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铃薯卷叶病毒

马铃薯卷叶病毒

马铃薯卷叶病毒(阳芋 leaf-roll 病毒,简称PLRV)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该病毒能够导致易感品种的产量大幅减少,最高可达90%。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上部叶片卷曲,颜色变化多样,包括淡黄色、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对于某些品种,即使受到感染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此外,高敏感品种的块茎内部可能会出现坏死组织。

历史与分布

马铃薯卷叶病毒最早于1916年被发现,它是一种全球性的病毒病害。在中国,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北部,经常观察到PLRV与其他病原体共同作用,导致严重的减产,减产幅度通常在20%至80%之间。除了多种病原体共存的因素外,减产的程度还受马铃薯品种、病毒株系和栽培条件的影响。

影响

马铃薯卷叶病毒是马铃薯产业的重要威胁之一。在中原地区的二季作区,该病毒尤其常见,易感品种的损失率甚至可以超过90%,而一般的减产幅度则在40%至70%之间。

症状

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的症状可分为初次侵染和续发性侵染两种情况。初次侵染时,病株顶部的幼嫩叶片会直立并变黄,小叶沿着中脉向上卷曲,小叶基部可能出现紫红色。而在续发性侵染的情况下,整个植株的症状更为显著,叶片自下而上沿中脉卷曲,形成匙状,叶肉变得坚硬且呈现出革质化特征,叶背面有时会出现紫红色,上部叶片褪绿,严重时整株叶片都会卷曲,植株生长受到影响,块茎变小,薯肉上可见锈色网纹斑。值得注意的是,初次侵染的病株减产程度通常低于续发性侵染的病株。

寄主范围

马铃薯卷叶病毒不仅影响多个马铃薯品种,还包括其他植物种类,如杨酸浆(原变种)千日红、紫花球果曼陀罗、白花刺果曼陀罗、番茄、青葙和西风谷等。

传播途径

马铃薯卷叶病毒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同时也可通过感染病毒的块茎传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蚜虫能传播该病毒。其中,桃蚜是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其他如马铃薯长管蚜、百合新瘤蚜和茄沟无网蚜也能传播病毒。蚜虫是持久性传毒者,病毒在其体内经历了一个潜伏期,称为循环性病毒。蚜虫一生都带有病毒,但在感染PLRV的马铃薯植株上取食半小时后,需要再经过一个小时才能具备传毒能力。在人工利用蚜虫传毒时,选择出生九天并在四摄氏度条件下饥饿二十四小时的蚜虫,在毒株上饲毒一至两小时的效果最佳。

防治措施

为了控制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培育和使用健康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在繁殖过程中清除携带卷叶病的病株,同时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及时喷洒杀虫剂消灭害虫。

2. 在各地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置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淘汰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技术,生产田还可以通过二季作或夏季播种获取种薯。

3. 培育或利用具有抗病或耐病特性的品种。

参考资料

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试剂.盖德化工网.2024-08-16

马铃薯卷叶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乌兰察布市农牧局.2024-08-16

马铃薯卷叶病毒病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