本方法可以自由发挥。在这里,实行研究生相对集中地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这样一种两段式培养。在这里,学习什么专业不是重点,大可不必太强调专业;社科院研究生院给学子的是思想境界,是眼界,是方法。有了这些,就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在工作中很快掌握方法。

张蕴岭特别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教育,期盼社科院研究生院能够越办越好。同时,他也指出,社科院研究生院办学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主要是科研机构办研究生教育不被纳入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困难;另外,由于导师和学生距离较远,交流不便,也容易对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虽然社科院研究生院存在办学物质条件不足的困难,但是正可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正是因为研究生院有张蕴岭这样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组成的导师队伍,吸引了大批青年学子投奔到研究生院来求学问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过去30年的积累,深厚的底蕴,较高的起点,让张蕴岭对母校年轻的师弟师妹提出了殷切期盼。他不忘叮嘱记者要告诉师弟师妹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地干。虽然社会上目标很多,存在着太多的诱惑,但他认为青年人不应该太看重收入问题和住房问题,要对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如果立志于学术研究,更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冷板凳”。

社科院研究生院自由、宽松、民主,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较多地掌握在学生手中,这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座真正的宝库,如获至宝,抑或熟视无睹,就看你是否能物尽其用了。而事实上,当年那些求知若渴的校友们,在今日的竞争中仍然以他们的睿智与耐劳占据着优势。通过访谈,我们得到的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给学生的教诲,终生受益无穷。作为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前行的路任重而道远,未来的天明丽而灿烂。

社会评价

学术成就

张蕴岭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区合作问题专家。

1999-2001担任“东亚展望小组成员”,

2001-2002年担任中国东盟合作官方专家组成员,

2003-2004年担任亚欧合作专家组亚洲代表成员,

2004-2006担任由东亚13个国家专家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专家组主席, 2006-2009担任“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可行性研究专家组(CEPEA)成员,

2009年至今,担任中韩联合专家委员会中方执行主席,外交部亚洲合作咨询委员等。

国际活动

1985-1986年哈佛大学、美国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访问学者,

1991-1992年欧洲大学客座教授,

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高级客座教授,

2000年中央大学客座教授,

2009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奥尔胡斯大学、日本亚太大学、岭南大学等聘为兼职教授

社会影响

论文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开始(2005-7-20)

2、如何看待我国的周边关系和安全问题(2005-6-28)

3、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2004-6-24)

4、东亚合作的发展及其意义(2004-5-13)

5、WhyEastAsianCommunityEmerges?(2004-4-12)

6、China'sEconomicEmergenceandItsImpact(2004-3-10)

7、MakingASEANasaClosePartner:ComparingChinaandJapan(2004-2-15)

8、WhatEastAsiaCanLearnformEUandNAFTAinItsCommunityBuilding(2003-12-5)

9、TheEastAsianEconomy:presentandfuture(2003-10-27)

10、如何认识我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2003-6-8)

11、EastAsianCooperationandIntegration:WheretoGo(2002-8-20)

12、EastAsianCooperationandItsImplications(2002-4-30)

13、EastAsianCooperationandItsImplication(2002-4-3)

14、西雅图会议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影响(2002-1-1)

15、IsChinaReadyForEnteringWTO?(2000-12-28)

16、ChineseEconomicGrowth:IsDownwardTrendOver?(2000-10-30)

17、AsianFinancialCrisisandChineseEconomy(2000-1-21)

18、ChangingSino-U.S.-JapaneseRelations(2000-1-21)

19、KosovoCrisisafter:AChangedperspectiveontheworldorderforChina(1999-12-22)

20、DefininganInternationalAgendafortheFuture(1999-7-22)

21、GoodGovernance:TheLessonsoftheAsianCrisis(1999-1-22)

22、LiberalizationofChineseEconomy:APEC,WTOandtheTariffReduction(1998-1-1)

著作

张蕴岭教授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主要代表专著有:

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1989),

世纪的挑战(1990),

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2000,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伙伴还是对手(2001),

亚洲现代化透视(2001,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

东亚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安全(2002),

探求变化中的世界(2002),

亚太区域合作(2003),

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前景(2004,英文),

未来10-15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2004,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东亚区域主义与中原地区(2006年,英文),

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2007年),

中国与邻国的新伙伴关系(2008,英文),

中国与亚洲区域主义(2009,英文,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崛起与世界秩序(2010,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文),

我的世界观(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2020年,张蕴岭主编)。

参考资料

中央党校出版社《百年大变局》出版,金灿荣等纵论国际风云.www.thepaper.cn.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