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无咎
扬无咎(1097~1171) 南宋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汉扬雄之裔,自称为草玄(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汉族,樟树市(今属江西省)人。赵煦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生于清江(今江西樟树),后寄居豫章(今南昌市)。他诗、书、画兼长,墨梅艺术在画史上影响尤其深远,在当时也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
个人履历
扬无咎清高自守,生性耿介,不慕荣利,不俯仰时好。他并不是个专攻花鸟的画家,据宋人邓椿《画继》记载,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水墨人物画,师法北宋大画家李公麟,下过一番功夫,梅竹松石不过是他的文人游戏笔墨,但墨梅却成了他绘画艺术的标志性题材,大约正是因为梅花“傲骨凌霜”的品格,激发了艺术家人格上的共鸣吧。
人物生平
年轻时,扬无咎所居住的地方有一棵“大如数间屋”的老梅树,苍皮藓斑,繁花如簇。他经常去对着梅树临画写生,大得梅花真趣。因此,在梅花画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的画法。正当年轻,雄心勃勃的他也曾将自己的梅花图进献于宫廷,却不得宫廷的赏识,被当时的宋徽宗皇帝斥为“村梅”。来自宫廷的嘲讽,却并没有影响扬无咎对自己艺术风格的坚持。从此,他干脆在自己的画上题以“奉敕村梅”,既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自傲。他继续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钻研墨梅艺术。
扬无咎非常善于学习前人的艺术成就。北宋时,有一位以画墨梅著名的画僧叫仲仁,他居住在衡阳市(今湖南衡阳)华光寺。由于酷爱梅花,仲仁在寺院中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便“移床其下,吟咏终日”。正当月夜,见窗纸上花影横斜,非常可爱,就取出笔墨勾画其形状,别具风致,这就是华光一派墨梅画法的由来。后来,华光寺的僧人来到清江慧力寺,也将华光的墨梅画法带到了这里,扬无咎经常前往交流,仲仁的画法给了扬无咎极大的启发,“补之所作后益超出,格韵尤高”。在这难得的艺术切磋中,扬无咎结合自己的艺术经验,将前人的墨梅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徐沁在《明画录》中说:“……华光一派,流传至南宋扬补之,始极其致。,’
除了善于师法前人、师法造化,扬无咎墨梅艺术成就的取得,也是于他全面的艺术修养分不开的。
他是一位诗、书、画兼长的全能艺术家。书法方面,扬无咎宗法唐朝书法大家欧阳询(率更),他曾在自己所藏的《禅师塔铭》帖上题字:“予于率更为人室上足”。据说,当时江西省的碑碣多为扬无咎所书,足见其书法成就之高。他的小字书法尤其清劲可爱。他还长于诗词,诗词格调很高,无绮罗脂粉气。著有《逃禅词》1卷,《洞天清禄集》中说他的“诗笔清新,无一点俗气”。
如此全面的艺术修养是难能可贵的,刘克庄曾说:
艺之至者不两能,善画者不必妙词翰,有词翰者类不工画,……扬补之,其墨梅擅天下,身后寸纸千金,所制梅词柳梢青十阙,不减花间、香,及小晏、秦郎得意之作,词画既妙,而行书姿媚精绝……
虽然由于画名的彰显,扬无咎在书法和诗词上的成就往往不为人知,但全面的艺术修养,却大大滋养了他的墨梅艺术。
画境与诗词意境相通,扬无咎墨梅以清逸见长,高洁清幽,不沾尘俗,这正是其诗词境界的另一种展现;而书法艺术对于扬无咎墨梅艺术的影响就更显见。《洞天清禄集》中说:“临江扬无咎补之,学欧阳询楷书逼真,以其笔画劲利,故以之作梅,下笔便胜花光仲仁。”可见,扬无咎将书法中的用笔结合融人墨梅创作中,大大拓展了笔墨的艺术表现力。
绍兴年间,朝廷曾多次要扬无咎做官,但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坚辞不就。他一生生活于民间,不求闻达,但画名却不胫而走。虽然善画,但他并不以作画求名逐利。他喜欢饮酒,醉后往往不管什么场合都能挥毫、泼墨。而如果没有兴致,想求得扬无咎一幅画,却很难。据说,扬无咎曾乘兴在临江的一家倡馆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折枝梅,吸引了不少往来的文人士大夫,倡馆一时生意兴隆,但这块画了折枝梅的屋壁后来居然被人窃走,使这家倡馆顿时车马稀少,门庭冷落。扬无咎艺术的魅力于此也可见一斑。
