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岭乡
茅家岭乡位于上饶市南部,和市区隔际相望,全乡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辖7年行政村,2个居委会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78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该乡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社会总产值达到28720万元。该乡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大的市郊区乡镇。该乡经济发展的乡镇企业和招商引资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消防器材,内衣服装,机械加工,房地产开发等支柱产业。
茅家岭乡概况
信州古郡,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信江,丰溪两条玉带之间,这里的青山碧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人杰地灵,抒写着激情飞扬的篇章。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风光漪旎,秀色迷人,绰约中有张扬,犷达中含靓丽。蕴藏着深厚发展潜力的茅家岭乡就坐落在这千年古城的南埠。
映映一水,隔河相望。茅家岭,这片无数先烈抛洒过热血的红土地,正伴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演蜂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她东越大学城,西跨工业园,南踞集中营,北揽大市场。宽敞的志敏大道横亘东西,平坦的叶挺大道纵贯南北,首尾两端连接城区的前进桥、龙潭桥,象两道彩虹拉近了城乡的距离,信州新城在此崛起,这里是创业者的理想场所,这里是投资者的开心乐园。
发展状况
科学的发展,在于科学的决策,围绕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确定了依托城区,服务城区的发展定位,实施“两区两带”战略,一是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规模适度,宜于人居的生态型移民安置小区;二是构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乡镇企业“退城南迁”安置区;三是构筑一条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观光带;四是建设一条依托大中专院校集科、教、商、服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经济带。主动融入,自觉对接,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2004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达45008万元,财政总收入达1020万元,实现农、工、贸三大跨越。
它山之石可攻玉,成功借鉴了他人兴农经验,实施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农产品的品种种植面积,先后引进湘研辣椒,杭萧萝卜、粤新瓜果系列新产品,推广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实行多层次套种,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构筑生态旅游现光农业产业带,以渔乐山庄为龙头,东联花果山庄,西进周田游度假村,南伸望月山庄,天一山庄,形成生态观光农业产业群,为广大市民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休闲场所。根据当前发展的态势,在2至3年内形成年接待能力20万人次,消费能力5000万元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产业链,成为一个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经济亮点。
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走工业兴乡的发展之路。以改制搞活为契机,对现有企业进行资产整合重组,实行资产优化配置,初步形成消防器材,机械化工,纺织服装,光学仪器,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发挥集约经营,规范管理,规模生产的巨大优势,提升品位档次,扩大产品知名度。"江安县"牌消防器材荣省级著名商标称号,"昌彪"新研产品被列入市级科技项目。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逐步攀升,实现了工业兴乡的新跨越。同时,将属地企业退城南迁,开发五荒,建立相对集中的乡镇企业安置小区。
发挥区位优势,及时捕捉商机,凭借区域内"两桥三路"和绵长的城乡连结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产业。以上饶集中营,上饶师范学院,客运站为依托打造商业街,迄今为止,遍布全乡东西南北的商铺摊点达1000余个,为服务城市沟通城乡物流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紧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扬优成势,乘势发展。加快车头,畴口2个安置小区的建设,切实解决大坳移民和城区拆迁安置户的建房用地。实行疏堵结合,规范无宅基地农民的建房。在志敏大道以南,龟峰路两侧规划建立全市最大的茅家岭现代小城镇居民安置示范小区,逐步形成新的人居物流集散地,为建设中心城市推波助澜。
展望
"山不拒尘埃而成其高,海不择细流而成其富",切实转变观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被动为主动招商,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优化投资环境。近年来,全乡投资300余万元,完善了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从强化措施入手,增强招商引资的成效,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个尺度考核,一个渠道兑现奖惩的方法,激发广大干群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网络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使全乡的招商引资活动向纵深发展。真正达到"争取一个客商,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大产业,构筑一片优势,致富一方民众"的效果。
为民服务
以民为本,服务先行。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对失地农民中的特困户,乡里帮助办理农村社保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同时,从解决就业问题入手,举办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提倡和引导失地农民向其他行业转移,有资金技术的办公司搞实体,一般情况的摆摊高点搞商贩,无资金技术的搞家政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去闯外面的世界,对接长珠闽,谋求新发展。全乡现有5000余人在外经商务工,他们百折不挠不畏艰辛地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