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华学校

中华学校

中华学校,也称勿洞中华学校,位于泰国南部惹拉府勿洞市。1923年,由当地华人捐资创办。目前中华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读学生约800人,专职中文教师20余人。在历经百年的发展中,勿洞中华学校为泰国培养了许多懂得泰中英文化的优秀华人和泰国本土人才。

勿洞中华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比较偏重汉语教学,因此这个学校学生华裔所占的比例高达72.4%,超过非华裔学生44.8个百分点。除了华文教学外,勿洞中华学校还开设了如书法、剪纸等与中华文化有关的才艺课,并时常举行诸如祭孔大典、书画比赛、春节晚会等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乐趣。

2011年,该学校被国侨办评定为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2014年,泰国勿洞市孔子学院与勿洞市中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勿洞孔院将在中华学校开设首个汉语教学点。

办学历史

前言

勿洞中华学校自一九二三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九十年的风雨。饮水思源,每每看到中华学校今日之成就,我们都不禁会缅怀先贤,想到他们为了延续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不避艰辛,努力耕耘,创立华文学校,使得华裔子弟仍然能接受中华文化的滋养。这种高远的见识、坚毅的意志、果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学校的基础。

原先的勿洞中华学校,只是一件仅有木板房的校舍,随着随缘的推移,而今已发展为拥有72莱地、学生近2000人的现代化校园。而中华学校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都是多亏了历代的热心人士,能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共同理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或是捐赠地皮或是赞助建校基金。最重要的是,当时勿洞胶商与胶农联合召开圆桌会议商讨建校基金。议决一致通过,胶商与胶农共同协助支持建校基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今日之规模。纵观中华学校的过去、着眼中华学校的现在、放眼中华学校的未来,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来陈述,那就是创校、建校、发展及人事,还有现状。

创校

中华学校的前身为附设在华侨月报社的私塾,当时勿洞多位先贤,诸如:冯金水、林明秋、邓炳权、唐亨南、郑佛生、苏标棋、郭秀村、吴焕义、候标榜等,为了能让华裔子女接受中文教育,便发起了筹办华校的倡议。此倡议随后便掀起了一股热潮,获得了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与支持。大家捐款建校,成绩斐然。随后便购得一间二层木板楼房作为校舍(现为勿洞中华校友会会址)。当时中华学校的一切设备都很简陋,而学生也只有五六十人而已。

一九四一年,日军南侵。中华学校也和其他华校一样,不幸惨遭停办的厄运。至光复后,于一九四六年才正式开学上课。

学校刚恢复上课时,学生只有百余人。但教职员工以及各位先贤们秉承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通力合作,最终使得中华学校的教育成绩突飞猛进,因此慕名而来的求学者也接踵而至。但这也造成了校舍不敷应用的局面。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使学校能够接受更多学子,让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诸位先贤乃商议借用勿洞中山戏院、侨领郑佛生先生住家以及中华商会作为学校校舍与校务办公场所。至此,中华学校便拥有了两间校舍,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教学条件。此次扩充,为日后中华学校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建校

到了一九零五年,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舍再次不敷应用。当时中华学校的校园面积不是很广阔,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扩充。加上学校董事部经过反复讨论,觉得随着勿洞的发展,勿洞市中心也将逐渐繁华,而地处闹市中心的中华学校,其学生难免会因为周边的嘈杂而影响学业。故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诸位先贤遂萌生迁校之意。接着学校成立建校委员会,以筹划新校舍的建设。经谨慎考虑,学校董事部决定于距离市区一公里的娜达瓦吉路的一座小山丘上购买一段二十二亩的地皮,以作为新校区地址。当时,热心人士王文篆先生听说后,立即捐赠二十五亩地皮,以扩大校园面积。再加上商朝陈诗汉先生、黄金安先生、雷绵螺先生三位先贤一起捐赠的二十五亩地皮,中华学校便获得了七十二亩的基础建校用地。虽然校园面积已得到保证,但之后的建校之路依旧困难重重。诸位热心于华文教育的人士不畏艰辛、栉风沐雨,在这片七十二亩的土地上开山辟地、兴建校园。功夫不负有心人,新校舍的开辟计划终于在先贤们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新校舍的落成,是中华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摆脱了原先校址不广的束缚,使得学校有能力招收更多的学生,并让各种教学活动得以更方便的开展。为之后中华学校成为泰南首屈一指的华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解决了校址不广的问题之后,学校董事部便利用学校地处山丘地势的特点,逐步开发山坡。中华学校成立初期,学校分为上下两级。学校因地制宜,将第一级开阔地用于建设体育场、儿童游乐场、图书馆以及教职员工宿舍;将第二级用于建设平房式的两列教室,共二十八间教室以及一间办公室。原本学校认为,这样的建设已可以为日常教学提供保障,可是随着新校舍的落成以及校园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前来求学者与日俱增,其人数之多,大大地出乎了学校管理者的意料。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于一九五六年开辟第三级山坡,再扩建平方式教室十四间,二层办公厅一座。同时,为了加强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学校还建设了一个崭新的配备有灯光的露天篮球场。此篮球场除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之外,还有过一段光辉的历史。当年,中华学校举办泰南三府“也拉、北大年、陶公”男女篮球锦标赛。勿洞胶商男女篮球队经过努力拼搏,最终杀出重围,获得了冠军。

