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芍药山乡

芍药山乡

芍药山乡位于费县南部距县城14公里处。辖43个行政村,共2.2万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6万亩,有林地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6%。境内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天井汪战役遗址。

内容简介

芍药山乡始建于1984年9月,由当时的城关、马庄、新庄、许家崖四个人民公社的边沿地带切割而成。属 于纯青石山区乡,境内有198座山头,26条流域,是费县经济文化基础较为落后的地方。

芍药山乡盛产核桃、柿子花椒,是黄烟、银花的生产乡。建乡十八年来,特别是从1996年以来,已累计新栽植核桃200多万棵,形成了以大湾、东荆湾、杏树沟、楼子峪、亚子、牛角峪、天井汪、莲花庄八大流域为格局的双万亩核桃园。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最集中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被省农科院列为果树科技成果示范基地。

芍药山乡境内石灰石资源丰富,已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天井汪一带的天景石闻名全国,是工艺石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西南峪则是费县仅有的两处吸水石产地之一。

芍药山乡畜牧业发达,以养羊、养兔为主,年出栏羊和兔毛产量均居全县第一。

农作物主要有番薯、小麦、玉米、花生、谷子等,是全县最大的地瓜苗供应基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元。费马公路贯穿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农历一、六逢集,四月一、十一月一逢会。

发展情况

初夏时节,笔者走进芍药山乡,满目青山绿水,到处生机盎然。

芍药山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目标,四个更加突出,七个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因地制宜,乘势而上,确立了2008年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条主线”,就是以新乡村建设为主线,实现“两个扩大”,就是实现核桃生产总量和民营经济总量的扩大,达到“三个提升”,就是不断提升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水平。按照这一思路,强力打造特色乡镇,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2007年,芍药山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红旗乡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增长2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21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5176万元,增长29.7%,第三产业增加值4308万元,增长26.6%,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35%,财政收入741万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216元,增长22.1%。

呈现亮点

芍药山乡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重点抓好核桃生产基地建设。该乡立足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通过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科技推动、奖励拉动等措施,发展核桃8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成为全国优质核桃生产龙头乡镇,获准使用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通过了国家级有机食品质量认证,被省科协和省农科院分别列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和“山东省果树成果示范基地”。

2008年新植核桃3000亩,全乡形成一个大核桃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在部分村先实行试点,将各家各户分散的果园集中成片,方便集中管理和统一采摘,引导实现大户经营、大户管理。不断提升生产档次,引进优良品种,加快改良步伐,加强生产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服务网络,推广核桃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实施无公害工程。规范核桃协会的运转和搞好核桃深加工,提高核桃附加值,拉长核桃产业链,实现核桃增效。2007年,全乡核桃产量达到120万公斤,仅此一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多元,预计进入盛果期,全乡年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人均增收10000元。

该乡始终把黄烟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来抓,用足用活黄烟生产优惠政策,努力扩大黄烟种植面积,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管理服务,使黄烟生产成为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高效产业。2005年以来累计种植黄烟2630亩,上缴烟叶38万公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83万元,实现财政收入56.7万元,2008年发展黄烟2000亩,比2007年增加一倍。积极推广核桃套种桔梗技术,努力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大力发展柿子花椒等林果业,实现林果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良性发展格局。认真做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积极实施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登记46户、127人,发放移民补助资金6350元。该乡已为农户累计发放小麦直补款76.35万元,柴油补贴62.92万元。

生态旅游

该乡万亩核桃园旅游区是一处集生态农业、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旅游区,已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乡党委、政府以核桃园为依托,投资180余万元建设核桃品种示范园、万柿如意园、金银槐园、千年流苏、石海等17处景点,建设大型餐饮一处,小型核桃广场一处,栽植素有“花相”之称的芍药5万余墩。旅游区内9215米硬化路拓宽1米,供大型旅游车辆通行,现正在施工。

抓住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机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点面结合、突出特色”的原则,规划建设核桃基因库等一批特色景点。突出特色抓好旧村改造工程。以核桃峪等村作为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试点,突出特色,抓好旧村改造工程。对街道集中进行硬化、绿化、净化、美化,绿化树木采用木瓜、核桃、樱桃等树种。以民俗文化为基础,突出山乡特色,不抄袭城市型住宅,设计青石红瓦、功能合理的户型,营造富有山地特色的村落。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田园乡村和生态乡村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一池五改”,全乡计划建设260个沼气池。

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全面搞活农业生态旅游,实现景区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共嬴,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性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思路。鼓励农户利用自家空闲的房屋,以自种自养蔬菜、鸟纲等原汁原味农家菜为主要经营特色,兴办“农家乐”饭店。同时依托周边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观光休闲、自主参与型农家乐项目,力争年内发展农家乐10处。

民营经济

扩大民营经济总量,是该乡经济发展中又一着力点。全乡紧紧围绕“突出抓民营、重点抓招商、关键抓项目”的总体思路,突出发展重点,优化发展环境,通过解放干部群众思想、完善工业加工小区基础设施、落实配套优惠政策、强化跟踪服务等措施,实现了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设了驻地和上合两个工业加工小区,修建道路6500米,安装变压器6台,架设线路8600米,铺设输水管道6000米,平整场地800亩,为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02年以来共引进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元。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实现了由祖祖辈辈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到吸纳外地劳动力到此就业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全乡旋皮厂已达342家,压合板厂5家,五金铸造厂2家,塑料编织公司1家,木制工艺品厂1家。

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一批木材加工、核桃深加工、大水泥、页岩、旅游产业等项目。由山东联志置业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核桃深加工及示范推广项目正在洽谈中。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以拉动全乡经济发展。2008年力争全年新发展板皮厂10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

建设推进

乡党委、政府将“关注民生、解决民计、保障民安、促进民和”作为新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让群众经济上得实惠,观念上有转变,素质上有提高。

该乡突出生态家园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达79.2%,先后获“临沂市环境优美乡镇”、“临沂市绿化示范乡镇”荣誉称号。为科学实施新乡村建设,聘请专家制定了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规划,拟定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规划。在驻地大街小巷及居民家中栽植了2万多棵核桃树,使城镇建设彰显“核桃之乡”特色。

积极争取和利用好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投资额5000多万元,建设期为6年。在该项目规划中,用于安装风力扬水机等水利项目的投资额3434.6万元,占59.98%,核桃基地建设投资933.45万元,占16.3%。2008年全乡计划建设260个沼气池,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营造适于人居的环境。全乡19个行政村有线电视主干线全部贯通,有线电视用户达3686多户,入户率61.3%。投资132万元完成了核桃峪、大寨村、芍药山、西南峪、南天井汪等村人畜饮水工程。

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以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突出挖掘核桃文化内涵,建设有特色的当地文化,建立起集学习交流、政策宣讲、科技培训、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村风民德进一步好转,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全乡建立了19个科普宣传栏,已有8个村完成科技信息村村通工作。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县高水平,加强乡村两级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活动,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08年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为390户、750人办理了低保。

喜见弄岗报春苣苔吐新蕾。艰苦奋斗的芍药山人,正沐浴着党的十七大的春风,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全力打造活力芍药山、生态芍药山、文明芍药山、和谐芍药山

参考资料

芍药山乡_山东芍药山乡_芍药山乡政府网,论坛.爱查地名网.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