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

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

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2005年,曾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映,彩色,汉语普通话都市爱情剧。剧中人海鸣威余皑磊扮演。

演职人员

制作人员

导演:金琛 Chen Jin

编剧:金琛 Chen Jin

唐大年 Danian Tang

演员名单

翟小兴 饰 罗经伦

梁馨

余皑磊 饰 海明威

王大治

剧情介绍

农村青年罗经伦为了成为一名歌剧演唱家只身来到北京。在北京胡同的小四合院里遇见了同样是来北京寻梦的几名外地青年欧内斯特·海明威毕福剑

他们每个人都和罗经伦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北京奋斗着。为了学歌剧,罗经伦一边在音乐学院偷听,一边艰难的打着工。一次偶然,罗经伦认识了和他住同院的女孩王蓉蓉,很快罗经伦爱上了这个漂亮的女孩。罗经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考上了音乐学院。

胡蓉蓉被一个剧组选上做了演员,当罗经伦坐着长途车去看蓉蓉的时候,蓉蓉却向他提出了分手。一场大火将海明威的小说全部烧毁了,烧伤了胳膊的海明威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夜晚的小院寂静空荡,罗经伦登上戏台唱起了他最喜欢的那首《波西米亚人》。罗经伦大老远从河南省乡下来北京,就是冲着到音乐学院学歌剧来的,但找到一个胡同,从房东老刘头手上用仅剩的九百块钱租下一平房时,老刘头都不相信,一个河南人,汉语都说不好,还学歌剧?

不信归不信,学歌剧还就是罗经伦最大的人生理想,因为还是在小的时候,只要电视机、收音机或者广播里放歌剧,罗经伦就着迷,迷得挪不动脚。

人有理想应该是件好事,但总得先有口饭吃吧,诺大的一个北京城,到哪里去找工作?好在罗经伦对生活要求不高,饿不死人就行。光这一点,就让同在老刘头手上租房子的毕福剑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佩服。

老毕听口音是陕西人,来北京八年了,如今在北京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只是等着装修;“海明威”是南方人,写小说的,因为特别崇拜海明威的缘故,老毕管他叫“海明威”。或许是投出去的小说都被打回来的缘故,“海明威”除了喝酒,心中的郁闷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排解。

罗经伦到音乐学院打听过,公共课可以旁听,但专业课就没法旁听了,那可是一对一的教授,一个学年下来学费得一万二。为了生存和一万二的学费,罗经伦豁出去,什么清洁工啊、维修工啊,只要能挣到钱的工作他都干。

可即便如此,那又能挣几个钱呢?好在后来“旁听”音乐学院的课时,一个叫王晓凡的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好在有毕福剑和“海鸣威”这两个混在北京的外地人还能一起喝喝酒、解解闷。

王老师给罗经伦介绍的工作是做美院的模特。在给美院做模特、排广告的时候,罗经伦认识了王蓉蓉,一个漂亮的外地姑娘。其实,罗经纶后来才知道,蓉蓉就和自己租住在一个平房院里。除了给美院做模特,蓉蓉还在T型台上做时装模特。

一天晚上,罗经伦请蓉蓉看过音乐学院的一场演出,坚持要去看蓉蓉的时装表演。结果,就在这天晚上,蓉蓉发现了罗经伦的纯真之处,并在风雨裹挟京城的凌晨,在罗经伦的小屋里,把自己给了罗经伦。

打那以后,罗经伦和蓉蓉的生活开始出现了转机。不仅罗经伦通过音乐学院的专业文化考试,蓉蓉也被一个古装电视剧组看中。就在罗经伦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时,毕福剑搬去了自己的新房,“欧内斯特·海明威”带着失败的怅然回了老家。等罗经伦大老远从北京赶到胡蓉蓉所在的剧组时,蓉蓉把自己不能进入角色的原因归罪于罗经伦,并提出分手。

曾经的小屋欢愉,因为各自的离去已经冷冷清清。没有了朋友和王蓉蓉的日子,罗经伦的情绪降到了冰点。此时,街道票友会的一场演出让罗经伦稍微有了一点点精神。演出那天,临上场时,罗经伦突然看到了蓉蓉的身影一闪,等他追出来时,却在地铁口与蓉蓉失之交臂。再次回到舞台,演出已经结束,而老刘头告诉罗经伦蓉蓉确实来过,还留下三千元钱给罗经伦做学费。

已经夜深人静。站在孤独的舞台,罗经伦一首《波西米亚人》里的《多么冰凉的小手》飘出胡同,在京城的夜空中久久地回荡。

视点一

他们有着不同的方言,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坚持如火的青春理想。尽管地位卑微、生活窘迫,但小人物的执着,会以他们在现实与理想面前的选择,让你感受一份人生的悲壮。

视点二

影片的导演金琛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从《网络时代的爱情》和影片《菊花茶》开始,秉承杨亚洲平民情结的金琛一直关注社会题材和小人物的情感生活。

梁馨

主演梁馨南京大学毕业后,在时装模特界和平面广告业中大奖无数。有着模特特质的梁馨在歌手含笑的全球音乐电视台《飞天》、黄格选的MTV《让家的感觉更好》中出演女主角。1996年,20集电视连续剧《燃情四季》中的“杭娟”一角,是梁馨的影视处女作。从那以后,22集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中的“美娘”、20集电视连续剧《天网情网》中的“罗乃呜”、20集电视连续剧《致命游戏》中的“孔立雯”、电视电影《虚拟谋杀》中的“于楚楚”是梁馨塑造过的不错的人物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