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家镇
初家镇位于烟台市芝区东南郊,总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46个自然村。1993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8亿元,实现经济总收入6.7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
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50多个,形成了机械、轻工、化工、针织、服装、电器、建材、饮食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199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销售收入4.3亿元,实现工业利润2300万元。全年工业投入2.2亿元,其中进行技改项目6个,新上内联项目32个。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奖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全镇完成出口交货值2000万元。有10个村54个企业积极稳妥地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企业股本资金总额4600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成绩显著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资金、政策、科技综合投入的原则,依托市区,服务市区,使果品、蔬菜、水产、畜牧4大城郊型农业基地初具规模。菜果面积、产量稳步提高。1993年蔬菜开发面积已达360公顷,产量1215万公斤;果业开发面积653公顷,总产量达293万公斤。畜牧业开发潜力增大,全镇以刘家滩、孙家滩等村存栏达1000多头的奶牛场为基地,以金桥乳制品厂为龙头,大胆走出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路子。水产养殖前景广阔,至1993年底,全镇已开发水产养殖293公顷,产量达1700万公斤。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
发挥山海优势,投资1400多万元完成了市重点旅游项目--黄海游乐城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黄海家具城主体工程已完工,规模巨大的凤凰商城也正在积极筹建。
房地产业
以老村改造为主,使农民的居住条件向城市化转变。1993年全镇新建住宅楼52栋,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实现利润850万元。工
商饮食服务业本
着"集体、个体、联合体"一齐上的原则,简化审批手续,规划经营场地,全镇工商饮食服务业发展到1165户,实现利税3600万元。
物资流通业
现有集贸市场3处,共开设摊位2000余个,年成交额1200余万元。
数据统计
初家镇位于高密市城区西部12公里处,辖32个行政村,总面积45.25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4440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84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农村经济总收入5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8%;人均存款 1153元,比上年增加165元;棉花总产83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3.7%;粮食总产 2019万公斤,比上年减少7.3%;大牲畜存栏9750头,比上年增长12%;肉类生产 369.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2%;果品、蔬菜总产274.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6%;乡镇企业总产值2045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997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 78.3%。 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16365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231万千瓦 时,比上年增长2.2%。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0305人,其中农业人口19910人,非农业人口395人,人口出生率为9.76‰,自然增长率为2.6‰。
科教兴农
文化方面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粮棉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大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镇政府成立了农民科技学会,各 村成立了学科技、用科技活动小组,适时地邀请各类农业科技专家进行讲座。十 一年来,共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81次,受训人员7000多人次,全镇已有200人拿 到了农民技术员以上证书。同时,还积极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
生产方面
重点抓好了 小麦、玉米、棉花三种农作物良种的应用推广、良法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 作。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一年间,全镇(乡)共修整500条沟渠,铺设防渗渠道2000米,输水管道3000米,建拦河蓄水12处,改造中低田2.0万亩。全镇(乡)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994年,实行 土地调整,划方成片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1996年,全镇拥有链轨车8部,联合收割机2台,大小拖拉机125台(套) ,农用三轮运输车 311部,机械总动力达到16365千瓦,村村实现了机耕机播,粮棉生产年年获得丰 收。1996年,粮棉生产克服了虫涝等自然灾害,实现了夏增、秋增、全年增,粮 食总产达到2018.7万公斤,亩产841.4公斤,棉花总产达到82.5万公斤,亩产 62.5公斤。
