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凝结核
又称大气凝结核(condensation nuclei in atmosphere)。大气中的水汽能在其上凝结而成微滴的气溶胶粒子。半径约在10-3-10μm,按尺度大小可分为爱根核(0.005-0.1(0.2) μm)、大核(0.1(0.2)-1μm)和巨核(大于1μm)。分为不可溶但能为水湿润的粒子和可溶性盐粒子。凝结核在成云致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描述
空气相对湿度未达100%为未饱和,达100%为饱和,超过100%为过饱和,超过 100%的部分称过饱和度。大气中的凝结核,有的在未饱和时便可有水汽在其上凝结,有的却要空气为过饱和时才能使水汽在其上面凝结。我们把那些在过饱和度小于等于1%的条件下便能使水汽在其上凝结的大气凝结核称为云凝结核。
特征
按尺度大小可分为爱根核(半径为0.005~0.1微米)、大核(半径为0.1~1微米)和巨核(半径大于1微米)三类。凝结核有两种,一种是不可溶但能为水湿润的粒子,如尘埃,可在其表面吸附水汽生成液滴胚胎);另一种是可溶性盐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氯化钠等,其凝结核所需的过饱和度比第一种小得多,一般在相对湿度小于100%时就能起作用。由海浪飞沫干涸生成的巨盐核就能产生大云滴,促使降雨形成。若空气十分纯净无凝结核存在,则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的过饱和,水汽才能凝结,而通常大气的相对湿度很少超过101%,因此凝结核在成云致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云凝结核只占气溶胶质粒的很少一部分,大约在陆面空气中,占气溶胶总数的1%,在海洋空气中占气溶胶总数10%~20%,由于海洋空气的气溶胶质粒比大陆空气的小1~2个量级,所以大陆空气中的云凝结核浓度比海洋空气的稍多,但差别不到一个量级。云凝结核浓度通常是随高度而减小,中国内陆空气近地层中的云凝结核浓度为1000~10000个/立方米。
主要来源
云凝结核的来源包括灰尘火山、森林火灾、海水溅沫、海洋生物排放的硫化物、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种颗粒物等。其主要来源有三种:
①燃烧时排放到空气中的各种无机盐烟尘;
②燃烧过程中或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气体,与大气中其他物质化合而成的可溶性微粒;
③尘土和海水溅沫进入大气的海盐微粒。
作用
大气中有许多尘埃,气溶胶颗粒都可以起到凝结核的作用,其中吸湿性的核,如盐粒子等都很有效。凝结核越大,它形成最初的水滴也越大,以后的增长要求的过饱和度也越低。大气中的凝结核数量为每立方米一百个至数千个。对云滴形成最有利的核是半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一般大气中其浓度为 100~1000 个/立方米,在大气污染的地区,其浓度会很高,达到10个/立方米。
对纯水汽的情形,只有过饱和度达到400%以上(即相对湿度500%以上),均质核化过程(即仅由单一物质分子自身结合成新相胚胎的过程)才能出现。因此最初的水滴需要依附在其他颗粒物上,而能起这种作用的颗粒物则被称为凝结核。云凝结核的浓度与水汽过饱和度有密切的关系,水汽过饱和度越大,云凝结核的浓度也越大。这是因为过饱和度增大以后,在原来不能起凝结作用的某些微粒上,水汽也能凝结,这种现象称为凝结核的活化。
云凝结核是造云致雨的大气凝结核。一般说来,大气中并不缺乏云凝结核,只要水汽超过饱和状态,就可以形成云(雾)滴。因为云凝结核的浓度,对形成的云滴的大小和浓度有重要作用,所以它对云中的微物理过程有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