此后,中华学校的规模不断壮大,其发展之势不可挡。社会各界人士也为中华学校的建设添砖添瓦,一步一步的使中华学校成长为今日拥有教职员工一百三十余人,学生近两千人的现代化校园。其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以及严谨的教学作风使得八方学子争先恐后的前来报名就读。

发展及人事

在学校的发展历程当中,有无数热心人士为了提高学校硬件设施质量,不断地为学校捐赠并兴建各种设施。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六年,时任勿洞市市长陈进森学长资助兴建学校登山阶梯、走廊、遮阳顶盖,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们往返于两级山坡之间。同时还修建停车场并改善了教室电火、音响等设备。但遗憾的是学校还缺少一个用于集会与开展活动的大礼堂。而兴建大礼堂已成为当务之急。考虑到这一点,一九九七年春,勿洞慈善堂第十届理监事会成立。决拟筹建中华学校大礼堂。为了让工程效能最大化,特组织“营建中华学校大礼堂委员会”,并敦请名孚众望、才识卓越的拿督陈进森博士出任主席,总理营建事宜。经过忠诚之合作、积极的经营。终于在一九九八年冬,这座鸟革翚飞、庄严大气的大礼堂,终告落成。拿督陈进森博士亲任中华学校大礼堂筹建委员会主席。二零零二年,勿洞慈善堂第十九届理监事会成立,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需要,董事部决定再接再厉兴建“崇圣教学大楼”,以中国万里长城为设计理念。得到了各社团和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拿督陈进森博士不负众望再任中华学校新教学楼筹建委员会主席,与当时理监事会一道,大家齐心协力,出钱出力,终于于二零零四年勿洞慈善堂第二十届理监事任期内得以圆满竣工并交付使用。

中华学校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有目共睹的。而起之所以能有今日之辉煌,应当归功于热心侨领之领导及热心敎育人士之爱护与大力支持,这些领导人有:侯标榜先生、郑英宗先生、戴义卿先生、吴焕义先生、陈承美先生、郑佛生先生、陈绍南先生、郭剑先生、陈维琳先生、陈如松先生、邓维先生、杨其生先生、江显悼先生、赖亮发先生、黄金安先生、陈诗汉先生、雷绵螺先生、陈开正先生、金能干先生、李成兴先生、陈国泰先生、周文炳先生、曾汉良先生等。诸位先人前赴后继不辞劳苦,数十年来,数度扩建校舍,始终如一。在海外华文教育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学校始创时。第一届董事长为吴焕义先生,第二届董事长为侯标榜先生,至第三、第四届董事长为陈维琳先生,第五届董事长为陈如松先生,第六、第七届长为郑佛生先生。从一九五三年起,第八届至第十六届董事长一职均由曾汉良先生蝉联。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从一九六二年起,勿洞慈善堂改组,其以五属会馆为框架,即:潮州会馆、福建会馆、客属会馆、广肇会馆、八桂堂。由每个会馆派送七人为代表,共三十五名组成勿洞慈善堂理监事会,以监督并协助中华学校校务的发展。此外,理事长的任期由每届任期一年改为任期二年。经过选举,其结果仍为众望所归的曾汉良先生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由于曾汉良先生德高望重,使得他经过连选连任,从一九六三年起一直蝉联至一九八二年,期间共任十届理事长。

在以后的理事长选举当中,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零年第十一届至第十四届理事长由周昌江先生接任。并议决将理事长选任改为由五属会馆轮流充任理事长,每位任期二年。由年长者优先担任。第十五届理事长为客属会馆理事长黄仕先生,第十六届理事长由勿洞潮州会馆主席杨钦如接任。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的第十七届理事长为福建会馆理事长陈耕华先生接任。此后的各届理事长任期如下:

第十八届理事长由广肇会馆主席王沛传先生接任(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

第十九届理事长由八桂堂理事长黄桂忠先生接任(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零年)

第届理事长由客家会馆理事长丘海清先生接任(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二年)

第廿一届理事由为潮州会馆主席连志忠先生接任(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四年)

第廿二届理事长由福建会馆理事长陈进森博士接任(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六年)