1996年底,全镇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加工、屠宰、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个体工商业户2000户,从业人数3600人,占全镇总人口17.7%。食用菌生产坚持“代料栽培,两菌结合,扩大规模,开发品种,搞活流通,拓宽市场”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一点两线”生产格局,有4个村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以上的种植小区。1996年全镇共建食用菌塑料大棚1200个,投料300万公斤,出菇334万公斤,收入48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250元。养殖业基本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市场化生产格局。共有规模养鸡厂20个,韩庄、辂家桥村养鸡厂达到了8000平方米以上。全镇年出肉鸡150万只。规模养猪厂8个,西桥子养猪厂、官亭村养猪厂规模都在千头以上。东桥子村成为养猪专业村,户均养猪20头以上,养100头以上的有6户。特种养殖有鹦鹉、水貂、蓝狐。坊二村60%以上的户养殖鹦鹉,养殖鹦鹉投资少,见效快,既省工又省力,只此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肉食加工业形成了以东西桥子、中杨庄村为中心的加工基地,同高密市周围的5县23处乡镇建立了联系,仅东西桥子、中杨庄村日加工白条鸡8吨,分别销往青岛市、上海市等大中城市,林路建设成效显著。道路建设方面,全镇共修整、拓宽、硬化了108条道路,全长18万米,其中有6条道路达到市级以上公路建设标准,道路交错纵横,宽阔笔直,做到了阴雨天也能通车,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林业建设方面,重点加强对树木的管护,建立了一支130人的护林队伍,树木保存率和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制定严格奖罚制度,彻底消灭了边角、死角、空档。1996年实现了省颁“八五”绿化达标标准。全镇有经济林2500亩,林带2500亩,基本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间、点相结合,沟路渠相配套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
进步思想
文教卫生
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较快。文化事业:村村建立了农民文化夜校和阅报栏,全镇有2支业余文艺宣传队。1988年9月4日~6日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农民中国艺术节,成为全省第一个举办农民节日的乡镇。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有农民象棋比赛、蓝球比赛、赶科技大集、歌咏比赛、文化夜市、书画展等,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了农民风采。1989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进乡镇”荣誉称号。教育事业: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2处,其中中学1处,有2处小学获潍坊市“美化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处获高密市“美化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有幼儿园24处,其中中心幼儿园达到地市级规范化园所一类标准。1996年,全镇在校学生307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到1996年底,全镇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75%以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96年初中升高中人数位居全市领先地位,有6人获地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卫生事业:不断加大投入。现有村级卫生室30处,其中甲级卫生室21个,获医师以上职称26人。1994年,医疗费统筹,实行合作医疗。1996年,投资50万元,建起了具有较高水准的骨干医院1处。
计划生育
工作坚持三为主,推行三结合,以人口计划为主线,以基层基础工作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为突破口。1996年,五大控制指标均达到100%。全镇95%以上村达到了五好村标准,在年底综合考评中被评为第一名,计生服务站被潍坊市计生委评为“优秀服务站达标单位”。
党政建设
综合建设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小城镇建设列入农村工作“三篇文章”之一,加强领导和管理。1996年底,编制完成了小城镇第一轮总体规划,集贸市场、商业街、工业小区、住宅小区等都编制了详细规划设计。1996年底,小城镇建筑面积达到16808平方米,各类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加工、运输、饮食、经商、服务等业户50户,工厂企业11家,小区长驻人数92人。
具体作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50万元拓宽了镇政府前双羊公路。投资120万元,硬化了三路二街,柏油面积37300平方米,总长3.35公里,占小区道路面积的93%。投资50万元,建设了变频供水系统,保证小区用户每天都能吃上自来水。投资96万元,建设了110千伏变电站,确保了小区用电。投资56万元,挖建了排水沟。通讯投资105万元,路灯和过街横幅投资35万元,建公共厕所,置铁皮垃圾箱等其它公共设施投资80万元。投资10万元在主要街道植雪松属120棵,蜀槐500棵,木槿250棵,冬青2.8万棵,月季花5000棵。达到了晴天无尘土,雨天无积水,绿化、美化标准。
(2) 实施“两借一活”战略。两借:借双羊路兴第三产业,借农产品优势,促进农贸市场向专业化市场发展。一活:活跃运输业,鼓励个体户从事专业运销,把生产的产品打入外地市场。
(3)制定完善“五优先、三优惠”政策。凡来小区建厂、办店者一律实行“五优先、三优惠”。五优先:供电优先、供水优先、通讯优先、选择场地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三优惠:使用土地优惠、税收优惠、户口迁移优惠。凡在开发区内投资建设者,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免收土地占用税,建筑设施确权归自己,并受法律保护。来小区经商办厂、开店者,本人及家属户口可以随迁,政府对所迁户口实行单独管理,并二年内免收管理费、营业税,所得税及土地有偿使用费。
(4) 坚持“二高一结合”建设和管理。二高:高标准建设,有超前眼光和创新意识,避免短期行为,造成人力财力浪费。高水平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服务功能,以建立文明、有序、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为目标。一结合:做到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 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做到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广泛吸引四面八方的客商前来经营,推动镇村建设上水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