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塞莱斯廷预言

塞莱斯廷预言

《塞莱斯廷预言》(The Celestine Prophecy),又译为圣境预言书、天神的预言、上天的预言,是美国作家詹姆斯·莱德菲尔德于1993年出版的小说。这部预言式小说讲述了在秘鲁发现的一部古代遗书,预言了人类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将发生根本转变。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在秘鲁的旅行,探索并理解一系列古老手稿中的真知。这些真知涵盖了很多源自古代东方传统和新纪元运动的心理学和灵性观点。《塞莱斯廷预言》自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300万册,被翻译成34种语言,并在2006年被制作成同名电影。截至2012年,该系列共有三本续作,分别为《塞莱斯廷预言II-第十种洞察力》《圣境香格里拉》和《第十二个觉悟:找回和谐有序的身心灵合一之旅》,每本续作各提到一条真知。

内容简介

《塞莱斯廷预言》的故事开始于主人公约翰(John Woodson)与前女友沙琳(Charlene Billings)的再会,沙琳告诉他最近在秘鲁发现了一份公元前600年的手稿,手稿中的内容是一系列真知和对将来的预言。这引起了约翰的好奇心,他决定立即去秘鲁。在飞机上,他遇到了同样对手稿有兴趣的历史学家多布森(Wayne Dobson),并了解到秘鲁的政府和天主教会中一些有权势的人物欲阻止预言和真知的传播。一到秘鲁,他们就遭到警察的追杀而走散,最后,约翰被威尔(Wilson James)所救,而多布森生死不明。在威尔的带领下,约翰开始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学习真知,经常在读到内容之前就体会到了它的意义。同时,他们也因警察和教会的追捕而展开逃亡。最终,约翰理解了前九条真知并返回美国,下决心要找到第十条真知。书中的每一条真知只提到了简单的概括,详细内容需要通过故事情节来理解。九条真知的不完整翻译就有20页长。在小说中,玛雅文明秘鲁留下了一片废墟,废墟中埋藏着这些手稿。玛雅人他们达到了足够的“能量振动级别”,跨越障碍进入了完全精神的世界。之后,印加人在废墟上建立了新的文明。

创作背景

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出生于一个卫理公会教徒之家,父亲是个艺术家,母亲是家庭主妇。他的童年是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度过的。曾在奥布尔大学主修心理学,获得过法律顾问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将这些知识用于对那些困惑不安的少年的教育工作中。工作期间,他不断系统地总结他的精神思想,主要是有关自然界在人类精神成长中的作用。《塞莱斯廷预言》的灵感完全来源于这些崇高而深奥的思想,而不是评论界所说的“纯属某种怪念头或某种幻想”。20世纪70年代中期,莱德菲尔德告别了日复一日繁杂而琐碎的工作和沉重的责任感,离开迪克西中心去寻找多年来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一份旧文件,据说这份文件昭示了人生的意义。莱德菲尔德说,正是在寻找这份文件的途中播下了这部小说的种子。然而,直到1989年重新辞去儿童治疗师的工作后,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十多年前播下的种子才得以开花结果。《塞莱斯廷预言》基本上是在伯明翰“华夫”家庭旅馆安静而按部就班地完成的。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塞莱斯廷预言》是一部关于世界、人生、人性、精神的哲学之书,记载了主人公对人类摆脱精神危机、走向新的进化的“真知”的发现和领悟,提出了许多类似“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形而上命题,表达了作者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该书所启示的“千年反思”,不是一个大而空的理论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关于人的精神状态演变过程的反思,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世纪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由神来主宰和安排。文艺复兴推倒了神的权威,人获得了解放,一部分探索者开始探索新世界,试图对生活的意义作出解释。但探索者一时未能找到答案。于是人们在精神缺乏新的寄托的状态下,“热衷于征服地球并利用其资源来改造我们的生活境况”,但这种“对物质生活的关切渐渐演变成一种偏执”,人们“沉湎于构造一种世俗的、物质的安全感,来代替已经失去的精神上的安全感”。“为什么活着”,“精神的实际状态如何,这类问题慢慢地被搁置起来,最终完全被消解掉”。人们热衷于物质享受,不再关心精神和灵魂,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努力建设一种更舒适的生存方式”当成生活的全部感觉所在,视为生活的主要理由,从而慢慢地、一步步地忘掉了精神追求这个生存的根本目的。《塞莱斯廷预言》的作者用虚构的“九条真知”,将人生的精神追求,人际关系中的能量问题和权力之争,人类进化的生命体验,家庭中的伦理亲情,新兴文化的发展等问题,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根本目的是启示即将步入21世纪的现代人,在跨入新时代之前,要回首千年,清醒地认清人类的过去,认清现实的自我的真实面貌,明确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把自己汇入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的洪流,将前辈未完成的人类和社会的进化推向前进。

艺术特色

《塞莱斯廷预言》以第一人称的笔调描写一位美国青年只身前往秘鲁寻觅记载古代“塞莱斯廷预言”手稿的种种奇遇、历险,有着属于流行小说的故事框架、情节线索,语言通俗流畅,可读性强。但是,如果仅仅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与美国其他畅销小说相比,《预言》的情节未免显得单一,内容显得单调,既没有构成矛盾冲突的中心事件,也缺乏对各种人物的鲜明刻画,以及类似《廊桥遗梦》《马语者》那样的对情感心理的细腻描写。

作者简介

詹姆斯·莱德菲尔德,1950年生于美国,心理咨询硕士学位,曾担任心理治疗师,诊治青少年的情绪困扰问题长达十五年。1993年,詹姆斯·莱德菲尔德自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塞莱斯廷预言》,在没有出版社宣传行销的情况下,靠读者口耳相传,荣登《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并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超过3年,至今销售逾2000万册,读者遍及30多个国家。《塞莱斯廷预言》已成为“新时代”(New Age)写作的一种典范。“媲美《塞莱斯廷预言》”已成为书评家们用来称赞其他同类作品的常用语。

作品影响

第十种洞察力

《塞莱斯廷预言》的续集《第十种洞察力》主要讨论了其他空间、生死轮回、来世的情景。它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观点,也警告我们对将来的恐惧严重阻碍了地球上灵性的复兴。故事开始于沙琳的失踪,主人公为寻找沙琳而来到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原始森林中经历了一番探险。在故事中,每一个个体的灵魂都是一个更大的“魂群”的一部分,所有魂群都有一个任务,即是促进宇宙的演化。每一次,魂群中的一个在根据需要选择了生活条件之后便降生尘世,同时魂群中的其他灵魂则在来世进行观察。每一个灵魂在他周围创造了一个现实,并给这个灵魂本身带来一系列的结果,这个结果取决于当初的选择,并将不仅影响到尘世,也将影响到来世。地球上,人们认为启示录中的预言即将变成现实,这将给人们带来恐惧。当恐惧蔓延之后,一个反基督的独裁者将要崛起,并且不会被推翻。为了抵抗这种阻碍灵性复兴的观点,主人公坚持着他们自己的乌托邦般的“全球想象”,并用它来使对手悔悟。

圣境香格里拉

《圣境香格里拉》中,主人公在西藏自治区的深山中寻找圣境香巴拉(Shambhala,又叫香格里拉)。而要到达那里,就必须先将灵气提高到足够高的水平。本书阐述的是有关人类祷告能量的事实,这种能量可以提高生活中机缘巧合的发生概率,也可以影响未来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