扬无咎最著名的传世花卉作品是《四梅花图》(又叫《四清图》),这是他晚年的作品,画分四段,可分可合,每段自成一幅,有独立的内容和章法,从自跋中可知作者创作此图的初衷是要完成一位挚友的命题:“要余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均各赋词一首。”
这个独特的命题激发了画家的兴致,使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应有的大家手笔。画梅花“未开”,在疏枝斜干上突出描绘了花苞的聚五攒三,以少胜多;画梅花“欲开”,在枝干上布了些整朵梅花,花瓣清晰可数而不露其花蕊,以求含蕴;画梅花“盛开”,则极写其雨浴脂浓,烟笼玉暖之致;画梅花“将残”,则堕溷飘零,偃蹇自嗟。即使留在枝上的残梅,也是蕊托外露,已无一瓣可寻!四段梅花图,将梅花的盛衰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经过仔细的揣摩观察,是无法具备如此准确传神的表现力的。
《四梅花图》,花用线勾,不设色;枝干不用双勾,以运墨中的自然枯、湿变化,表现老干新枝的差异。在构图上,四幅图都以疏朗自然取胜,瘦枝冷蕊,清气逼人,写出梅花真魂。而每幅枝干的穿插取势不同,枝梢的趋向也不同,显示出画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高妙的构图能力 《四梅花图》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集中展现了艺术家的诗、书、画三绝,画幅上四首寄调《柳梢青》的词作,既表达了画家对梅花品格的感受,又扣紧画意;扬无咎以他广受称道的清劲小楷,录下这自谱的四首梅花词,还题上一段作画缘起的自述。这种在画作上留下大段题画文字的做法,在宋代以前的绘画中,是十分罕见的,无疑是一种章法和观念上的创新。
扬无咎的墨梅在我国绘画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历代仿效他的人很多。南宋花鸟画家赵孟坚,扬无咎的从子季衡、外甥汤正仲、汤叔用等都是他的传徒。后代的花鸟名家王冕、徐禹功等都是他的嫡系。
个人作品
扬无咎的词今存 17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作者"。虽多为献寿的词,但喜作情语。有的词在应酬、颂扬的同时,还能以"当中兴护我边陲,重使四方安堵"(〔二郎神〕《清源生辰》)相激励,并流露出对于当时"朝家息马休兵,享逸乐,嬉游太平"(〔柳梢青〕《步观察生辰》)的不满。他有些反映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作品,如〔水龙吟〕《木樨》、〔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等,抒发了"衣敝貂裘"、"青云失意"的感叹。尤其是一些小词,如〔柳梢青〕"茅舍疏篱"、〔生查子〕"秋来愁更深"等,抒情委婉,风流清丽,还常常杂以俗言俚语,显然受柳永词风的影响。其作品仅存有《逃禅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诗词、书画均享盛名,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尤擅画梅,下笔便胜华光。水墨梅竹、绿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尤擅画巨幅,枝干苍老如铁石,其葩芬芳,敷如玉雪,豫章人视如拱璧。尝游临江始作折枝梅于乐工矮壁,为时人称赏。所居庭中“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大得其趣。创用水墨线条圈出花瓣之法,变前人画梅以墨或彩色点瓣来表现花朵,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之特性。生性耿介,不慕名利,不俯仰时好,故其画有“孤标雅韵”之风。相传宋徽宗见其画梅,戏曰其所画之梅为“村梅”。因其在画卷上自署“奉敕村梅”,故名。亦能画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侄扬季衡、甥汤正仲、弟子刘梦良等均传其法。传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图》卷及《雪梅图》卷。《雪梅图》卷首有扬补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南宋海野老农题诗并识,现两画藏故宫博物院;《墨梅图》纨扇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注】扬无咎:“扬”一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