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梅
垂枝梅是属于蔷薇科真梅系的一种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喜温暖气候,较耐旱怕涝,庭植观赏植物。垂枝梅是梅花园艺栽培种中,枝条自然下垂或斜垂的一类品种,其枝条自然下垂,树姿潇洒飘逸,花开如瀑,是梅花中的优良品系。主要品种有残雪垂枝、单碧垂枝、双碧垂枝、骨红垂枝锦红垂枝粉皮垂枝等。
形态特征
枝自然下垂或斜垂,花有红、粉、白各色。
生长环境
阳性,喜温暖气候,较耐旱怕涝,寿命长。
分布范围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生长繁殖
第一、使用播种法培育垂枝梅砧木苗。播种在11~12月间进行,第二年春加强实生苗的肥水管理,任其快速长高,不必摘心,但须将萌发的侧枝剪除,第三年春在枝顶按方向均匀留取3~4个侧枝作为嫁接垂枝梅之用。如果实生苗长得瘦弱低矮,须留待来年嫁接之用。
第二、嫁接采用方块芽接法。时间约在7月中下旬进行。母本应选开花繁盛、树势健壮的垂枝梅,在其上剪取芽实饱满长势良好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在接穗上削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的方块形芽片,接芽先不取下,靠着砧木按照接芽上下口距离,距离枝条基部5~8厘米处横割枝条皮层,然后将接芽取下装入,使右面的切口互相对齐。在接芽左方将贴木皮层切去一块,留下的砧木皮包接芽,用塑料布绑扎。嫁接时应避免造成接芽向同一方向萌发的现象。
第三、嫁接后的管理。芽接活后,不要剪贴,经过一个月后去绑,这有利于防止当年接芽萌发。因为第二年春萌发的芽之长势比当年萌发的强,而且减少了冬季短截的工作。因此,芽接时期在7月中下旬期间以较迟为好。第二年春剪砧,当垂枝枝条长到1米左右时就进行摘心处理,控制其生长,以便提前进行花芽分化。由于梅花具有较多的不定芽及隐芽,砧木会在不同时间产生大量萌芽,应随时将其抹去,以免养分消耗。只要管理得道,用此法得到的垂枝梅开花率可达90%以上。如果苗圃内有现存的3~4年生、高1.5米左右的梅花实生苗,通过修剪、嫁接,第二年就可得到成型开花的垂枝梅。其修剪方法为:头年冬天在1.5米以上的高度处,按方向,均匀选取3~4分枝留1~2芽进行短截,翌春这些选留的芽萌发的枝条就作嫁接之用。
主要变种
主要分为江梅垂枝型、粉花垂枝型、五宝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分单碧、双碧)、骨红垂枝型等。
1、江梅垂枝型:木质部淡暗紫色,花白、粉色,单瓣,萼紫色。花为单色。是原生真梅垂枝。
2、粉花垂枝型:木质部绿白色,花呈红、粉等色,单瓣、复瓣或重瓣,萼绛紫色。花为单色。主要品种有单粉垂枝、单红垂枝、粉皮垂枝、汉粉垂枝、吴服垂枝等。
3、五宝垂枝型:木质部绿白色,花呈红、粉等色,单瓣、复瓣或重瓣,萼绛紫色。花为复色。主要品种有跳雪垂枝等。
4、残雪垂枝型:木质部淡暗紫色,花白色,复瓣,萼绛紫色。花为复色。主要品种有残雪和汉雪垂枝等。
5、白碧垂枝型:木质部绿色或灰绿色,花白色、单瓣或复瓣,萼绿色。花为单色。主要品种有单碧垂枝、双碧垂枝等。
6、骨红垂枝型:木质部淡暗紫色,花红、紫红色,单瓣至重瓣,萼绛紫色。主要品种有骨红垂枝、锦红垂枝、锦生垂枝等。
栽培技术
1.树形选择
垂枝梅根据枝条下垂的特点,一般整形修剪成伞形,高干接垂枝梅应充分利用原有树形,以尽快形成树冠。
2.整形修剪技术
(1)定干整形。砧木经过2~3年栽培,当胸径达3cm粗时,在离地80~120cm处嫁接,细弱苗可略低,壮苗可稍高。接口下的萌枝,应从基部疏除,以利养分集中。在砧木树干上选留不同高度的枝条作主枝,主枝与主枝之间应相距30~40cm左右,进行高接春季萌芽后长期内随时除去其他各种萌芽、砧木萌。第年休眠期修剪,短截第一层分枝留20~30cm,在其上保留3~4个壮芽培养,促发分枝,使整个树冠形成个伞形的骨干架,层次分明,借落有序。短截时一定要注意剪口芽的方向,宜选择枝条斜上位的芽为剪口芽。
(2)培大苗修剪。垂枝梅每年休眠期修剪中,剪除枯枝、病枝、并列枝、内生枝后,短截侧枝,修剪留外芽,以利扩大树冠。春季萌芽后,注意及时抹去过密或直立新梢。主干分枝低的,可选用主枝上较直立性枝条来逐步提高,主枝弯曲时可立竹竿或用绳加以矫正。主枝应与主干角度适宜、分布均匀、间距适中。疏除影响主枝生长的徒长枝、重叠枝等。对基部及主干砧木萌芽及时剪除。
(3)对小侧枝进行疏剪,剪下位枝,留上位枝,特别是剪除下垂部分的芽。短截侧枝上长势过强的枝条,短截时宜选择枝条斜上位的芽为剪芽,或将芽口留在弥补树冠空缺的一侧。大规格果梅通过高接换头培养垂枝梅的,应充分利用原有果梅骨架。如有缺枝的部位可通过刺激隐芽萌发枝条,待枝条粗壮后补接。
参考资料
垂枝梅.种植达人.2021-06-15