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塘区
观塘区曾是经济和军事的战略要地。观塘山麓一带包括九龙湾在内,原是一片盐场,而产盐及向制盐商征收税项便成为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观塘的原名为「官塘」,字面解作由官府拥有的池塘。人口则达58万人左右。它位于九龙东面,南至鲤鱼门,东达飞鹅山南脉。
观塘区是一个小型的大都会,工商业及住宅的发展同时并进,但区内旧有的村落如鲤鱼门,却仍保留悠久的文化色彩。区内实施多项社区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兴建学校、诊所及社区中心等新设施,以便配合人口的急速增长。这些设施令观塘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市民缔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早期的观塘称为「官富场」,曾是经济和军事的战略要地。据说,由于注满海水的盐场貌似池塘,加上大部分的盐场均由官府拥有,所以得此名称。
建置沿革
观塘最早历史记载可以追寻至南宋。当时观塘一带建立了一个官方盐场,名为「官富场」,并由盐官主理,是当时东莞县内四大盐场之一。
赵昚隆兴元年(1163年),「官富场」产盐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废置,后来因盐产量回升才恢复设置。
元朝时期,「官富场」被改为「官富巡司」,于明朝时则被改为「官富巡检司」。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济位于台湾的郑成功政权,因此实行迁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内地迁界五十里,盐场亦因而被废置。
虽然迁界令于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于迁来的居民不熟煮盐,盐场无法恢复昔日的规模,其后最终也被废置。这个盐场为该地区带来「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称之为「官塘」(官富盐塘的意思)。
1950年代之前,观塘一带颇为荒芜,只有一些石油油鼓及垃圾堆填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业急速发展,荃湾和牛头角两个工厂区已经饱和。
1954年,香港政府于观塘对出海面展开填海工程,填海140英亩,并于1957年完成。填海土地,即观塘南部,作为工业发展用途,观塘北部则发展为住宅区。初时,观塘工业区只设有架空电线,1960年才改为地底电线。
1960年7月,香港政府公布有关观塘区发展的综合性蓝图,其中于观塘划出14英亩的土地建立商业区,使观塘成为观塘区的中心地带。
1980年代起,随着香港地铁的通车,观塘的商业设施逐渐增多。2005年3月,观塘创纪之城的APM商场开幕,为东九龙最具规模的商场,成为观塘的新地标。
行政区划
观塘区是香港最大的行政区之一,土地面积约有1130公顷,人口则达58万人左右。它位于九龙半岛东面,南至鲤鱼门,东达飞鹅山南脉。
观塘区包括观塘市中心、牛头角、九龙湾、秀茂坪、蓝田县、茶果岭、油塘、顺利、佐敦谷等地方。
地理环境
观塘区位于九龙半岛的东面,北望狮子山,南临鲤鱼门,东连飞鹅山的蜿蜒山径、西接旧机场跑道以北的海岸。面积11.26平方公里。
观塘区包括观塘市中心、牛头角、九龙湾、秀茂坪、蓝田、油塘等地方。
气候特征
香港特别行政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三月至五月中旬是春季,平均温度是23°C,温暖潮湿、毛雨有雾。五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是夏季,温度可高达33°C,炎热潮湿间有骤雨,是台风季节。秋季由九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平均温度是23°C,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温度和湿度最为适宜。冬季始于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下旬,虽无雪,但由于地处海边,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体感温度较低,颇感寒冷。而秋冬季节最适合到香港观光。
人口民族
人口
观塘区是本港最大的行政区之一,土地面积约有1,130公顷,人口则达58万人左右。
文化
文物古迹
乘车经过观塘道坪石邨时,会看见一座红墙绿瓦、屋顶有陶瓷像的庙宇,庙前石额上刻有「三山国王」四字,这正是三山国王庙。三山是指潮州市的三座名山:独山、明山和巾山。关于三山国王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说法是宋太祖赵匡得三山神助,平息刘张之乱,于是封三山为三山国王。
广东客家人奉尊三山国王,客家移民所到之处都兴建庙宇供奉。这座三山国王庙经多次重修,庙前空地于岁晚会设置小型花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土人情
春节是中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特产美食
山茶有红白两种。香港的白山茶花多是盆栽的,野生的很少,而且花也少。新界大帽山顶有野生的茶树,生在三千尺的高处,花开得小而密,它们就是著名的云雾茶。红山茶在香港除了园栽的以外,还有野生的。这是香港特产的野花之一,它们是灌木,可以高至二丈至四丈,花是大红色的,盛开时每朵直径有两寸,正中有黄色的花蕊。那样子虽然比不上云南省特产的双瓣山茶那么富丽,但在香港却已经是颇足观赏的一种野生花木了。它们从十一月底开始先后开花,可以一直继续至次年的三月。
野生的红山茶在香港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一八四九年到香港来搜集植物标本的艾利氏,就已经注意到这美丽的红色花树。他当时仅见到有三株,地点当在今日干德道的上面。次年,更著名的植物学家张比翁姓来港,则说仅能找到两棵。但是相隔百余年之后,今日香港山上的野生红山茶花已很普遍。在跑马地的山上可以见得到,薄扶林道的两旁也有。
香港人不大喜欢糯米,因此过年所蒸的年糕,无论甜咸,一定是以米粉为主,有时搀合少许糯米粉,极少完全用糯米粉的。
蒸年糕并不用蒸笼,而是用铜制的或铅钱的糕盘,每一盘为一底。原料的分量和蒸制时间的久暂,都是以一底为标准。甜的年糕是用白砂糖或压片糖调米粉蒸制的。砂糖蒸的甜年糕色白,黄糖或片糖蒸的色黄,那样子就像平时的松糕。
香港特别行政区真正土生土长的特产并不多,称得上特产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香料,用本地香树制成,这香木点燃后冒出的烟特别香,远近闻名。有钱人家甚至普通百姓都愿意买这种香,在逢年过节用以供奉祖先。当地人称之为“莞香”。
据说连“香港”的地名都与此有关:早先,运往各地的莞香被堆放在码头,散发出冲天的香气,来往船只上的人都能闻到,因而将这个港口命名为“香港”。
旅游
景点
风景名胜
名胜古迹游:茶果岭天后庙、茶果岭求子石、牛池湾三山国王庙、香港历史档案大楼、魔鬼山炮台、鲤鱼门许愿树、鲤鱼门天后庙、大王爷庙。
怡人风景区:鲤鱼门灯塔、蓝田公园、奕信径第三段、鲤鱼门夜景、康宁道公园、观塘码头海滨。
开心购物街:德福广场、家店、汇景广场、淘大商场、海岸商贸区开仓商铺、裕民坊、创纪之城5期APM、物华街、牛头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