第廿三届理事长由广肇会馆主席许广荣先生接任(二零零六年至二零零八年)

第廿四届理事长由八桂堂理事长黄桂忠先生接任(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零年)

第廿五届理事长由客家会馆理事长赖华校先生接任(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年)

第廿六届理事长由潮州会馆主席洪树丰先生接任(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四年)

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任校主为庄天章先生,接着是赖亮发先生,之后由杨钦如先生担任,其在任之时,总经理为陈镇东先生与陀炳坤先生。之后的校主分别是:黄桂忠先生、丘海清先生、连志忠先生、陈进森先生以及洪树丰先生。

同时,中华学校还将历任校长姓名记录下来,以存史迹,表达对其的敬意。中华学校第一任校长为黎哲汉先生、第二任校长为张统虞先生、第三任校长为沈先生、第四任校长为林卓光先生、第五任校长为董际云先生、第六任校长为张乃清先生,第七任校长为柳先生、第八任校长为林明风先生、第九任校长为张文植先生、第十任校长为余铸新先生、第十一任校长为郑焕宇先生、第十二任校长为郑德郁先生、第十三任校长为杨宗志先生、第十四任校长为涂上哲先生、第十五任校长为吴沛先生、第十六任校长为谢锦声先生、第十七任校长为谭锦隆先生、第十八任代校长为陈新款女士,第十九任校长为陈国业先生,第二十任校长为杨金隆先生、第二十一任校长为韩振生先生、第二十二任代校长为李明辉先生,第二十三任,也就是现任校长为周开银先生。

中华学校在开放泰文后,历届泰文校长为:第一任乃威七先生、第二任乃固芬先生、第三任乃巴冲先生、第四任坤沙田先生、第五任为蓬碧·猜索汪女士、第六任为玛丽莲女士。

在以上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学校生机勃勃,就读人数与日俱增。中华学校目前全校学生总共有近两千名,全校分成幼儿园部、小学部以及中学部。其中中文教师近三十位,学校教职员工百余位。

在人生的教育当中,幼儿园是基础中的基础。因而中华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幼儿园的教育,—九八五年,中华学校增设培英幼稚园。校主为黄桂忠先生。二十余年来幼稚园逐渐发展,成绩显著。放眼过去展望未来,学校董事会以超前的理念,决定利用比邻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优势,计划在三年内耗资五千万建成一所定位为“视野国际化、观念国际化”的中华国际幼儿园。以超前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服务于社会。以更好、更完备的教育资源喜迎八方学子,让他们适应这个在全球化进程中越变越小的世界。

回望过去,中华学校能有今日之成就,绝非偶然。其一草一木,每一片砖每一块瓦都是由先人们的血汗所构建的。抚今追昔,我们唯有蹈厉奋发、继往开来才能对得起先贤们付出的一切。而我们坚信,我们一定可以将先人们的衣钵传承下去,用自己坚定的意念将中华学校的未来点亮。

办学现状

勿洞中华学校历经九十年风雨,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学校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了勿洞华人的文化中心,更是全体泰国华人的骄傲。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文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以泰国为例,短短8年时间,泰国开设中文课的学校已由2003年的242所增加到2011年的3006所,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更是从2003年的8.05万增加到2011年的80.03万。由此可见“中文热”在泰国影响之广大、迅速。我校虽然有90年的华文教育历史,但是面对着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一些教学法和管理法仍需不断改进。为此,第二十三任中文校长周开银根据现代国际教育形式并结合勿洞中华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一些新的教育、管理政策:

首先是建立新的校训,将校训改为“德才兼备 语言精通”。以强调本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同时也号召同学们学好外语,特别是中文水平的提高,以更好地适应这个全球化的社会。

其次是革新教育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当中,学校将强调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中文学习方法。决心一改之前中华学校部分学生口语较弱的缺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文,从最简单的“老师你好”“谢谢老师”之类的问候语开始,循序渐进,以最终达到学生们语言精通的目的。除了上述措施,学校还将大力提倡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计划将中国音乐、武术、美术、舞蹈、书法、历史、地理、文化和游戏等融入于教学活动当中。鼓励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汉语,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将国际汉语水平考试作为学生毕业与汉语水平评估的唯一标准,进一步将学校的中文教育标准化和国际化,使毕业生得到用工单位和全球认可。

此外,在管理方面,学校通过简化行政设置、明确职能划分、细化教师要求深化课堂标准、丰富中文活动、制定学生守则、美化校园环境、广开言路、培训交流等措施来增强教师素质和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

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郑一省、龙高云|传承与坚守:泰国勿洞华人文化探析.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7

国侨办公布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4-04-07

孔子学院助力华教 泰国孔院在中华学校设教学点.新浪网.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