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工程
“金字工程”是一系列旨在推动中国特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的国家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对外经济贸易、统计、交通、旅游、公安、金融等多个方面。
历史沿革
“金关”工程于1993年提出,1996年由外经贸部负责实施,旨在对外经济贸易及相关领域进行标准化和网络化管理。“金信”工程是在“九五”期间由国家统计局发起,旨在提高统计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支持速度,实现统计信息的社会共享。“金桥”工程于1996年8月获批成为国家的重点项目之一,致力于建设中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金税”工程于1998年6月获得批准,并于2000年5月开始实施,旨在建立数据采集中心和四级稽查网络,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金智科技”工程于1995年12月建成CERNET,这是中国首个基于TCP/IP体系结构的全国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金交”工程自1989年开始建设实施,旨在建立和应用中原地区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金旅”工程于2000年12月启动,旨在实现政府旅游管理的电子化和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金盾”工程于2001年4月通过立项,是中国公安信息化的基础工程。“金卡”工程始于1994年,旨在建立现代化的电子货币系统,推广信用卡的应用。“金农”工程、“金企”工程、“金宏”工程、“金保”工程、“金财”工程、“金质”工程、“金水”工程等均为国家信息化重点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金农工程
工程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繁荣和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始终高度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也是中原地区国民经济链中最脆弱的部分。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如果不重视农村信息化,可能会加剧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因此,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进程,国务院要求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将信息化纳入农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生产单位和农民提供相关信息。
工程原则
金农工程的资金来源以中央投入为主导,地方投入为基础,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外资。国家投资遵循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原则,集中使用资金,促进系统标准的一致性、网络的开放互联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金农工程总投资12亿元,第一阶段投资5.7亿元,其中财政拨款占87.5%,贷款占12.5%。第二、三阶段投资6.3亿元。金农工程完成后,预计将显著提升中国农业生产水平。
工程目标
金农工程的目标是建立信息应用系统,构建农业信息网络,培养信息服务队伍。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支持宏观决策、支持生产经营的各种应用系统,形成多元化的信息应用体系和大型数据库群,加速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群和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农业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国家传输骨干网、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信息网的中国农业信息网,满足农业宏观调控、微观引导和农村社会服务的需求。培养既懂农业又懂经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农业信息人才,打造一支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服务队伍。
工程机构
金农工程的国家中心是系统结构的核心,主要职责包括网络控制管理、信息交换服务、国家级农业数据库群及其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标准规范的协调制定、对区域中心和行业中心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以及农业现代化信息服务的组织和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促进。金农工程系统结构的基础是国家重点农业县、大中型农产品市场、主要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各农业专业学会、协会。
工程进展
金农工程的第一阶段从2003年开始,至2005年结束,预计共需中央投资11.69亿元,地方投资9.46亿元。在此期间,金农工程实现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了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提升了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具体建设任务包括开发四个系统、整合三类资源、建设两支队伍、完善一个服务网络。
参考资料
"金字工程"托起中国的信息现代化.百度学术搜索.2024-11-07
金字工程.百度文库.2024-11-07
国家“金字”工程是推动我国信息化的骨干工程。.ppkao.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