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应澄
冷应澄,字公定,隆兴分宁人。宝庆元年进士,调任庐陵郡主簿,以其廉洁能干著称。他曾被杨长孺赏识提拔。后来担任静江府司录参军,因处理案件公正宽恕,受到转运使范应铃的高度推荐。
人物生平
冷应澄在担任万载县知县期间,大力修建学校建筑,招募优秀人才并鼓励他们从事学术研究。他还表彰那些精通经典并行为端正的人,以此激励他人。在饥荒年间,他允许民众自由收养弃婴,使得许多孩子得以存活。他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叶梦得的赞扬,并成为其他地方效仿的对象。此外,他还曾担任道州通判,并进入监行在榷货务任职,随后晋升为登闻鼓检院官员。
景定元年,冷应澄负责监督长江上的粮草供应工作。完成任务后,他被任命为德庆府知府。前任知府治理不当,导致当地豪强肆虐,少数民族叛乱,甚至逼近城市六十里建立营地。冷应澄还未到达德庆府,便通过文书警告叛乱分子,指出他们的处境以及改变现状的机会。尽管一些叛乱分子有意投降,但由于首领的误导未能成功,但他们最终还是撤退了。冷应澄趁机集结军队,一举抓获叛乱分子,并释放了一千多人回乡务农。他还请求上级将留在幕府躲避战乱的人员送回原籍,并惩处了引发动乱的豪强。由于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当地的秩序得到了恢复。
在德庆府任职期间,冷应澄还解决了下属县份因道路阻塞而导致的税赋拖欠问题。他规定先交税者可以享受减免政策,这促使民众积极纳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他还清理了前任政府遗留下来的债务,确保了各级官员的利益得到保障。在他的努力下,社会各阶层对他表示支持和信任。他在任期结束时向朝廷报告了自己的施政成果,并提出了废除强制分配食盐的规定以及其他四项建议,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皇帝因此提升他为本道提举常平兼转运使,让他继续推行自己的改革措施。在此期间,他首次弹劾了十多名贪污腐败的地方官员,使得整个地区风气为之一振。他的功绩得到了认可,被授予直秘阁的头衔。当时,经略使陈宗礼入朝担任参知政事,皇帝询问谁能接替他的职务,陈宗礼推荐了冷应澄。不久之后,冷应澄被召回京城,准备担任都官郎官,但在出发之前就被提升为直宝章阁、广州市知府,同时兼任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管,仍然负责漕运和仓库管理事务。
面对复杂的行政职责,冷应澄能够有效地分配时间,处理各种事务,而且始终保持着勤奋的态度。他认为治理公务应该像对待家庭事务一样认真,珍惜公共资源就像珍惜自己的财物一样。他经常引用陶士行和卞望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得知襄阳市和樊城区遭受围困的消息后,他每天都在加固防御工事,储备物资,以防不测。他的这些准备工作后来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在多次平息重大暴乱的过程中,他没有轻易使用武力,而是采用鞭打或杖刑的方式,即使这样也要谨慎处理。当他面临紧急情况时,总是果断决策,不受权贵的影响。最终,冷应澄在家中去世。
人物评价
冷应澄因其廉洁能干而在官场中享有盛誉。他的事迹不仅受到同僚的认可,也被记录在史书中,成为了后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