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棕腹啄木鸟

棕腹啄木鸟

棕腹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hyperythrus)是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约20厘米。头顶部具红色斑带。脚强健,有趾4个,其中2个向前,2个向后,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锐利的爪,巧于攀登树木。尾羽的羽干刚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撑在树干上,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嘴强直如凿。舌细长,能伸缩自如,先端并列生短钩。攀木觅食时以嘴叩树。头骨十分坚固,大脑周围有一层绵状骨骼,内含液体,对外力能起缓冲和消震作用;能把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树洞营巢,吃食昆虫,对防治林木害虫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森林医生”。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生活习性

啄本鸟是一种攀禽,它的脚趾两前两后,各趾都有锐爪,适于攀住树木;尾羽的羽干又硬又直,它能以尾羽撑在树干上,帮助脚以支持体重。所以啄木鸟科不仅能攀登树木,有时还能绕着树干旋转着攀登。在攀登的过程中,啄木鸟用强直如凿的嘴急速地叩木,使树木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如果发现树干的某处有虫,啄木鸟就紧紧地攀在树上,用嘴将树皮啄破,用细长先端有钩的舌头伸进去,将虫钩出来吃掉。

啄木鸟每天敲击树木约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极快,几乎是音速的两倍,这样它的头部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剧烈的震动,但它既不会得脑震荡,也不会头痛。原来在啄木鸟的头上至少有三层防震装置,它的头骨结构疏松而充满空气,头骨的内部还有一层坚韧的外脑膜,在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体,减低了震波的流体传动,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于突然旋转的运动比直线的水平运动更容易造成脑损伤,所以在它头的两侧都生有发达而强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这种精妙的防震设置原理,给防震工程学提供了安全运动防护帽和防震盔的正确设计方案,现代的防护帽都具有一个坚硬的外壳,里面为一个松软的套具,它们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帽中再加上一个防护领圈,以防止在突然碰撞时造成旋转运动,这些都是从啄木鸟科的习性和解剖学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

叫声:拉长的断音节kii-i-i-i-i-i-i连叫,越来越弱至结束;与大斑啄木鸟略同,但大都遇见于山林间。性隐怯;迁徙时常单独飞行。叫声亦与大斑啄木鸟相似,但不很鸣叫。雄雌两性均錾木有声。

嗜吃昆虫,尤其是蚂蚁,也吃象、象甲、鳞翅目幼虫步行虫

形态特征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色彩浓艳的啄木鸟。背、两翼及尾黑,上具成排的白点;头侧及下体浓赤褐色为本种识别特征;臀红色。雄鸟顶冠及枕红色。雌鸟顶冠黑而具白点。亚种marshalli枕部红色延至耳羽后;指名亚种较其他两亚种下体多黄棕色。虹膜-褐色;嘴-灰而端黑;脚-灰色。

叫声:拉长的断音节kii-i-i-i-i-i-i连叫,越来越弱至结束;似大金背啄木鸟但较弱。雄雌两性均錾木有声。

亚种

棕腹啄木鸟指名亚种(学名:Picoides hyperythrus hyperythr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棕腹啄木鸟西藏亚种(学名:Picoides hyperythrus marshall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巴基斯坦

棕腹啄木鸟普通亚种(学名:Picoides hyperythrus subrufin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山东省贵州省、湖北、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天津市

分布区域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分布状况:罕见。亚种marshalli繁殖于西藏自治区西部;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至四川省云南省的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在海拔1500--4300米作垂直迁移。亚种subrufinus繁殖在黑龙江中海拔地带,经中国东部至华南地区越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