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建军

武建军

武建军,男,汉族,博士,1971年1月4日生,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IHDP中国国家委员会风险管理工作组副秘书长,中德煤火合作计划中方总协调人,国家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SENSORS、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干旱灾害形成机理、干旱灾害监测与评估、灾害风险管理及灾害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项目共25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9/9 - 1993/7,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学士。

1997/9 - 2000/7,中国科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2000/9 - 2003/7,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5/6 - 2006/7,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讲师。

2006/7 - 2011/7,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2009/10-2010/02,德国国家宇航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2011/7 - 2016/11,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2016/11-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社会任职

武建军教授担任多项学术兼职,包括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灾害工作组专家、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农业干旱项目联合负责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咨询专家、金砖国家科技合作灾害风险工作委员会国家联络人、IHDP中国国家委员会风险管理工作组副秘书长、中德煤火合作计划中方总协调人、国家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授课程

武建军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遥感原理》《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和《灾害遥感测量方法》等课程。

科研项目

武建军教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他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或主持人,负责了重特大灾害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对植被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干旱监测前沿技术与遥感模型集成研究、综合风险鉴别与防范技术、重大干旱灾害监测技术合作研究、农业干旱风险识别评价与适应性管理模式研究等项目。

著作论文

武建军教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包括在Natural Hazar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地球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上发表的SCI和EI论文。

获奖记录

武建军教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2015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2019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研究方向

武建军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3S技术集成与灾害应急详细、自然灾害理论、干旱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方法等。

学术成就

作为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先后参与了国家减灾委-科技部5·12汶川地震应急评估、5·2芦山地震评估和鲁甸地震评估等重特大灾害的应急响应工作,承担了国家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项目的设计和减灾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开发,主持建设了北京师范大学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快速评估实验平台,主持开发了干旱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系统。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和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和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2项或以及国家减灾委员会、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北京市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和EI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参考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科学学部.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