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施雨农

施雨农

施雨农,计算机网络和应用专家。参与筹建铁路院校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承担“计算机网络软件”的教学任务。主持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被国家科委定为改革开放十年来重大科技成果,为铁路行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平简介

出生

施雨农,1934年4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市(现启东市)大生镇

祖籍海门区县(现海门市)。1949年8月毕业于上海市市立杨浦区中心小学。

毕业

1955年8月毕业于上海市市立市东中学(原上海市立缉规中学),在校学习期间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曾任校团委委员和学生会主席,1953年被学校推荐出席上海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1月当选上海市榆林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7月又当选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铁道运输系并留校任教。1961年编写了铁道运输经济专业的铁路行车组织教材,1962年至1963年主讲该课程,还兼任毕业设计的指导和铁道部运输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工作。1965 年起,参加了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铁道部和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月度运输计划的软件开发、铁道部至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远程计算机联网的软件开发工作。1970年起,先后参加了北京铁路局南仓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软件的开发,铁路专用电子计算机(BTD-1型)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后者曾获得全路科技大会奖。

选型工作

1977年参与了路内第一个计算机专业(软件和硬件)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筹建。

1978年作为高级技术顾问协助兄弟单位引进大型计算机系统的选型工作,先后考察了欧洲大型计算机生产厂商英国ICL公司,英国皇家物理实验室的NPL网络中心,以及牛津市剑桥伦敦曼彻斯特爱丁堡等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系和计算中心。

1979年10月至1980年5月到日本国学习计算机软件,考察了日本国大型计算机生产厂商日立制作所以及京都大学东京大学的计算中心,扩大了视野,为北方交通大学新专业的创建积累了资料、吸取了经验。1980年8月任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教学工作,并承

担了计算机网络软件的教学任务,翻译了美国DEC公司的《RSX/IAS DECENT用户指南》,编写了计算机网络软件教材。1983年5月聘任为副教授。1984年2月与兄弟院校一起编写了《计算机网络》(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作为铁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通用教材。

主持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1984 年5月调任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主持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他是中国铁道学会第二届理事兼计算机应用委员会主任,1992年5月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会议。1993年10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7月退休。退休以后,广泛参与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国务院部委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咨询工作。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筹建铁路院校第一个计算机专业

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是铁路院校设置的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施雨农承担了“计算机网络软件”这门全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当时国内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参考,他先后收集、翻译和分析了美国IBM公司的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SC)和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国民经济核算)、美国DEC公司的DECNET网络软件和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并作为国际标准推荐的高级数据链接通信规程(HDLC)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作为国际标准推荐的X.25七层开放模型等,从字符型规程到比特型规程,从报文交换到报文分组交换,从国际流行的规程到具有前瞻性的网络协议。通过刻苦钻研,克服重重困难,自编了这门课程的教材。

任期间分管教学工作

施雨农任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期间分管教学工作,在制定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聘任和教学实践环境建设等方面付出了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工作。他积极参与了和铁道部选型一致的、拥有32个终端的小型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该实验室在实验设备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不仅满足了本系两个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的迫切需求,还为校内其他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兄弟院校的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等做出了贡献。

组织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984年5月,施雨农任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主持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该系统规模大,有500多台中小型电子计算机,2万多台PC机;技术复杂,要建立覆盖全路的大型计算机网络,实现7×24 实时运行;应用系统多种多样,包括铁路运输调度、货运管理、计划统计和财务管理等。施雨农精打细算,充分调动部、局两级的积极性,在铁道部的正确领导、业务司局的密切配合和中心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于1986年7月建成了铁道部至12个铁路局、62个分局的国内第一个实时计算机网络。

在网上先后投产的应用项目有:

铁路日常运输报告系统、日铁路局别客货运输收入报告系统、日铁路分局别装车预报系统、铁路月度运输计划和精密统计系统、列车编组顺序表(确报)的计算机处理和网上传输等。为各级铁路运输和管理部门迅速及时地提供了准确完整的数据,初步解决了用传统方法难于解决的车流预确报问题。该项目1986年获全国计算机应用成果一等奖,1992年又获得由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家工商银行和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联合颁发的“七五”优秀信息系统奖,施雨农本人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信息系统组织者奖。

“七五”和“八五”期间,又先后建成了郑州北、丰台西、山海关区、西安东、株洲北、南仓、济南西、徐州北、南京东和南翔等近30个主要编组站编解作业综合自动化系统,对提高编组站编解作业能力、缓和运量与运能的矛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郑州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991年11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施雨农也同时获此奖。“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车实时信息系统”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施雨农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和“郑州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989年被国家科委评为改革开放十年来重大科技成果。

与时俱进 奉献余热

施雨农1994年7月退休后,仍积极参与电子技术领域的咨询和学术活动。1995年7月,他应国家科委科技交流中心的聘请,任中韩信息产业合作委员会中方会长,先后两次率团赴韩国进行技术交流和考察。同年又当选DEC计算机亚洲用户协会副理事长,先后9次出席在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召开的年会,更广泛地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1996年当选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参与该协会的领导工作,多次荣获电子工业部“全国电子行业优秀协会工作者”的称号。1999年11月又应国家信息化办公室聘请,任国家信息化办公室重大工程专家组组长,主持了有中央十多个部委参加跨行业、跨系统的“财税金贸”联网工程的立项和初始方案的制定工作。2000年2月任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技术部专家顾问组组长,为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的胜利召开和2008 年申奥工作做贡献。2003年后,又先后被中央组织部、国家水利部、国家采购中心等单位聘任为专家顾问组成员,并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他还是国务院部、委信息中心主任联席会议的召集人,热心政府与行业间的信息技术交流。多年来,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央数十个部委和一些省、市信息部门技术方案和设备采购的评审工作,在业界有较高的声誉。

简历

1934年4月6日 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市(现启东市)大生镇。

1949-1955年 上海市市立市东中学学习。

1955-1960年 北京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铁道运输系学习。

1960-1971年 北京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助教。

1971-1977年 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424工厂。

1977-1984年 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助教、讲师(1979.3.)、系副主任,中共党总支副书记(1980.8),副教授(1983.5)。

1984-1994年 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铁道部计算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共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党委书记(1987.6),教授级高工(1989.2)。

1994年7月 退休,继续聘为技术咨询专家、顾问。

主要论著

施雨农。铁道行车组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1963.

施雨农.RSX/IAS DECENT用户指南。北京:北方交通大学,1980.

施雨农。计算机网络软件。北京:北方交通大学,1982.

潘启敬,施雨农,等。计算机网络。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

施雨农,须德。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的原理及其实现。北京: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5.

施雨农.The Freight Cars Real-时间 Information System:A major technical project of the Shanghai Railway Administration in the National 8th Fiveyear Plan.香港:亚洲DEC计算机用户协会年会论文集,1995.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